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教學反思 自從我們校領導從即墨28中引進這種自主互助型生命課堂后,我們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教學模式一共有五個步驟,以我這節(jié)課為例,淺談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 第一步:自主學習 我深知預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這節(jié)課為例,我要講百家爭鳴,那我就想引入百家爭鳴時期,我設計的兩個問題,可以把學生迅速的帶進春秋戰(zhàn)國時期。 第二步:探究釋疑 這一
百家爭鳴,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百家爭鳴教學設計 課題 百家爭鳴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的第五課。本課主要介紹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的主要思想家和他們的思想主張,以及形成的百家爭鳴的局面,屬于思想文化史,在歷史發(fā)展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正是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的大動蕩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正是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到大變革時代
百家爭鳴,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七年級歷史教學案 課 題 百家爭鳴 教學目標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政治制度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的孔子與諸子百家的學說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我國文化發(fā)展史和世界文化發(fā)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各派在對立中相互辯駁與吸納,推動了我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特別是儒家思想,為以后封建統治階級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教學重點 孔子及其歷史貢獻 教學難點 對各派思想主張的理解,社會經濟政治與文
百家爭鳴,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探究諸子百家思想,感悟先哲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教學重點 感悟先哲智慧,體會傳統思想的博大 教學難點 民族認同感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感悟先哲智慧 學生展示喜愛的諸子思想,教師點評,引導他們體會先哲智慧 二、影響深遠 惠及世界 補充諸子思想在當代世界的影響力的史實,引導學生認識祖國古代思想的偉大,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三、我的收獲 課堂小結
百家爭鳴,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堂教學設計 課 題 百家爭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老子開創(chuàng)的道家學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張。掌握孔子開創(chuàng)儒家學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領域的重要成就。 過程與方法:了解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張,掌握“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背景、概況及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知道儒家思想的開創(chuàng)對封建社會的影響,以及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教學重點 孔子和儒家學派、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
百家爭鳴,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1課 百家爭鳴 (第1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是講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活躍時期的思想成就,主要是講老子的思想成就和孔子的思想成就,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難度都非常大,因此,主要的思想觀點還是要以講解為主,對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可以通過讓學生看書,歸納掌握。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講述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巨大變革引發(fā)思想解放潮流,許多文士、思想家,對社會的大變革發(fā)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張,形
百家爭鳴,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 題 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課程內容 1.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分裂割據狀態(tài)。 2.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內遷,推動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國政權的更迭、西晉的統一等基本史實,培養(yǎng)歷史學習的時空觀念,認識統一對歷史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2.了解西晉的統治情況和八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17,西晉,短暫,統一,以及,北方,各族,內遷,教案,江蘇,部級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共18頁)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隋朝的統一(隋朝的特點:繁榮卻短命)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 3、隋朝統一全國的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大趨勢。 4、隋朝的強盛:發(fā)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18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3課東漢的興衰,知識點一光武中興,1. 新朝興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 2. 東漢建立:西漢宗室劉秀在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3. 光武中興 (1)釋義: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wěn)定社會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統治后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3,東漢,興衰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第3課遠古的傳說,知識點一炎黃聯盟,1. 神話傳說 (1)神話:“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薄坝薰粕健钡取?(2)傳說:炎帝、黃帝等是遠古最為著名的傳說人物。 2. 部落聯盟: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部落之間展開攻伐,又不斷合并,進而結成部落聯盟,并推出部落聯盟首領。,3. 著名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遠古,傳說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9課秦統一中國,知識點一秦滅六國,1. 原因 (1)戰(zhàn)國時期的連年戰(zhàn)爭,影響了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結束戰(zhàn)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2)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他招募各國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時聽取建議,積極策劃統一大計。,【重要提示】秦國經過商鞅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統一,中國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知識點一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1. 發(fā)展概況 (1)大約20 000年前,我國先民開始對野生植物進行管理,幫助植物更好地生長。 (2)距今10_000年左右,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栽培稻,北方地區(qū)的先民開始栽培粟和黍。,2. 發(fā)展變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fā)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農業(yè)在人們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同時,家畜的飼養(yǎng)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原始,農耕,生活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知識點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 出現:距今5_0004_000年,出現了銅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了銅容器殘片,甘肅齊家文化遺址出土了銅鏡。 2. 商周時期 (1)用途: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發(fā)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青銅器,甲骨文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8課百家爭鳴,知識點一老子,1.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道德經)一書中。 2. 主張 (1)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 (2)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知識點二孔子和儒家學說,1. 孔子:春秋后期魯國人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百家爭鳴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一官渡之戰(zhàn),1. 背景:東漢末期,北方軍閥長期割據混戰(zhàn),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2. 概況 (1)時間:公元200年。 (2)作戰(zhàn)雙方:袁紹與曹操。,【知識拓展】如何評價曹操 曹操能謀善斷。“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戎馬一生,兼并群雄,統一北方,發(fā)展生產,功勞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作開創(chuàng)文學上的新風氣。曹操是中國歷史上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6,三國鼎立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知識點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1. 農業(yè):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知識拓展】人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使用的生產工具 北京人、山頂洞人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坡人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 春秋時期鐵器,【重要提示】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與應用,是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顯著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動蕩,春秋時期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知識點一“推恩令”的實施,A,1. 背景: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fā)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xiāng)里,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2. 措施 (1)頒布“推恩令”:下詔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
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1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局部),他們身處亂世,能夠崇敬自然,追求自我、自由的獨立的人格精神。 國家寶藏解說詞,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樂不思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263 年,266 年,280年,閱讀課本78頁,找出:三國之中,首先被滅的是哪個政權?,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17,西晉,短暫,統一,以及,北方,各族,內遷,課件,江蘇,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