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詩詞三首 行路難(其一)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詩歌,獲知詩歌的內涵。 2體會詩歌形象和富于變化的語言。 3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個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鄉人司馬相如、揚雄那樣,以一篇辭賦文章一鳴驚人,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歲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漂泊大半生,直到
詩詞三首,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3,詩詞,教案
3鄉愁 教學目標 1誦讀這首詩,體會其回環往復的節奏。 2分析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深沉的家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故鄉,是每個離家的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是起點也是終點,是開始也是結束。離開故鄉,有時帶著憧憬、希望去追尋理想,有時帶著寂寞惆悵和深沉的蒼涼去奔波。但不管怎樣,家鄉總是游子心中最溫柔、最留戀的地方。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的游子,與親人們長
鄉愁,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19談創造性思維 1了解作者圍繞創造性思維所闡述的內容,歸納、把握作者的觀點。 2理清文闡述問題的思路,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聯系。 3聯系學習和生活實踐,培養獨立思考與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一、導入新課 被美國Inc.雜志贊譽為“他的創意活力無限”的羅迦費因格,是創意思考顧問公司的創立人與總裁,該公司專門提供激發創意與革新的方法。他為全球各大企業提供演講與專業課程,這些企業包括可口可樂、迪士尼、英特
談創造性思維,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9,創造性思維,教案
5我看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分析詩歌意象,感受詩歌的美。 3學習詩歌的表現手法,把握詩歌的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應該都喜歡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進大自然,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朝氣蓬勃、萬象更新的世界。面對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對春景,詩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讓我們一起進入詩歌去領略詩的魅力吧!
我看,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14 故鄉 【知識與技能】 1理清小說線索,把握小說內容,提煉小說要素,感悟小說主題。 2學習運用對比的寫法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過程與方法】 1理解對比和景物描寫在小說中對刻畫人物形象、表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2引導學生運用圈點勾畫、比較鑒賞的方法,品讀文章豐富而有表現力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懂得要開拓進取才能創造未來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勇敢地開創屬于自己的新天地和新生活。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4.故鄉,教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4.,故鄉
23 三顧茅廬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 2初步了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3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過程與方法】 1.課堂討論探究、研讀領會三顧茅廬中人物的精神品質。 2.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人物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學習劉備的誠心、虛心、禮賢下士的可貴品質。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3.三顧茅廬,教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3.,三顧茅廬
22范進中舉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了解小說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及作用。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把握作品的主題。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標題,分析課文題目中所流露出來的信息。 明確:人物范進;事件中舉。 2課文題目反映了我們古代何種現象? 明確:科舉制度。 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作科舉。范進中舉是不是好比今天的人考上公務
范進中舉,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2,中舉,教案
12湖心亭看雪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體會白描的寫法。 2整體感悟,細心品讀,體會本文的審美意蘊。 3聯系作者生平事跡及創作背景,體會其家國之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許多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生花妙筆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白居易說“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這是楊柳依依生機盎然的西湖;楊萬里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明艷妖
湖心亭看雪,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2《,湖心亭看雪》教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2,湖心亭,教案
18懷疑與學問 1理解懷疑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把握議論文嚴密的論證結構。 3結合具體語段體會本文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的特點。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懷疑與學問 請同學們思考,“懷疑”與“學問”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把握文本觀點 1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
懷疑與學問,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8,懷疑,學問,教案
2我愛這土地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讀出重音和節奏。 2把握詩歌中的意象,揣摩詩人營造的氛圍。 3體會詩中蘊含的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對它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為它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依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詩人艾青的我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我愛這土地》教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土地,教案
8論教養 教學目標 1把握作者觀點,思考“教養”真正含義,領悟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2體會本文觀察細致、事例生動、說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曉暢的特點。 3聯系生活中的正反實例進一步理解“教養”對為人處世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關于“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
論教養,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養,教案
24劉姥姥進大觀園 1梳理小說的情節,把握主要內容。 2通過對人物典型語言和動作描寫的分析,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3探究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體會小說主題。 一、導入新課 鴻篇巨作紅樓夢,記錄了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興衰榮辱歷史,描寫了以寶黛為首的青年男女的愛情,刻畫了金陵十二釵等人物的命運。但有一位并不屬于大觀園卻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是七十五歲高齡的劉姥姥。作者曹雪芹為什么不惜
劉姥姥進大觀園,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4,劉姥姥,大觀園,教案
14故鄉 1把握主要情節,初步感知小說的敘事手法。 2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3結合討論、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說主旨。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有遠離故鄉外出的經歷嗎?如果你將離鄉遠行,很久才會返回故里,甚至永不歸來,你會有怎樣的感受?(留戀、不舍、惜別) 然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魯迅的這篇文章,魯迅先生卻在文章結尾離開故鄉時寫道:“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使我非常
故鄉,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4,教案
24 劉姥姥進大觀園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 2認識閱讀古代小說的意義,掌握閱讀方法;初步了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過程與方法】 1.疏通字詞,了解文意,了解課文中怎樣描寫人物的特點。 2.整體感知本文的結構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不慕富貴、勤儉節約的高尚品格與良好習慣。 1分析、概括劉姥姥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2把握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體會作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4.劉姥姥進大觀園,教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24.,劉姥姥,大觀園
19 談創造性思維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初步了解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默讀。在快速高效的默讀中,篩選信息,初步領會文章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議論文中常用的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 ;體會本文語言嚴謹平和的特點。 3理解體驗設問句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真的不止一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9.談創造性思維,教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9.,創造性思維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全冊,共75頁)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01.沁園春雪 教案.doc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02.我愛這土地 教案.doc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03.鄉愁 教案.doc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04.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教案.doc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05.我看 教案.doc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06.敬業與樂業 教案.doc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07.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勒特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5
7 溜 索 1梳理故事情節,把握文章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感知藝術手法。 3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導入新課 云南怒江大峽谷,被稱為“東方大峽谷”,是世界三大峽谷之一。峽谷的東面是被稱為“萬瀑千湖之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7溜索,教案,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