地球的運動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地球的運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課文,本節的內容有: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 2、編排意圖及前后聯系 這節內容是繼第1節“地球和地球儀”之后編排的,這樣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使學生從靜態到動態的認識地球,形成完整的認識。并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4、課時安排 本節內容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
地球的運動,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運動,說課稿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 地球和地球儀位于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理課程標準對此節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運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地球儀,比較歸納緯線和經線,緯度和經度的特點,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說讓學生自己拿著地球儀,觀察經緯線的特點,發現且歸納經緯度的劃分,以及經緯網的定位方法。 地球和地球儀是進行地理學習的基礎內容,其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及經緯網確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教學,反思
海陸的變遷說課稿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法選用、學法指導、教學流程和課后反思等六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予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海陸的變遷”一節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講述了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節“大洲和大洋”對地球海陸面貌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讓學生認識到地球表面是處在不斷
海陸的變遷,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海陸,變遷,說課稿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和七(1)班同學一起學習了地理第三章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第1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律。 3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本節課基本上按照我校“高效六步法”的設計完成,在取得一些成功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 比較滿意的地方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降水,變化,分布,教學,反思
多變的天氣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多變的天氣,教材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天氣及其影響 ,所以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的活動和交流中,升化對天氣及其影響的學習和理解從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借助多媒體讀懂衛星云圖,學會分析簡單的天氣預報圖,從而運用到自己的日常活動。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激發
多變的天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多變,天氣,教學,反思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設計理念】 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地理學習的思維品質,突出了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翁地位。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記住世界前六位的國家及輪廓;(2)記住世界人口超億的前十個國家;(3)理解世界各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5章發展與合作,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發展,合作
七年級地理期末試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成績: 一、選擇題(請把每小題唯一的正確答案填在表格內,每小題2分,) 1、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敘述,正確的是 A、轉動中心相同 B、轉動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 C、自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公轉產生晝夜交替的變化 D、自轉和公轉分開單獨進行 2、有關等高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山脊,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B、山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測試,答案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檢測題 (本檢測題滿分:100分,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讀東、西半球海陸分布示意圖,回答第1題。 1.發達國家數目最多的大洲的代號是( ) A.a B.e C.f D.g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劃分依據是( ) 領土面積的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 體制的不同 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 A. B.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五,單元測試,答案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一、選擇題 1下面描述屬于氣候的是( ) A狂風暴雨B四季如春C風和日麗D彩霞滿天 2天氣的特點是( ) 短時間 長時期 常變化 少變化 AB. C.D 3關于氣溫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北半球的陸地最高氣溫出現在八月份 B氣溫年較差就是一個地方的最高氣溫減去最低氣溫的差 C氣溫一般是從低緯向極地逐漸降低 D海洋和陸地相比,陸地受熱慢放熱也慢 4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對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單元測試,答案
巴西教學設計方案 巴西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七年級 第九章 第二節 題目 巴西 【教材分析】 本冊書屬于區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本冊共五章,根據課標選擇了一個大洲、五個地區、五個國家,第六章是本冊說的開篇,簡單介紹亞洲的位置范圍及自然環境基本情況,隨后按照距離從近及遠,以亞洲為起點,第七章介紹臨近亞洲的地區和國家,第八章
巴西,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地輿,教案
10.3.2旋轉的特征 【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華師大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三節的學習內容,是學生在學習平移、軸對稱之后的另外一種圖形的變換,是后續學習四邊形的基礎,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又一個滲透,因此,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旋轉共三個課時,本節為第一課時。同時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利用旋轉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入手,幫助學生
旋轉的特征,師大,年級,下冊,數學,10.3,旋轉,特征,教案,老師
10.3.3 旋轉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旋轉對稱圖形和旋轉對稱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的過程,發展圖形的分析能力,提高“化歸”意識和綜合運用變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培養探究意識,感悟變換的內涵,體會其價值.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合理運用變換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圖形繞著某一定點轉
旋轉對稱圖形,師大,年級,下冊,數學,10.3,旋轉,對稱,圖形,教案,老師
中心對稱教學設計與反思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兩個圖形關于某一點或中心對稱的本質:就是一個圖形繞一點旋轉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的性質,以及利用兩種不同方式來作出中心對稱的圖形。 過程與方法 利用中心對稱的特征作出某一圖形成中心對稱的圖形,確定對稱中心的位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對日常生活中與中心對稱有關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動
中心對稱,師大,年級,下冊,數學,10.4,教案,老師
課題: 7.7.1余角、補角 主講人: 總課時:7 第1 課 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余角、補角的定義,掌握余角補角的性質初步會用余角和補角的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2.經歷對余角、補角性質的探究過程,滲透轉化、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 3.通過探究學習,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余角、補角定義及性質 教學難點 余角、補角性質推理和數學語言的規范表達 教學方法 探究
余角、補角,北京,年級,下冊,數學,余角,補角,教案
第10章 軸對稱、平移與旋轉,10.4 中心對稱,1,課堂講解,中心對稱圖形 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 中心對稱的性質,2,課時流程,逐點 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如圖,魔術師把 4 張撲克牌放在桌子上,然后轉 過身去,請一位觀眾把某兩張牌旋轉 180,魔術師 轉過身來,看到 4 張撲克牌仍如原樣放置但是,他 很快確定了哪兩張牌被旋轉過你能說明其中的奧妙 嗎?,1,知識點,中心對稱
中心對稱,師大,年級,下冊,數學,10.4,課件,老師
這個定點O稱為旋轉中心,旋轉角,旋轉中心,像這樣,把一個平面圖形繞著某一定點按某個方向轉動一定的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就叫做旋轉,A,o,B,轉動的角AOB 稱為旋轉角,圖形旋轉的三要素: 旋轉中心 旋轉角度 旋轉方向,旋轉方向:順時針,預習目標,1.什么叫旋轉對稱圖形? 2.你能找出圖形的旋轉中心和旋轉角嗎?,觀察發現,觀察下面圖形旋轉的特點:,注意旋轉的方向,1,觀察發現
旋轉對稱圖形,師大,年級,下冊,數學,10.3,旋轉,對稱,圖形,課件,老師
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變換,1.如何定義旋轉的?旋轉必須滿足哪些條件?,旋轉角,旋轉中心,A,O,B,2.如圖,ABC繞點M旋轉得到DEF,則:,(1)點C的對應點是________;,(2)旋轉中心是________;,點F,點M,AMD,,BME,,CMF,(3)旋轉方向是________;,順時針,(4)旋轉角是________________
旋轉的特征,師大,年級,下冊,數學,10.3,旋轉,特征,課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