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理活動課上,小輝制作了一個簡易地球儀。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從小輝制作的簡易地球儀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 ) A.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B. 沿
中考,地理,知識點,突破,專題,地球,地球儀,解析
地球和地球儀說課稿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是人類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征及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知道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劃分方法,記住東西兩半球和南北兩半球的劃分方法。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赤道、兩極、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線;了解經緯網在實際生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說課稿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 地球和地球儀位于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理課程標準對此節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運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地球儀,比較歸納緯線和經線,緯度和經度的特點,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說讓學生自己拿著地球儀,觀察經緯線的特點,發現且歸納經緯度的劃分,以及經緯網的定位方法。 地球和地球儀是進行地理學習的基礎內容,其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及經緯網確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教學,反思
第3課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教材P2628)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 課題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人類認識地球運動以及宇宙的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學說。 2.知道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 3.知道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 科學探究目標 1.學會在閱讀過程中使
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第2單元第3課,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單元,人類,認識,地球,運動,歷史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七課運動與設計同步練習 1、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 ,有時是 。 答案有利的|有害的 解析解答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是有害的。 分析本題考查摩擦力對我們的影響。 2、在工作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同步,練習,運動,設計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五課運動與摩擦力同步練習 1、由于摩擦,物體會受到一個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 。 答案摩擦力 解析解答由于摩擦,物體會受到一個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分析本題考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同步,練習,運動,摩擦力
1.地球宇宙的奇跡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環境與我們單元的第1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為我們提供的生存環境,感知地球是一個獨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跡。以“地球有什么獨特之處?”“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條件?”問題的討論聚焦話題,讓學生列舉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通過繪圖梳理地球為我們提供的生存條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和生
地球——宇宙的奇跡,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3.1,地球,宇宙,奇跡,教案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節地球會公轉嗎同步訓練 一、判斷題 1、恒星的周年視差,也能夠證明地球在圍繞著太陽不停地轉動。( ) 答案 正確 解析解答人們在觀察遠近不同的星星時產生的視覺上的相對位置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同步,訓練,地球,公轉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節證明地球在自轉同步訓練 一、判斷題 1、傅科擺利用了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證明了地球在自轉。( ) 答案 正確 解析解答傅科曾做過一個神奇的實驗,擺擺動起來,隨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同步,訓練,證明,地球,自轉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地球表面的地形同步練習 1、我國地形主要有 、 、 、 、 。 其中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是 。 答案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 解析解答我國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同步,訓練,地球表面,地形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3,蓋天說,渾天說,地球究竟是如何運動的?,方法:對比閱讀兩種學說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要求:一邊閱讀一邊記錄關鍵信息。 思考:兩種理論模型的科學證據有哪些。 總結:地球真實的運動狀態。,閱讀要求,克羅狄斯托勒密,“地心說”示意圖,【點擊圖片觀看視頻】,尼古拉哥白尼,“日心說”示意圖,【點擊圖片觀看視頻】,比較閱讀,探索二:再次做模擬
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第2單元第3課,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課件ppt教學,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單元,人類,認識,地球,運動,歷史,課件,ppt,教學
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3課時 人類認識地球 運動的歷史,上古時期,人們對地球形狀和運動方式有以下幾種假說:,1、“渾天說”,2、“蓋地說”,3、“天圓地方說”,模擬實驗告訴我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有很多種可能。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歷史上人們對地球運動有哪些看法呢?,閱讀史料、總結,我的課堂活動記錄單,小結:,地球繞地軸自轉,周期是24小時,并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即公轉,周期是1
2021新版教科版版六年級上冊科學2.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課件教學,2021,新版,教科版版,六年級,上冊,科學,2.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歷史,課件,教學
第四單元 健康生活,2.身體的運動,骨、關節和肌肉共同組成了我們的運動系統,它們是怎樣完成運動的?我們需要怎么保護它們并促進它們的生長呢?,一、聚焦,骨、關節和肌肉組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它們相互配合,使身體進行各種運動。 人體內共有200多塊骨頭,它們相互連接構成了人體的支架骨骼。骨骼可以使我們身體進行各種各樣的運動,同時還具有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骨與骨之間可以活動的連接叫關節。不同地
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身體,運動,課件
第四單元,2.身體的運動,授粉后的鳳仙花慢慢凋謝,逐漸形成了果實。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果實對植物來說有什么用呢?,科學聚焦,骨、關節和肌肉共同組成了我們的運動系統,它們是怎樣完成運動的?我們需要怎么保護它們并促進它們的生長呢?,授粉后的鳳仙花慢慢凋謝,逐漸形成了果實。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果實對植物來說有什么用呢?,科學探索,用右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啞鈴,慢慢地移到胸前。 觀察在
身體的運動,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4.2,身體,運動,教學,PPT
第二單元,1.地球的表面,目 錄,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樣子的? 地球現有的面貌是本來就有的嗎?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1.觀察世界地形圖,從整體了解 地球表面的樣子。,地球表面由陸地和海洋組成。但每塊陸地又有不同的地形特點。地球表面,除了前概念當中一般認識的巖土環境,還包括人類圈、水圈等復雜的環境系統。,2.認識陸地的地形地貌。,(1)觀察我國的地形圖,了 解我
地球的表面,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1,地球,表面,教學,PPT
第一單元,2.地球的結構,授粉后的鳳仙花慢慢凋謝,逐漸形成了果實。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果實對植物來說有什么用呢?,科學聚焦,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與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科學探索,1.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地核:充滿了熾熱的巖漿。,地殼:固體巖石構成了地球的最外 層,大陸的地殼要比海洋的 厚。,地幔:地殼下面的巖層。由于高溫高 壓的作用,這一層的巖石能移 動
地球的結構,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結構,教學,PPT
1.地球的表面,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樣子的? 地球現有的面貌是本來就有的嗎?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一、聚焦,二、探索,活動一 觀察世界地形圖,描述地球表面的樣子。,高低不平,復雜多樣,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可以劃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大地理單元。陸地面積約1.49億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29%;海洋面積約為3.61億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71%。地球上海陸分布是不均
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2-1地球的表面,-課件,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地球,表面,課件
2.地球的結構,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與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一、聚焦,地球內部的結構與我們看到的地球表面是完全不同的。,二、探索,活動一 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地殼,是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由巖石組成,厚度各處不一樣,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5千米,大洋地殼平均厚度為7千米。,地幔,位于地殼以下地核之上,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頂部和地殼 一起合稱
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地球,結構,課件
證明地球在自轉,科學教科版 五年級下,新知導入,哥白尼認為地球在自轉。可人們一開始就對這一觀點表示懷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哥白尼認為地球在自轉的理由是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不可想象。,這時他的一種思維推斷,沒有足夠的證據叫人相信,而且也沒有人觀察到地球在自轉。,新知導入,可前人是怎樣通過實驗來證明地球在自轉的呢?,現在,我們能觀測到地球在自轉嗎?,人造
證明地球在自轉,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證明,地球,自轉,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