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幾種重要的鹽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了解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學會自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學會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進行加工。 3.學會如何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樹立為大力發展農業,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維護人體健康而好好學習化學的決心。 2.通過分析化肥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7.3,幾種常見的鹽3,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7.3,常見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61頁) 課文目錄: 第6章 溶解現象 第1節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 第2節 溶液組成的表示 第3節 物質的溶解性 基礎實驗5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 基礎實驗6 粗鹽的初步提純 第7章 應用廣泛的酸、堿、鹽 第1節 溶液的酸堿性 第2節 常見的酸和堿 第3節 幾種重要的鹽 基礎實驗7 溶液的酸堿性 基礎實驗8 酸與堿的化學性質 第8章 食品中
滬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設計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93頁) 課文目錄: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 第1節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 第2節 化學研究些什么 第3節 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 第2章 身邊的化學物質 第1節 性質活潑的氧氣 第2節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基礎實驗1 氧氣的制取與性質 基礎實驗2 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 第3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1節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第2節 組成物質的
滬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滬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學設計
燃燒 燃料 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 復習燃燒的概念,歸納所學知識中的放熱反應。 2、復習燃燒的條件,歸納所學知識中的需要幾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發生的化學反應。 3、要求學生根據燃燒的條件歸納滅火的原理與方法,了解火災自救的方法;并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推出促進燃燒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2、以燃燒的概念和條件為起點,歸納所學知識中的放熱反應和需要幾個條件同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1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燃料,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1,常見,化學反應,燃燒
金屬的性質和利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感受金屬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其它因素;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與金屬有關的化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金屬的性質與利用的關系。 2.提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資源 多媒體、鋁條、砂皮、錫絲、鐵絲、鎂條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1金屬的性質和利用,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1,金屬,性質,利用
1.1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化學,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和使命感,體驗化學的科學美。 2.初步認識化學對人們認識周圍物質世界的意義。 3.了解碳酸氫銨的不穩定性,初步感知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過程與方法】 初步體驗化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并訓練學生的表達能。 【情感態度價值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1,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1,我們,帶來,什么
課 題】 第1章 第3節 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實驗活動,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 2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中的重要性; 3識別化學實驗中一些常用的儀器; 4掌握銅綠與鹽酸反應及銅綠受熱分解的實驗。 【過程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情感價值】 1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上的重要性; 2初步養成富于思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3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3,怎樣,學習,研究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認識書寫化學方程式的依據,理解內容和形式的辨證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 1用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學變化。 書寫化學方程式遵循的原則是:(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2)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三、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四、教學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3,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3,化學方程式,書寫,應用
課題名稱 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學情分析 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教材內容的安排應以此為基礎,但要避免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 3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重點 難點 1空氣的成分 2對純凈物、混合物的認識能正確判斷 課前自主學習內容 小組互動設計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化學研究些什么,第2課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研究,什么,課時
基礎實驗8 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教學目標: 1、掌握酸的化學性質; 2、初步學會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酸的性質; 3、掌握堿的化學性質; 4、初步學會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堿的性質; 5、了解酸堿中和反應,以及溶液酸堿性的變化 6、了解酸堿中和反應中熱量變化 教學重點: 根據實驗歸納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認識酸和堿能發生中和反應。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講解法、歸納法 教學準備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第7章基礎實驗8,酸與堿的化學性質,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基礎,實驗,化學性質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 第四章認識化學變化 第二節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增加學生探究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靈活應用 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靈活應用 課前分析: 從本學期開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2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2,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第1課時 化學研究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進行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3、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4、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化學研究些什么,第1課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研究,什么,課時
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規范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2.知道元素符號的意義; 3.會規范書寫離子符號; 4.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知道物質的簡單分類,學會運用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來判斷單質、化合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交流、討論、活動與探究進行自主學習; 2.認識科學分類的依據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悟物質基本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2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2,組成,物質,化學元素
金屬礦物 鐵的冶煉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名稱 金屬礦物 鐵的冶煉 學科 化學 學段/年級 初三 教學分析 (含課程體系、教材、學情等) 本節內容是上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第5章第2節,包括兩部分:認識金屬礦物,探究鐵的冶煉。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化學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系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了氧氣、一氧化碳和金屬的一些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些知識為本節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2金屬礦物,鐵的冶煉,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2,金屬,礦物,冶煉
金屬活動性順序 一、 設計思想 九年級的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重點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實驗探究歸納”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鏈的模式,對大量實驗事實的觀察、分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第5章,基礎實驗,常見金屬的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基礎,實驗,常見,金屬,性質,活動性,順序
教學 內容 金屬的防護和回收 教學 目的 1、知道鋼鐵生銹條件。 2、了解防銹原理,簡單方法。 3、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認識回收金屬的重要性。 教學 重點 鐵生銹的原因及防止鐵生銹的辦法。 教學 難點 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 教法 教具 實驗探究啟發引導指導閱讀 教學過程 個性設計 (導入)據估計,全世界需求量最多的鋼鐵材料,每年被腐蝕損耗的量約占全年鋼鐵產量的十分之一,這給人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3金屬防護和回收,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3,金屬,防護,回收
8.3 蛋白質 維生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的組成元素; 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的一些性質特征; 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知道人們熟知的幾種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從哪些食物中可以攝入蛋白質的維生素 2過程與方法: 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現代信息資源與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學習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3,蛋白質,維生素,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3
8.2 糖類 油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營養物質,是維持生命活動和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所需熱量的主要來源; 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來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轉化關系。 知道油脂的元素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溫下的狀態差異 2過程與方法: 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現代信息資源與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創設人文環境,掌握科學探究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2,糖類,油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2
3.3 物質的組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化學式是怎樣產生的,了解化學式的含義。 2.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3.能正確書寫常見單質、化合物的化學式,并能熟練命名簡單的化合物。 4.能根據化學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會寫出單質、化合物的化學式。 2.初步形成對事物進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化學式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3,物質的組成,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3,物質,組成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地位、作用,知道二氧化碳對人類生活、生產的作用。2.了解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并能進行判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狀態變化以及與水的反應。 2.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學習態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大氣中CO2含量的多少對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2,奇妙,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