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滑輪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滑輪組的特點 2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數據信息處理的方法,有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滑輪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滑輪組的特點 【難點】 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根據滑輪組的特點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知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滑輪,第2課時,滑輪組,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9.2,滑輪,課時
教學設計表 學科 物理 授課年級 學校 教師姓名 章節名稱 北師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七節 計劃學時 1 學習內容分析 飛機為什么能上天是在學習了固體、液體、氣體的壓強的基礎上,是對大氣壓強液體壓強等力學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是流體力學的基礎,本節知識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聯系密切,能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產生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7飛機為什么能上天,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8.7,飛機,為什么,上天
第三節 連通器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連通造特點了解連通器的原理了解一些連通器的應用實例,了解船閘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 過程和方法 一步熟悉探究式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經歷從感性到理性思維的飛躍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用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簡單的物理原理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大問題,培養學生把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連通器,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8.3,連通器
火箭 教學課題 火 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火箭是噴氣式發動機的一種 了解現代火箭的構造和特點,了解多級火箭是星際航行的運載工具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看火箭的結構和發射方面的音像資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火箭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明白火箭升空的方法 通過上網和利用圖書資料查找有關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相關資料,進行討論與交流,使學生掌握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0.5火箭,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0.5,火箭
眼睛和眼鏡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通過了解晶狀體的調節過程,知道人眼觀察近處和遠處物體都能看清楚的 原因。 通過分析近視眼和遠視眼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進行物理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按照實驗方法正確進行實驗、觀察和交流等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4眼鏡和眼鏡,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6.4,眼鏡
三、功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機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并能進行相關計算,知道功的單位(是焦J)。 3.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 4.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解釋,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 教學重點:理解做功的兩個必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功,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9.3
電荷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摩擦起電的現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2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3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活動感受摩擦起電,知道帶電體的性質; 2在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提高學生主動觀察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常見的電現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3電荷,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1.3,電荷
課題 壓強 課時 1 主要教法 啟發談話、實驗探究法、討論法等 導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壓力的概念,懂得壓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能應用壓強知識解釋簡單的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問題。 3、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了解它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4、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壓強知識的教育。5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壓強,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8.1,壓強
認識電路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本節內容正是電學的開頭。不過,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電氣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習、生活、生產建設等,時時處處都離不開電,“電”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詞。所以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現象為切入點,認識簡單電路的組成;通過列舉大量的實例,總結歸納各組成部分的作用;通過觀察實驗,辨別通路、斷路、短路等等。從生活走向物理,又從物理走向社會,不但能有效地降低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1認識電路,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1.1,認識,電路
授課教案 教學標題 內能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2知道什么是內能,物體溫度改變時內能也要隨之改變 3知道內能與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教學重難點 內能以及內能改變與溫度改變的關系 一、 復習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 由已學過的機械能知識類比得出內能的概念 1. 一切物體由大量的分子組成; 2. 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物規則的運動; 3.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0.2內能,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0.2,內能
透鏡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為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第六章主要講述透鏡的初步認識和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章可以說是“光的折射”知識的延續,學生通過前一章已經認識到光從空氣進入三棱鏡以及從三棱鏡的另一側射出時各發生一次折射,而本章透鏡可以看成是兩個三棱鏡的組合。這節主要從透鏡的外形和透鏡對光的作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1透鏡,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6.1,透鏡
第七章第一節力說課材料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地位與作用: 力是物理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都離不開力在物理學中,力是指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兩個物體是否有相互作用,要從力的作用效果來考慮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一個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另一個是改變物體的形狀只要有一個效果出現,就表明兩個物體間存在著力的作用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習本章內容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本節知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力,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7.1
課題 課題:5.1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認識反射,折射現象,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條件,了解光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 過程與方法: 觀察光在空氣,水和玻璃中傳播的實驗現象,認識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每件的,通過討論“光傳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傳播能量的重要載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墨子在光學中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 光沿直線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1光的傳播,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5.1,傳播
第三節 重力 教案示例: 教學課題 第三節 重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點 (2)能用G=mg計算重力的大小 (3)通過實驗,培養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重力與質量成正比 (2)在發現重力與質量關系的規律時,指導學生學會用比值來處理數據的方法 (3)在重力的運用上,教多的采用學生討論,給學生展示課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重力,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7.3,重力
11.8變阻器 變阻器 教材分析: 變阻器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級第十一章第八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之后,介紹滑動變阻器和變阻箱的結構和使用,是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具體應用。滑動變阻器和變阻箱是初中物理電學實驗重要器材,對其原理和使用方法熟練掌握是學好后面電學內容的基礎,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8變阻器,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1.8,變阻器
教學設計表 學 校 課 名 機械能 教師 學科(版本) 物理(北師大版) 章節 第十章 第一節 學 時 第一學時 年級 九年級 教學目標 知 識 與 技 能 1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2. 會用實驗探究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機械能的轉化和守恒。 4.了解水能和風能的應用。 過 程與 方 法 1.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掌握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0.1機械能,教案,北師大,九年級,上冊,物理,10.1,機械能
教學課題 彈力 力的測量 教學目標 1.在常見的力現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彈力;知道彈力是由于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 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3.通過實際操作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大小,培養愛動手實驗的情感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 重點 經歷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過程,掌握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正確方法 難點 準確讀出力的大小 教具 演示 氣球2個、橡皮筋1根、彈簧1根、鋼尺1塊、演示彈簧測力計1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彈力,力的測量,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7.2,彈力,測量
牛頓第一定律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自北師大新課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運動和力第七節牛頓第一定律第一部分“認識慣性”。第七節分兩課時,本節是第一課時。慣性現象很多,但慣性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教學中通過大量具體的慣性現象使學生領悟慣性的內涵,因此教材首先在“觀察與思考”欄目中展示慣性現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慣性的概念,隨后又提供實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慣性。 二、整合思路 本節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7牛頓第一定律,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7.7,牛頓第一定律
6-2 學生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 學生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 教學用具 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火柴、多媒體。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 (2) 知道凸透鏡所成像的虛實、倒正、大小與物體位置的關系,進一步理解虛像和實像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實踐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與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學生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1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6.2,學生,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教案
第六章常見的光學儀器 第二節學生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 一、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第三節“生活中的透鏡”的基礎。 學生接觸物理這門學科時間很短,在知識方面,學生雖然知道一些較簡單的物理現象,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規律,但對凸透鏡不太了解,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道的就更少。在能力方面,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
北師大,年級,下冊,物理,6.2,學生,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