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地球的表面 【教材分析】 本課是單元起始課,意在指導學生觀察描述地球表面五種陸地地形的特點,嘗試運用身邊材料制作地形模型來表現地形特點,持續提高學生科學描述的能力及設計與物化模型的能力。本課內容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地球表面陸地地形特點。先借助摸政區地球儀和地形地球儀讓學生感受地球并不是一個光滑球體,它的表面高低起伏,有陸地和海洋兩種表現形式。再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地球的表面,2021,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地球,表面,教案
2 地球表面的變化 本單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態,簡稱地形,又稱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復雜多樣的,也是不斷變化的。本單元主要指導學生認識地球表面常見的地形及其變化的原因。屬于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的“地球與宇宙”中“地表及變化”的范疇。 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其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復雜,為了讓學生理解影響地球表面地形變化的因素,教材的編排循序漸進,貼近五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1,地球的表面,教案含教學反思,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1,地球,表面,教案,教學,反思
地球的表面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第1課。作為單元的起始課,本課為整個單元的學習起到“奠定知識基礎,提供思維線索”的作用。首先,教科書提供了世界地形圖、我國的地形圖以及各種典型地形地貌的圖片,引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觀察,學習描述地形的特點,對地表的各種形態進行初步的認知。學生感嘆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時,進一步思考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并結合已有認知作出猜
地球的表面,教科版,2017,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1,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