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 歷史 課型 新授課 年(班)級 七年級 授課時間 課題: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學習目標: 1、知道淝水之戰的相關史實,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 2、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交融的基本史實。 3、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 學習重點 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 學習難點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學習過程(學案) 備注 【復習導入】1.東晉的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設計理念 教有生命的歷史,即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性整合教材,呈現鮮活的歷史素材資源,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 中,體驗歷史鮮活性,感悟史學生命力。 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三塊內容通過前秦和北魏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不同的統治措施及結果,突顯出民族交融的歷史潮流。 教 學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版 本: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 授課年級:七年級 【課標要求】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四單元第四課,講述了北魏的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本課的主題是民族大交融。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魏晉以來,各民族加強了交往、交流與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新倉中學 吳衍平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了解淝水之戰的經過;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交融的基本史實。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民族大交融歷史,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理解和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孝文帝改革適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推動了北方經濟的恢復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史實,思考并認識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過程和方法: 分析圖片和問題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民族交融團結是歷史發展的潮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西晉滅亡后,北方先后經歷了哪些統治時期?北方社會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引入新課。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章節名稱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學 時 1課時 課標要求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內容與學情分析 內容 分析 本課是2016部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9課。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統編本初中歷史初一年級上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11版課標要求】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單元中的第3課,上承“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下接“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呈現了淝水之戰后,前秦統治的瓦解,以及其后北魏的崛起與孝文帝的改革,兩晉南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戰的基本史實,了解東晉取勝的原因。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比較系統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識與能力: 1熟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實,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3層層設問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突破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討論、回答“為什么說北魏孝文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杰出的政治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層層設問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突破重難點。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從而初步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價值觀。 【情景導入】 展示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了解淝水之戰和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實,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交融的措施。 2.通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概括歸納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的分析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凡是符合歷史發展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兩塊內容,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兩塊內容通過前秦和北魏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不同的統治措施及結果,突顯出民族交融的歷史潮流。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國家分裂時期。222 年,魏、蜀、吳形成三國鼎立之勢。280 年,西晉短暫統一。316 年,西晉滅亡,國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歷經東晉和南朝時期。北方進入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先后經十六國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9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大動亂、民族大融合的時期,而本課內容正是從政權分立走向統一的一個重要環節。少數民族的內遷使民族融合趨勢出現,為了適應這種趨勢,北魏孝文帝掌權后進行了一系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為后來的隋唐統一奠定了基礎。可以說這一課既是對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淝水之戰。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實。 3、學習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過程,提高全面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追蹤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實和改革內容。 2、理解民族交融現象及其對民族矛盾的緩和、國家統一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學目標】 掌握淝水之戰相關內容,并理解淝水之戰前秦戰敗的原因。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學重點】 1淝水之戰。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教學難點】 1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及經驗教訓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歷史意義。 3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大家都聽說過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實,思考并認識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2.過程與方法:制作表格、分析圖片、問題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2.難點:正確認識民族大融合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 【教學任務】 課 標 要 求 內容 要點 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認知 提示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義。 教 育 目 標 知識與 能力 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自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體會我國古代歷史上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課程標準 了解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材內容分析 魏晉以來,隨著許多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北方漢族的南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交融的內容愈加深入,從吃穿住行到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課程內容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道淝水之戰。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學習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學習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認識到民族交融對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教材分析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課程標準: 概括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北魏的建立和黃河流域的統一;北魏遷都洛陽、孝文帝進行改革的主要事實。 2、培養學生理解和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的初步能力,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念。 3、培養學生追蹤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初步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 以追尋歷史的足跡為紐帶,通過創設歷史場境,把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 2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