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2016年人教新版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選自2016年人教新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內容。東漢是承接秦朝和西漢兩個大一統王朝的第三個大一統王朝,前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它與秦朝西漢一起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本課是今年2016年人教新版根據2011年新課標而增加的。 二、學
東漢的興衰,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3,東漢,興衰,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東漢興亡的基本脈絡,引導學生思考“光武中興”局面的形成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認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史料、歷史年表研讀,了解中國古代紀年的主要方法,學習研讀歷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光武帝調整統治政策,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教學重點:光武中興、黃巾起義
東漢的興衰,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3,東漢,興衰,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東漢的興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東漢興亡的基本脈絡,引導學生思考“光武中興”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認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歷史圖表的研讀,學會搜索有效信息;通過把“文景之治”和 “光武中興”的比較,掌握比較和歸納的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東漢的建立及“光武中興”局面的形成,認識光武帝調整統治政策,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東漢的興衰,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3,東漢,興衰,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3課東漢的興亡 內容標準: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 認知提示: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局面導致了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了解東漢興亡的基本脈絡,了解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政、黃巾起義基本史實,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以及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
東漢的興衰,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3,東漢,興衰,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 第13課 東漢的興亡 課標 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 教 學 目 標 1、 知道東漢建立的背景、建立者、都城和名稱的來歷,知道“光武中興”和“外戚、宦官專權”的含義,了解外戚、宦官專權是造成東漢衰敗、東漢末年割據動蕩的主要原因。了解黃巾起義的基本史實,知道其出現的背景和帶來的影響。 2、 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前后知識的遷移,了解外戚宦官專權的根源是封建專制制度的
東漢的興衰,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3,東漢,興衰,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 第13課 東漢的興亡 教學設計 (一)知識綜述 近年來秦漢史雖研究成果豐富,但對于東漢史的研究比較弱。在史學界的絕大部分著作中都認為東漢是漢朝的再建和中興,其與西漢的聯系不僅是因為統治者的血統,更體現在制度的延續。自公元25年劉秀立國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漢,東漢歷14帝共195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繼秦朝、西漢后的又一大一統王朝,其統治雖大體承襲西漢,但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前代的
東漢的興衰,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3,東漢,興衰,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13、東漢的興亡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共3個板塊: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和黃巾起義,清晰地展現了東漢由興到衰的過程,條理很清晰。按照教材編排講授,學生容易掌握這段歷史。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了解東漢建立的背景,掌握“光武中興”的基本知識。 2、 了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事實,掌握黃巾起義的有關知識。 3、 通過對“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形成原因的探討,認識王朝的興亡與統治者的治
東漢的興衰,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3,東漢,興衰,教案,老師,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