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過濾操作的目的,學會過濾的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知道沉淀、過濾、吸附、蒸餾是水凈化常用的方法; 3. 學會區分硬水和軟水; 4. 初步了解自來水的凈化處理過程。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沉淀和過濾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向學生進行飲水衛生教育,培養學生認真細致,與人合作,不怕苦難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3,自然界中的水,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3,自然界,中的
第3章第1節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第一課時 探究微粒的性質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間存在空隙 2.會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簡單的現象 3.初步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問題 4.初步了解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經歷實驗設計的過程,初步形成實驗探究的能力 2.通過嘗試學習、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深度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實驗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1,構成,物質,基本,微粒
教學 內容 金屬的防護和回收 教學 目的 1、知道鋼鐵生銹條件。 2、了解防銹原理,簡單方法。 3、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認識回收金屬的重要性。 教學 重點 鐵生銹的原因及防止鐵生銹的辦法。 教學 難點 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 教法 教具 實驗探究啟發引導指導閱讀 教學過程 個性設計 (導入)據估計,全世界需求量最多的鋼鐵材料,每年被腐蝕損耗的量約占全年鋼鐵產量的十分之一,這給人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3金屬防護和回收,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3,金屬,防護,回收
課題:混合氣體的檢驗 (滬教版教材2012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CO2、CO、H2、水蒸氣的檢驗方法,并學會挑選適當的儀器進行檢驗。 2.初步學會CO2和CO、H2O和H2兩種混合氣體的檢驗,并選擇適當的儀器并連接,逐一檢驗氣體。 3.初步形成兩種混合氣體的檢驗順序及思路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體會協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兩種混合氣體的先后檢驗的順序 開始 組織教學 安裝軟件 課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第2章,基礎實驗2,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基礎,實驗,二氧化碳,制取,性質
金屬的性質和利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感受金屬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其它因素;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與金屬有關的化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金屬的性質與利用的關系。 2.提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資源 多媒體、鋁條、砂皮、錫絲、鐵絲、鎂條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1金屬的性質和利用,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5.1,金屬,性質,利用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61頁) 課文目錄: 第6章 溶解現象 第1節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 第2節 溶液組成的表示 第3節 物質的溶解性 基礎實驗5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 基礎實驗6 粗鹽的初步提純 第7章 應用廣泛的酸、堿、鹽 第1節 溶液的酸堿性 第2節 常見的酸和堿 第3節 幾種重要的鹽 基礎實驗7 溶液的酸堿性 基礎實驗8 酸與堿的化學性質 第8章 食品中
滬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設計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93頁) 課文目錄: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 第1節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 第2節 化學研究些什么 第3節 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 第2章 身邊的化學物質 第1節 性質活潑的氧氣 第2節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基礎實驗1 氧氣的制取與性質 基礎實驗2 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 第3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1節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第2節 組成物質的
滬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滬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學設計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認識書寫化學方程式的依據,理解內容和形式的辨證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 1用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學變化。 書寫化學方程式遵循的原則是:(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2)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三、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四、教學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3,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3,化學方程式,書寫,應用
課題名稱 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學情分析 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教材內容的安排應以此為基礎,但要避免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 3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重點 難點 1空氣的成分 2對純凈物、混合物的認識能正確判斷 課前自主學習內容 小組互動設計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化學研究些什么,第2課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研究,什么,課時
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規范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2.知道元素符號的意義; 3.會規范書寫離子符號; 4.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知道物質的簡單分類,學會運用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來判斷單質、化合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交流、討論、活動與探究進行自主學習; 2.認識科學分類的依據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悟物質基本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2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2,組成,物質,化學元素
燃燒 燃料 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 復習燃燒的概念,歸納所學知識中的放熱反應。 2、復習燃燒的條件,歸納所學知識中的需要幾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發生的化學反應。 3、要求學生根據燃燒的條件歸納滅火的原理與方法,了解火災自救的方法;并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推出促進燃燒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2、以燃燒的概念和條件為起點,歸納所學知識中的放熱反應和需要幾個條件同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1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燃料,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1,常見,化學反應,燃燒
1.1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化學,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和使命感,體驗化學的科學美。 2.初步認識化學對人們認識周圍物質世界的意義。 3.了解碳酸氫銨的不穩定性,初步感知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過程與方法】 初步體驗化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并訓練學生的表達能。 【情感態度價值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1,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1,我們,帶來,什么
課 題】 第1章 第3節 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實驗活動,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 2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中的重要性; 3識別化學實驗中一些常用的儀器; 4掌握銅綠與鹽酸反應及銅綠受熱分解的實驗。 【過程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情感價值】 1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上的重要性; 2初步養成富于思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3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3,怎樣,學習,研究
第1課時 化學研究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進行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3、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4、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化學研究些什么,第1課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研究,什么,課時
基礎實驗8 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教學目標: 1、掌握酸的化學性質; 2、初步學會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酸的性質; 3、掌握堿的化學性質; 4、初步學會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堿的性質; 5、了解酸堿中和反應,以及溶液酸堿性的變化 6、了解酸堿中和反應中熱量變化 教學重點: 根據實驗歸納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認識酸和堿能發生中和反應。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講解法、歸納法 教學準備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第7章基礎實驗8,酸與堿的化學性質,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基礎,實驗,化學性質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 第四章認識化學變化 第二節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增加學生探究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靈活應用 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靈活應用 課前分析: 從本學期開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2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2,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8.3 蛋白質 維生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的組成元素; 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的一些性質特征; 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知道人們熟知的幾種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從哪些食物中可以攝入蛋白質的維生素 2過程與方法: 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現代信息資源與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學習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3,蛋白質,維生素,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3
8.2 糖類 油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營養物質,是維持生命活動和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所需熱量的主要來源; 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來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轉化關系。 知道油脂的元素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溫下的狀態差異 2過程與方法: 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現代信息資源與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創設人文環境,掌握科學探究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2,糖類,油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2
3.3 物質的組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化學式是怎樣產生的,了解化學式的含義。 2.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3.能正確書寫常見單質、化合物的化學式,并能熟練命名簡單的化合物。 4.能根據化學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會寫出單質、化合物的化學式。 2.初步形成對事物進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化學式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3,物質的組成,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3,物質,組成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地位、作用,知道二氧化碳對人類生活、生產的作用。2.了解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并能進行判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狀態變化以及與水的反應。 2.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學習態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大氣中CO2含量的多少對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2,奇妙,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