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發酵技術 【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第22章第4節“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基礎上設置了多個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實踐活動,如制酸奶、釀米酒、做調味醬,還有制作沼氣發酵裝置、調查發酵技術產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等,讓學生體會發酵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所以本節主要是對過去知識技能的使用的實踐課。 【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無論知識還是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掌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生物9.25.1,發酵技術,教案,北師大,年級,下冊,生物,9.25,發酵,技術
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 第25章 生物技術 第1節 發酵技術(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1. 知情并重原則。不僅僅關注知識目標的達成問題,更關注情感目標問題。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課堂表現、情感變化,通過設計活動、練習,讓學困生加深學科情感,樹立學習信心。 2. 直觀教學原則,生物學科是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時用各種直觀手段,使學生通過實景、實物、實圖、實例、實用、實驗等多種形式來直觀
發酵技術,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25.1發酵技術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舉例說明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嘗試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發酵實驗,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發酵技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于生活中的發酵技術比較熟悉并感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小組合作討論探討發酵技術的運用。,師講授為輔,共同學習米酒和酸奶等發酵食品的制作
發酵技術,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發酵技術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米酒、酸奶、泡菜、腐乳等發酵食品的發酵原理; 2能力目標 (1)嘗試制作米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發酵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通過收集資料和小組探究等活動,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將課本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鼓勵學生動腦筋開發出新的發酵食品,激發學生創造與實踐的激情
發酵技術,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北師大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1章生命的生命的發生和發展中的第1節,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長發育”和“遺傳和變異”兩章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學習后續知識的基礎。本節內容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地球上的生命從哪里來?主要介紹幾種不同的生命起源觀點。通過質疑神話故事引出神創論,由于缺乏確鑿的證據從而被推翻,從“腐肉生蛆”等生活現象引出自然發生論
發酵技術,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一節 “發酵技術”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1、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說明食品的腐敗的原因。 3、運用食品保鮮的一般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2)、運用發酵技術制作一種傳統食品。 (3)、體會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體驗與生物學有關的知識。 2、能力目標 (1)、通過品嘗酸奶,引出身邊的發酵技術。 (2)、通過自制酸奶(或制醬
發酵技術,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 下冊 第9單元 生物技術 第25章 生物技術 “第1節 發酵技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在八年級上冊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乳酸菌與泡菜和酸奶、酵母菌和饅頭、面包的生產有關,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塊,代謝速度快,代謝類型多樣。在此基礎上,本節設置了多個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實踐活動,如制酸奶、釀米酒、做調味醬,還有制作沼氣發酵裝置、調查發酵技術產
發酵技術,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發酵技術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米酒、酸奶、泡菜、腐乳等發酵食品的發酵原理; 2能力目標 (1)嘗試制作米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發酵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通過收集資料和小組探究等活動,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將課本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鼓勵學生動腦筋開發出新的發酵食品,激發學生創造與實踐的激情
發酵技術,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師公,開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