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第1課。作為單元的起始課,本課為整個單元的學習起到“奠定知識基礎,提供思維線索”的作用。首先,教科書提供了世界地形圖、我國的地形圖以及各種典型地形地貌的圖片,引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觀察,學習描述地形的特點,對地表的各種形態進行初步的認知。學生感嘆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時,進一步思考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并結合已有認知作出猜
地球的表面,教科版,2017,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1,地球,表面
課題:地球引力 教學時間: 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引領,思考物體落地的原因,接下來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探究推理結論的過程, 認識地球引力,最后通過交流探討,感受地球引力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從思考“熟透的蘋果為什么會落地,潺潺溪水為什么會流向低處”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并提示學生準備曲別針、細線、透明膠帶、磁鐵、剪刀等材料,為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做好
青島版六三學制五年級上冊科學12.地球引力,教案,青島,學制,年級,上冊,科學,12.,地球,引力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單元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1課時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經緯網定位的學習是地理學的基礎,也是地球和空間科學的基礎,歷來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本節課的學習,通過“讓學生感知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關科學史的教育”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通過對地球儀反復觀察運用及經緯網的學習,樹立地球上空間概念的“骨架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地球儀,課時,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單元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2課時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經緯網定位的學習是地理學的基礎,也是地球和空間科學的基礎,歷來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本節課的學習,通過“讓學生感知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關科學史的教育”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通過對地球儀反復觀察運用及經緯網的學習,樹立地球上空間概念的“骨架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地球儀,課時,教案
第2課地球的結構 (教材P2425)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 課題 地球的結構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在不斷運動著。 2.知道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通過閱讀資料、觀察圖片來了解地殼運動如何引起地形變化。 2.能夠制作地球結構的模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的結構,教案含教學反思,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結構,教案,教學,反思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3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4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2,原子的結構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原子,結構,教案
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身體的結構同步練習 一、填空題 1、人體的外觀特征可以分為 部分。 答案4 解析解答人體的外觀特征可以分為4部分,分別是頭、頸、軀干、四肢。 分析本題考查人的身體結構組成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同步,練習,身體,結構
6 自行車的結構 教學目標 1、 初步知道自行車的基本構成。知道自行車是一種人力機械交通工具,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 2、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3、 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 教學
首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6,自行車的結構,首師大,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自行車,結構
專題1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理活動課上,小輝制作了一個簡易地球儀。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從小輝制作的簡易地球儀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 ) A.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B. 沿
中考,地理,知識點,突破,專題,地球,地球儀,解析
地球和地球儀說課稿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是人類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征及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知道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劃分方法,記住東西兩半球和南北兩半球的劃分方法。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赤道、兩極、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線;了解經緯網在實際生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說課稿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 地球和地球儀位于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理課程標準對此節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運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地球儀,比較歸納緯線和經線,緯度和經度的特點,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說讓學生自己拿著地球儀,觀察經緯線的特點,發現且歸納經緯度的劃分,以及經緯網的定位方法。 地球和地球儀是進行地理學習的基礎內容,其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及經緯網確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教學,反思
地球的結構 【教材簡析】 本課在本單元的定位是橋梁與紐帶,主要承載著兩個任務:一是對第1課學習內容的延續,進一步對地球的內部構造進行學習,包括地球的結構、地殼的組成、地殼的運動等,豐富和完善對地球整體認識。二是為第3、4兩課學習地震、火山噴發形成原因奠定知識基礎,知道地球內部是運動的。最后安排一個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動,增強學生對地球結構的感知,進一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地
地球的結構,教科版,2017,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2,地球,結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2課時),情景導入,情景導入,經度:104E,緯度:31N,一起開啟探索之旅吧!,經線,緯線,新知探究,活動一:探緯線和緯度,你知道緯線是怎樣定義的嗎?,赤道是一條十分重要的緯線。,新知探究,小組合作:探究緯線的特點,新知探究,整理歸納:緯線的特點,圓圈,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東西方向,無數條,平行,新知探究,赤道紀念碑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課時,課件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1課時),情景導入,新知探究,活動一:探形狀知大小,新知探究,早期的“蓋天說” 認為天圓 地方,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新知探究,人們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也是個球體,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新知探究,麥哲倫環球航行,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經過長達3年的十
地球和地球儀,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地球儀,課時,課件
1.地球的表面,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樣子的? 地球現有的面貌是本來就有的嗎?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一、聚焦,二、探索,活動一 觀察世界地形圖,描述地球表面的樣子。,高低不平,復雜多樣,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可以劃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大地理單元。陸地面積約1.49億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29%;海洋面積約為3.61億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71%。地球上海陸分布是不均
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2-1地球的表面,-課件,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地球,表面,課件
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地球的內部結構,閱讀教科書24頁至25頁,了解地殼的組成部分,填寫活動手冊。,地殼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是什么力量使地殼運動的? 地殼的運動又會產生什么自然現象呢?,你們能解釋一下巖層為什么會發生彎曲變形嗎?,做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材料:不同顏色的(紅、黃、藍)橡皮泥 工具:卡尺,做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根據地殼、地幔、地核的
2021,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2.2,地球,結構,12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第2課時 地球的結構,火山口,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視頻:“地球內部結構”,地球的內部結構,地殼,是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由巖石組成。厚度各處不一樣,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5千米,大洋地殼平均厚度為7千米。,地幔,位于地殼以下地核之上,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頂部和地殼一起合稱為巖石圈。巖石圈以下是軟流層,被認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的結構,課件20張PPT,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2.2,地球,結構,課件,20,PPT
半包圍結構(一),目 錄,字的構成有幾種?,上下結構字形特征,肯 巖,炎 哥 呂,克 章,眾 品,引 外,紅 決,雙 竹,和 明,半包圍結構字形結構,半包圍結構字形特征,01,03,04,疒,疒,疒,認 真 觀 察,02,發現了什么?,另一種半包圍結構 左下包,書寫時注意什么?,過,起,寸,己,練習書寫,總 結,1.今天學到的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6半包圍結構一,北師大,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包圍,結構
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顏真卿,唐代杰出的書法家。創立了“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半包圍結構,坐姿:頭端正、身坐直、肩放松、腳放平,兩臂 張開,胸和桌沿保持一定距離。,上半包圍,鳳 凰 岡 周,左半包圍,匡 區 匾,右上半包圍,下半包圍,左下半包圍,左上半包圍,間架結構形態多 繁復最數半包圍 六種類型各相異 位置關系是精髓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7半包圍結構二,北師大,六年級,下冊,書法,課件,包圍,結構
2.地球的結構,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與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呢?,一、聚焦,地球內部的結構與我們看到的地球表面是完全不同的。,二、探索,活動一 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地殼,是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由巖石組成,厚度各處不一樣,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5千米,大洋地殼平均厚度為7千米。,地幔,位于地殼以下地核之上,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頂部和地殼 一起合稱
2021,新版,教科版五上,科學,地球,結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