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光的折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現象. 2.通過實驗,認識光從空氣射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或從其它介質射入空氣中的折射規律. 3.會畫光的折射光路圖. 4.了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規律進行解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設計實驗過程及實驗記錄表格,進一步提高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和學會進行光學實驗的方法. 2.通過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培養學生從物理現象中歸納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4章第三節,光的折射,教案含教學反思,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三節,折射,教案,教學,反思
第二節 學習使用天平和量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使用托盤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知道怎樣測量小于天平感量的細小物體的質量. 3.能區分量筒和量杯,會正確的使用量筒和量杯. 二、過程與方法 1.會閱讀產品說明書,能參照說明書正確的調節、使用托盤天平,并養成閱讀產品說明書的習慣. 2.在使用精密儀器時,養成細心、耐心、認真和愛護儀器的好習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實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5章第二節,學習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含教學反思,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二,學習,使用,天平,量筒,教案,教學,反思
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學目標】 1.知道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及光速.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5.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6.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以及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7.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8.了解生活中的透鏡:照相機、放大鏡、顯微鏡和望遠鏡. 9.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教學方法】 1.觀察法:觀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4章復習和總結,教案含教學反思,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復習,總結,教案,教學,反思
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學目標】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和換算. 2.會用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靈活運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 4.會使用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體積,會利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教學方法】 1.觀察法:觀察天平和量筒的構造及其作用,觀察天平和量筒的最大量程和最小量程. 2.實驗法:會正確使用天平和量筒進行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5章復習和總結,教案含教學反思,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復習,總結,教案,教學,反思
第六節 神奇的眼睛 第2課時 生活中常用的幾種透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光學儀器的用途. 2.知道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放大鏡成像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照相機、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光學儀器的介紹,使學生認識物理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科技方面的應用.增強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4章第6節第2課時,生活中常用的幾種透鏡,教案含教學反思,滬科版八,年級,物理,課時,生活,常用,透鏡,教案,教學,反思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獲獎公開課視頻+課件ppt+教案(全冊)課程總容量:8.31G課程內容:課堂實錄視頻(每課大約40分鐘)+教案+課件ppt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十一,公開,公然,視頻,教案,課件,打包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獲獎公開課視頻+課件ppt+教案(全冊)課程總容量:7.67G課程內容:課堂實錄視頻(每課大約40分鐘)+教案+課件ppt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公開課,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一師一優課
生活在水中的魚受到水的壓強,如果把籠罩著地球的大氣層比作浩瀚的海洋,我們就生活在大氣海洋的底部,大氣是否對我們也產生壓強?,8.3空氣的“力量”,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厚厚的氣體包圍著堅實的土地,養育、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這厚厚的氣體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層。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有幾百千米,主要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其中,大部分氣體分布在距
空氣的力量,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空氣,力量,氣力,課件,老師,安徽,市級優課
滑輪及其應用,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滑輪,及其,應用,利用,運用,教案,老師,河南,省級
第五節 密度知識的應用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密度知識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2、通過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現象,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識自然界中物質的多樣性,激發對自然界奧秘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密度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教學難點: 應用密度知識解釋與密度有關的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 密度的計算公式: ;計算體積的公式
密度知識的應用,滬科版八,年級,物理,5.4,密度,知識,應用,教案,海南,省級
第十章人與機械 第2節 滑輪及其應用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組裝和使用定滑輪、動滑輪; (2)通過實驗探究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 (3)能通過演示實驗結合理論分析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實質。 (二)過程與方法 (1)進行學生實驗,通過實踐探究,分析、概括滑輪的組裝、探究滑輪的特點; (2)通過模型演示和理論分析“看到”定滑輪、動滑輪的實質; (3)從杠桿滑輪滑輪組的演變,初步掌握
滑輪及其應用,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2,滑輪,及其,應用,教案,老師,安徽,部級
7.3力的平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平衡力的概念,以及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狀態; 2. 能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3. 會運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簡單的問題。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課堂小魔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 通過分組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驗能力; 3. 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和遷移能力。 3、
力的平衡,滬科版八,年級,物理,7.3,平衡,教案,福建,部級
第二章第三節 快與慢教學設計 一、起點能力(學情分析) 本節課與生活現象結合較為緊密,學生在學習之前已經對生活中的運動現象有了直觀的感受,并且對路程、時間以及相關的測量已經了解。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已接觸速度公式,并已能利用速度公式進行一些簡單計算。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速度公式應用的重點在于數學演算,對速度的物理意義、單位等還不大理解。 二、課時知識點梳理 聯結陳述性知識 聯結程序性知識 運算
快與慢,滬科版八,年級,物理,2.3,教案,老師,安徽,省級
第二節 看不見的運動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子間存在間隙 2、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3、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對比試驗,討論、分析、概括出“分子間存在間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結論。 2、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深化認識,提升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通過合作和交流的方式歸納出
看不見的運動,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1.2,看不見,運動,教案,老師,安徽,省級
八年級下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 課 題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以及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2.能力目標: (1)影響浮力大小因素及實驗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決與浮力有關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以實驗為依據,得出符合實驗事實的結論才是科學的。 教學重點 1、影響浮力大小因素以及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老師,重慶,部級
9.1認識浮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產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關。 (2)學習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的大小。 教學重點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 (2)“稱重法”測浮力。 教學難點 (1)浮力產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取一個去掉底的飲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個乒乓球防入瓶內,乒乓球落在瓶頸處。當向瓶內倒水時,乒乓球是
認識浮力,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1,認識,浮力,教案,老師,廣西,省級
滬科版物理八年級 第十章第六節 合理利用機械能 一、教學目標 1.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單位; 2.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及影響因素;能用實例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 3.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并能解釋簡單的現象。 4.掌握運用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進行實驗設計,逐步養成在實驗中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并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5.用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山東,部級
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復述阿基米德原理并書寫出其數學表達式。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計算簡單的浮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做到會操作、會記錄、會分析、會論證。 2通過實驗過程,初步進行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嘗試從物理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解釋簡單物理現象,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保持
阿基米德原理,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老師,廣西,省級
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本節是滬科版教材八年級物理上冊的第五章第三節,是力學的基礎部分,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質量和體積的測量,但是對于運用數據分析和比值來定義的密度,初二的學生受知識層次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接受起來還是有相當的難度:怎么認識到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或相同物質)的質量是否相同?又怎么可能想到用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來識別物質呢?又怎么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滬科版八,年級,物理,5.3,科學,探究,物質,密度,教案,老師,福建,部級
7.2 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合力的作用效果;知道什么是合力、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二力的合成”的實驗,讓學生經歷提出假設、到驗證假設、直至形成科學理論的過程;通過實驗,體驗“等效”原理在物理上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研究問題由簡單到復雜的辯證思想;培養運用物
力的合成,滬科版八,年級,物理,7.2,合成,教案,福建,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