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九章 血液循環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本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預設與達成,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都要圍繞著本節課的重要概念展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理解以下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身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循環流動;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肺循環;體循環中,血液流經身體各部分毛細血管網時,將氧和營養物質供給細胞,運走二氧化碳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學習目的】 1、 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 2、 掌握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過程。 【學習重點】 1、掌握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過程。 2、血液循環的途徑及血液成分的變化。 【學習難點】 1、掌握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路線。 2、描述心臟的工作過程。 【學習過程】 一、 知識回顧 1、請簡單畫出心臟的結構圖,并指出各結構名稱及血液流動方向 二、自主學習 閱讀書本P4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第二節 血液循環(一) 重要概念: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營養物質、廢物和激素的物質。 地位:本節在第九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前面一節已經學過血液的成分,接下來介紹三種不同的血管,及其功能。并注意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原理。為接下來學習巡夜血液循環打下基礎。 課型:新授課 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不同血管的功能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題名稱:第9章 第2節 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 教學設計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觀察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情況; 2嘗試分辨血管的種類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內流動情況。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 價值觀目標 1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教學重點 分辨血管的種類、結構及血液在不同血管中流動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的“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本節課以“建構模型”“ 動畫演示”的直觀方法,結合自身的實踐體驗,探討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 課程標準分析 重要概念 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次級概念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堂教學設計表 章節名稱 血管血液流動的通道 學時 1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 第二部分 一、1.2.4;二、知識1.2;能力1.2.3;情感價值觀3.4 第三部分 一、科學探究1.(1).(3);2.(2)四、教材編寫建議(一)1.2.4;(二)1.2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已融合于如下三點) 1通過對血管結構、功能的學習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第2節 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血液循環途徑; 2.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3.說出血液循環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合作精神;感悟血液循環過程中蘊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 教學重點:血液循環途徑 教學難點:血液循環過程中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血 液 循 環 途 徑”教 學 設 計 課例名稱:血液循環途徑 課型:新課講授 參考教材的名稱、版次和頁碼: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2015年12月第2版第42頁 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突出生物教學的核心素養為重,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使學生始終能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概念教學,關注學生獲得概念的途徑。注重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主要講述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和名稱術語較多,是這一學期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本節教學通過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觀;通過對心臟的結構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節內容為學習“血液循環”奠定了基礎。更是對前一章知識營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的“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本節課以“建構模型”“ 動畫演示”的直觀方法,結合自身的實踐體驗,探討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 課程標準分析 重要概念 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次級概念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第2節 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血液循環途徑; 2.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3.說出血液循環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合作精神;感悟血液循環過程中蘊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 教學重點:血液循環途徑 教學難點:血液循環過程中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十章第1節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闡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2)了解檢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食物中貯存的能量,及“檢測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培養動手操作及解釋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定食物中貯存的能量,明確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說明燃燒和呼吸作用本質的共性與區別 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闡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能夠了解檢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食物儲存的能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解釋現象的能力 通過實驗檢驗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定食物中的能量的釋放,明確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為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輸血與血型教學設計 1、 設計思想 血液在我們身體里流動著,不曾停息,通過前面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它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也知道了血液的重要性。不管是在電視里還是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聽到了太多關于血型以及輸血的問題,但部分學生對輸血與血型的關系還不是很了解,本節課將通過引導學生觀看“血型鑒定”視頻以及分組討論等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 2、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血型的類型,輸血的原則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第2節 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血液循環途徑; 2.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3.說出血液循環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合作精神;感悟血液循環過程中蘊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 教學重點:血液循環途徑 教學難點:血液循環過程中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血液流通的管道-血管教學設計 1、 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為血液流通的管道-血管教學,首先通過一個輸液的視頻引入新課,同時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對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本節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非常重要,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可以獲取有關血管和血流的知識并提高觀察能力。觀看實驗視頻時,學生往往比較快地觀察到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情況,并容易滿足于這一點而不再深入比較不同的血管內血液流動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心臟的位置、識別心臟的解剖方位,描述心臟的基本結構以及所連接的血管。 (2)說明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3)解釋左心室肌肉壁比右心室肌肉壁厚的原因。 (4)識別房室瓣和動脈瓣,說明心臟內血液是按照一定方向進行流動的。 2.能力目標 (1)通過辨認心臟的結構組成,區別與心臟相連的不同血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第2節 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血液循環途徑; 2.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3.說出血液循環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合作精神;感悟血液循環過程中蘊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 教學重點:血液循環途徑 教學難點:血液循環過程中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題: 血液循環 案序:18 課型: 要素組合 目 標 1.掌握血液循環的途徑; 2.學習知識后能夠區分動脈、靜脈血液; 3.通過觀察和分析血液循環模式圖,提高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能力,認識心臟健康的重要性,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珍愛生命。 重點: 血液循環的途徑 難點: 血循環的途徑,區分動靜脈血 教具: 多媒體,課件,心臟模型 反思1 內容提要 T 方法策略關鍵項 反思2 學生已近有個上節課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十章第1節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闡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2)了解檢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食物中貯存的能量,及“檢測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培養動手操作及解釋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定食物中貯存的能量,明確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血液,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1,教案,陳老師,公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