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的生長變化(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課題 蠶的生長變化(第一課時) 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四 學期 春季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 了解蠶的身體特點,會用工具測量蠶的身體特征。 2. 了解蠶蛻皮、吐絲、結繭的過程,知道蠶的身體是不斷變化的。 3. 了解蠶蛹的特點,對比蠶與蠶繭的區別 【科學探究】 能通過持續的觀察和記錄描述蠶在蛻皮、吐絲、結繭過程中的變化。 【科學態
人教鄂教版,2017,四年級,下冊,科學,生長,變化,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蠶的生長變化(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課例編號 蠶的生長變化(第二課時) 學科 小學科學 年級 四 學期 春季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蠶蛾是蠶的成蟲,是由蠶蛹發育來的。 2.知道蠶蛾是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有一對觸角、胸部長有兩對翅膀和三對足 3.知道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產卵繁殖后代。 【科學探究】 能基于觀察記錄的信息描述蠶蛾的身體形態和主要
人教鄂教版,2017,四年級,下冊,科學,生長,變化,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我看家鄉新變化 “合肥歡迎您”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一、主題提出 近年來,合肥發展很快,從經濟發展到城市文明建設,從科技創新到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飛速的提升。在城市文明創建中,同學們也感受到家鄉的巨大變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我看家鄉新變化,教學設計全國通用,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家鄉,變化,教學,設計,全國,通用
第二單元 水的三態變化 第 1 課 水的蒸發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水在通常情況下,會從液態的水轉化為氣態的水蒸氣飛散到空中。 知道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2.科學探究 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對蒸
2020,新湘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三態變化,教學,設計,教案
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各種各樣的聲音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四年級下冊聲音的秘密單元的第三課時。本節課結合生活中學生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聲音,以聲音的高低、強弱變化和為主線,指向引起聲音高低、強弱變化的原因。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在與同學相互合作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分享、交流。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呈現了
聲音的變化,新版,青島,六三制,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變化,教學,設計
22.月相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月相的變化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四年級下冊太陽、地球、月球單元的第四課時,建議本節課是在觀察月亮的基礎上,通過第月相的變化,初步形成對月相變化的探究興趣。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從古詩詩句中引導學生大膽思考,積極質疑每個月的初三的時間月亮形狀,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關于地球上觀察月亮形狀的觀察活動。第二部分活動過程中,首先是指導學生觀察月相的
月相的變化,新版,青島,六三制,四年級,下冊,科學,11.,月相,變化,教學,設計
第15課 氣溫的變化 課時:2 課型:網授新知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氣溫計的使用方法。 2.能說出同一時間不同環境的氣溫不同。 3.能說出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 科學探究: 1.能從生活體驗中提出氣溫變化的問題。 2.能基于生活體驗對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規律做出假設。 3.能制訂探究氣溫變化的計劃。 4.能運用氣溫計觀測并描述不同時段氣溫的變化。 5.能運用統計圖表記錄整理氣溫數值。 6
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5,氣溫的變化,教學設計2課時,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5,氣溫,變化,教學,設計,課時
2022年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1-8.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教學設計 8、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習內容】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八課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 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 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做
2022,年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它們,發生,什么,變化,教學,設計
美麗的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下冊物質的變化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內容將通過“感受化學變化的美麗”、“化學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關注我們的環境”三個活動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化學變化。先是通過觀察比較紫甘藍浸泡在水和白醋中的現象,感受化學變化所呈現的本身的美;再通過了解人們利用化學變化創造出很多新物質,新物品,美化、方便我們的生活。最后通過資料了解塑料、二氧化碳等化學變化的產物會
美麗的化學變化,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7,美麗,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產生氣體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圍繞“產生氣體的變化”設計了三個活動:首先是將食鹽、白糖、小蘇打與水、白醋兩兩混合,發現有些物質無明顯變化,如食鹽和水;而有些會產生氣體,如小蘇打和白醋;其次,仔細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現象,并收集氣體;第三,觀察其他與白醋產生氣體的物質變化現象,如:白醋浸泡過的雞蛋殼、白醋浸泡過的貝殼。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食鹽、白糖、白醋
產生氣體的變化,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2,產生,氣體,變化,教學,設計
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回顧植物光合作用經歷了化學變化,為自己的生長提供養料,那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和化學變化有關嗎?這是學生很少會關注的問題。生命體中大部分變化常常是緩慢,難以肉眼觀察到的。如果不細想,可能很少會留意。本課基于前面對生活中、地球家園中常見的化學變化的認識,繼續探究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本課有三個探索活動,第一個承接聚焦問題,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身體數據,發現身
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6,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從前面幾課認識的廚房、生活、實驗室等熟悉的地方中有化學變化,拓展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中也發生著化學變化。本課有三個探索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分析收集的資料,推測煤如何形成,尋找證據說明煤的形成經歷了化學變化。第二個活動是基于已有認識經驗和資料,推理大氣層中的氧氣是怎么來的。第三個活動是尋找身邊與化學變化有關的例子。通過三個探索活動,了解地球資源的形成,認識
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5,地球,家園,化學變化,教學,設計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聚焦于廚房里的物質及其變化,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和物質的變化兩部分內容。廚房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地點,在這總是儲存有很多物品,同時發生著很多食物的變化,如切菜時的形狀變化、炒菜時的生熟變化等。觀察廚房里的物質及其變化既能拉近科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也將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科學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并初步幫助學生建立了物質觀的哲學思想。 本課教材共設計了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1,廚房,物質,變化,教學,設計
發現生長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我們自己單元的第5課,發現生長是讓學生回顧從出生到現在的生長發育過程。發現生長是通過收集各種生長發育的信息,證明自己的生長變化。在聚焦環節,通過“你注意過自己的身體變化嗎?”這一問題,激發學生收集自己生長變化的證據。在探索環節,學生通過比較從小到大的衣服、照片和身高、體重的記錄等的變化,通過計算自己的身高和體重比出生時增加了多少,就能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的生長變化
發現生長,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2.5,發現,生長,教學,設計
發現生長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我們自己單元的第5課,發現生長是讓學生回顧從出生到現在的生長發育過程,第6課身體的“時間膠囊”是讓學生展望今后的生長發育過程。發現生長是通過收集各種生長發育的信息
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發現,生長,教學,設計
“花草的生長”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 課題的產生 “花草”在給生命帶來生機的同時,更帶給大家美的享受。這得天獨厚的資源成為了環境教育活動設計的有效載體。我們圍繞學校優美的環境和學生們的興趣開展此項活動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花草的生長,教學設計全國通用,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花草,生長,教學,設計,全國,通用
花草的生長 一、教材內容分析 花草的生長是學生在經歷了一年多的主題活動后經歷的又一個長周期主題探究活動。對于此類活動的實施流程,學生已經不陌生了。本次活動是以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為主的綜合實踐課
四年級綜合活動實踐教案-花草的生長,教學設計全國通用,四年級,綜合,活動,實踐,教案,花草,生長,教學,設計,全國,通用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7.蠶的生長變化 年級及學期 四年級下學期 相關領域 生命科學領域 教學分析 蠶的生長變化一課指向課標中的重要概念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圍繞主要概念的學習內容是:7.1生物具有區別于生物的特征;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動物,不同的動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動物也存在個體差異。3-4年級的具體學習目標是:描述生物的特征;能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識別常見的動物類
人教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生長,變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