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地球的形狀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2.能夠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并提出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 3.經歷模擬實驗,培養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3.6.地球的形狀,教案+反思,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3.6,地球,形狀,教案,反思
6 自行車的結構 教學目標 1、 初步知道自行車的基本構成。知道自行車是一種人力機械交通工具,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 2、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3、 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 教學
首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6,自行車的結構,首師大,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自行車,結構
細胞的結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2初步學會制作簡單的臨時裝片。 二、過程與方法 觀察細胞結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細胞的結構。 難點: 制作臨時裝片。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復習:顯微鏡的使用。 導言: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學會操作顯微鏡是為了使用它看到微觀的生命世界,可是把
牛津,上海,六年級,上冊,科學,3.1,細胞,結構,教案
科學(牛津上海版)六年級第一學期第3章細胞與生殖細胞的結構 一、教學設計思路 基本思路:直接引入主題,然后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最后進行鞏固拓展。 要突出的重點是:1、制作臨時裝片;2、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方法是:1、準備實驗器材,學生親自制作;2、用顯微鏡分別觀察植物細胞裝片和動物細胞裝片,并進行繪圖、比較。 要突破的難點是:制作臨時裝片的技巧。方法是:設計多媒體課件,并對關
牛津上海版六年級上冊科學3.1.2,生物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結構,教案,牛津,上海,六年級,上冊,科學,3.1,生物,基本單位,細胞,結構
解直角三角形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解直角三角形是青島版九年級上冊第二章的內容,也是初中數學“圖形與變換”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本節主要考查的知識點為銳角三角比、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實際應用,考查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本節復習課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總結的方式掌握基礎知識,然后輔以常考題型加以鞏固。 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是現實世界應用廣泛的關系之一, 如在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結構,青島,九年級,上冊,數學,直角三角形,知識結構,教案,山東,部級
活動目標 讓幼兒用自己身體運動的辦法,來體會地球和衛星運行的特點,發展幼兒動作的表現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簡單了解人造地球衛星旋轉的情況。自制小坐墊若干個。 活動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衛星,著地,教案
專題1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理活動課上,小輝制作了一個簡易地球儀。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從小輝制作的簡易地球儀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 ) A.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B. 沿
中考,地理,知識點,突破,專題,地球,地球儀,解析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 地球和地球儀位于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理課程標準對此節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運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地球儀,比較歸納緯線和經線,緯度和經度的特點,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說讓學生自己拿著地球儀,觀察經緯線的特點,發現且歸納經緯度的劃分,以及經緯網的定位方法。 地球和地球儀是進行地理學習的基礎內容,其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及經緯網確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教學,反思
地球和地球儀說課稿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是人類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征及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知道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劃分方法,記住東西兩半球和南北兩半球的劃分方法。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赤道、兩極、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線;了解經緯網在實際生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說課稿
第5課地球的內部結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能夠通過探究學習,認識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層圈;并通過對地球內部結構的研究認識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探究:能夠通過觀察到的地標現象推測地球內部情況,并尋找證據得出結論。 科學態度:能夠了解探究地球內部結構的方法并通過主動搜集資料,了解到科學家對地球的研究情況。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通過對地球結構的了解,認識到我們賴以生
地球的內部結構,六年級,學期,地球,內部結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地球的結構 【教材簡析】 本課在本單元的定位是橋梁與紐帶,主要承載著兩個任務:一是對第1課學習內容的延續,進一步對地球的內部構造進行學習,包括地球的結構、地殼的組成、地殼的運動等,豐富和完善對地球整體認識。二是為第3、4兩課學習地震、火山噴發形成原因奠定知識基礎,知道地球內部是運動的。最后安排一個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動,增強學生對地球結構的感知,進一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地
地球的結構,教科版,2017,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2,地球,結構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3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4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2,原子的結構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原子,結構,教案
學科 化學 年級/冊 九年級(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課題名稱 第三單元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教學目標 原子的構成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對于質子、核外電子、中子數、核電荷數之間的關系 難點分析 本節課中,在表格中找規律總結比較難概括,因為沒有特殊標記 教學方法 1.通過原子結構示意圖,概括原子的構成。 2.通過觀察表格找規律,發現質子、核外電子、中子數、核電荷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2,原子的結構,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3.2,原子,結構
第2課地球的結構 (教材P2425)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 課題 地球的結構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在不斷運動著。 2.知道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通過閱讀資料、觀察圖片來了解地殼運動如何引起地形變化。 2.能夠制作地球結構的模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的結構,教案含教學反思,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結構,教案,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