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 化學研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進行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3、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4、了解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質(zhì),哪些是化學性質(zhì)。 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化學研究些什么,第1課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研究,什么,課時
組成物質(zhì)的化學元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規(guī)范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2.知道元素符號的意義; 3.會規(guī)范書寫離子符號; 4.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知道物質(zhì)的簡單分類,學會運用組成物質(zhì)的元素種類來判斷單質(zhì)、化合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交流、討論、活動與探究進行自主學習; 2.認識科學分類的依據(jù)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領悟物質(zhì)基本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2組成物質(zhì)的化學元素,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2,組成,物質(zhì),化學元素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 第四章認識化學變化 第二節(jié) 化學反應中的質(zhì)量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質(zhì)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zhì)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增加學生探究實驗,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組織討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質(zhì)量守恒定律及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靈活應用 難點: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靈活應用 課前分析: 從本學期開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2化學反應中的質(zhì)量關系,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2,化學反應,中的,質(zhì)量,關系
燃燒 燃料 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 復習燃燒的概念,歸納所學知識中的放熱反應。 2、復習燃燒的條件,歸納所學知識中的需要幾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 3、要求學生根據(jù)燃燒的條件歸納滅火的原理與方法,了解火災自救的方法;并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推出促進燃燒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2、以燃燒的概念和條件為起點,歸納所學知識中的放熱反應和需要幾個條件同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1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燃料,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1,常見,化學反應,燃燒
1.1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化學,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和使命感,體驗化學的科學美。 2.初步認識化學對人們認識周圍物質(zhì)世界的意義。 3.了解碳酸氫銨的不穩(wěn)定性,初步感知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過程與方法】 初步體驗化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并訓練學生的表達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1,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1,我們,帶來,什么
課 題】 第1章 第3節(jié) 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實驗活動,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 2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中的重要性; 3識別化學實驗中一些常用的儀器; 4掌握銅綠與鹽酸反應及銅綠受熱分解的實驗。 【過程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情感價值】 1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上的重要性; 2初步養(yǎng)成富于思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3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3,怎樣,學習,研究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認識書寫化學方程式的依據(jù),理解內(nèi)容和形式的辨證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fā)展的意義。 二、教學內(nèi)容 1用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學變化。 書寫化學方程式遵循的原則是:(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2)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三、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四、教學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3,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4.3,化學方程式,書寫,應用
課題名稱 化學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和結構 學情分析 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教材內(nèi)容的安排應以此為基礎,但要避免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 3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xiàn)象。 重點 難點 1空氣的成分 2對純凈物、混合物的認識能正確判斷 課前自主學習內(nèi)容 小組互動設計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化學研究些什么,第2課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1.2,研究,什么,課時
基礎實驗3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探究物質(zhì)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2.通過實驗和討論,總結滅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識,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 【探究過程】 燃燒是一種 、 的劇烈的 。 活動一 燃燒條件的探究 實驗一 實驗用品:95%酒精、蒸餾水、棉花球、小石塊、玻璃棒、坩堝鉗、酒精燈、火柴 實驗現(xiàn)象: 可以燃燒的有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第4章,基礎實驗3,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基礎,實驗,物質(zhì),燃燒,條件
再探氧氣 【教學目標】 1.復習課本中有關氧氣的含量測定、制備、性質(zhì)和用途等知識點; 2.學會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對裝置進行合理、創(chuàng)新地改進; 3.對改進裝置進行實驗驗證并做出客觀評價。 【教學重難點】 1.有關氧氣裝置的創(chuàng)新性改進; 2.學會辯證地評價改進裝置。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情景教學法、小組討論法、邊教邊講法、習題鞏固法等。 【教學準備】 藥品:6%的雙氧水溶液、二氧化錳、二氧化錳球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第2章,基礎實驗1,氧氣的制取與性質(zhì),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基礎,實驗,氧氣,制取,性質(zhì)
課題:混合氣體的檢驗 (滬教版教材2012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CO2、CO、H2、水蒸氣的檢驗方法,并學會挑選適當?shù)膬x器進行檢驗。 2.初步學會CO2和CO、H2O和H2兩種混合氣體的檢驗,并選擇適當?shù)膬x器并連接,逐一檢驗氣體。 3.初步形成兩種混合氣體的檢驗順序及思路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體會協(xié)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兩種混合氣體的先后檢驗的順序 開始 組織教學 安裝軟件 課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第2章,基礎實驗2,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zhì),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基礎,實驗,二氧化碳,制取,性質(zhì)
金屬活動性順序 一、 設計思想 九年級的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實驗是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重點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實驗探究歸納”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鏈的模式,對大量實驗事實的觀察、分析,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第5章,基礎實驗,常見金屬的性質(zhì)——金屬活動性順序,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基礎,實驗,常見,金屬,性質(zhì),活動性,順序
基礎實驗7 溶液的酸堿性 一、教學目標 1、能進行液體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滴管、玻璃棒)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操作; 2、學會使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酸堿性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操作; 3、學會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操作; 4、初步學會用pH計更精確的測出溶液pH; 5、感受生活中的化學,會用溶液的酸堿性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6、通過指示劑的使用,了解化學測量再化學研究和生產(chǎn)生活中的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第7章基礎實驗7,溶液的酸堿性,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基礎,實驗,溶液,酸堿
基礎實驗8 酸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目標: 1、掌握酸的化學性質(zhì); 2、初步學會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酸的性質(zhì); 3、掌握堿的化學性質(zhì); 4、初步學會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堿的性質(zhì); 5、了解酸堿中和反應,以及溶液酸堿性的變化 6、了解酸堿中和反應中熱量變化 教學重點: 根據(jù)實驗歸納酸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認識酸和堿能發(fā)生中和反應。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講解法、歸納法 教學準備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第7章基礎實驗8,酸與堿的化學性質(zhì),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基礎,實驗,化學性質(zhì)
基礎實驗6 粗鹽的初步提純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粗鹽提純實驗,學生進一步掌握稱量、量取、溶解、過濾、蒸發(fā)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學生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細節(jié)分析、實驗現(xiàn)象分析等方 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通過粗鹽提純讓學生掌握過濾法提純物質(zhì)的科學方法。 4通過探究實驗、親自實驗,讓學生感受化學學習的趣味,感受化學學習的快樂,從而樂 意學習化學。 二、學情分析 學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第6章基礎實驗6,粗鹽的初步提純,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基礎,實驗,粗鹽,初步,提純
實驗活動5 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習配制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溶液的實驗操作。 (2)通過親手操作,達到完成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 (3)讓學生通過本實驗活動(包括實驗的預習準備、實驗操作、問題討論等),加深理解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按配制溶液的步驟配制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溶液,大致了解一定質(zhì)量分數(shù)的溶液配制過程及其操作步驟。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第6章基礎實驗5,配制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基礎,實驗,配制,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氯化鈉,溶液
8.3 蛋白質(zhì) 維生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蛋白質(zhì)、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zhì)的組成元素; 了解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zhì)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zhì)的一些性質(zhì)特征; 了解蛋白質(zhì)的營養(yǎng)作用,知道人們熟知的幾種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從哪些食物中可以攝入蛋白質(zhì)的維生素 2過程與方法: 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現(xiàn)代信息資源與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學習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3,蛋白質(zhì),維生素,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3
8.2 糖類 油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是維持生命活動和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所需熱量的主要來源; 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來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轉化關系。 知道油脂的元素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溫下的狀態(tài)差異 2過程與方法: 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現(xiàn)代信息資源與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人文環(huán)境,掌握科學探究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2,糖類,油脂,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下冊,化學,8.2
3.3 物質(zhì)的組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化學式是怎樣產(chǎn)生的,了解化學式的含義。 2.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3.能正確書寫常見單質(zhì)、化合物的化學式,并能熟練命名簡單的化合物。 4.能根據(jù)化學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物質(zhì)的組成,會寫出單質(zhì)、化合物的化學式。 2.初步形成對事物進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化學式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3,物質(zhì)的組成,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3,物質(zhì),組成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huán)中的地位、作用,知道二氧化碳對人類生活、生產(chǎn)的作用。2.了解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并能進行判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狀態(tài)變化以及與水的反應。 2.通過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大氣中CO2含量的多少對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2.2,奇妙,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