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 量 教學分析:質量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物理量之一,與后面要學習的密度、浮力有密切的關系。“質量”一詞學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很常見,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義也不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明確物理中“質量”的含義。本節將質量的概念以“物質的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來作為標準使學生理解,是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在“質量”的概念上不作過多的講述。“物質的量”與“物質的多少”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質量,滬科版八,年級,物理,5.1,教案,陳老師,安徽,省級
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第九章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阿基米德原理 二、設計理念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力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由于這部分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實驗、推理等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會利用阿基米德原
阿基米德原理,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劉老師,福建,省級
備 課 教 案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 課 題 9.3物體的浮與沉 擬用 1 課時 教 學 目 標 1.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知道密度計、潛水艇、汽球、輪船的工作原理; 2.觀察物體的浮沉現象,學會由現象分析其本質,之后總結規律; 3.了解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學會用沉與浮的知識解決與浮力有關的知識。 德育教育 重 點 正確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知道物體下沉、懸浮、漂浮的原
物體的浮與沉,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3,物體,教案,老師,重慶,部級
10.1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理解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二、方法與過程 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想象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杠桿的平衡條件,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1,杠桿,平衡,條件,教案,老師,廣西,省級
8.2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液體有壓強,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自己親身體驗的學習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養成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
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滬科版八,年級,物理,8.2,科學,探究,液體,壓強,教案,老師,安徽,省級
第十章機械與人 第一節科學探究: 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 材 解 讀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力和運動以及重力、彈力、摩擦力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既可以對前面學過的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有所鞏固和加深,又可以對其他簡單機械以及功和能的學習打下基礎,從教材的整體結構來看,本節起到了聯系前后知識點的紐帶作用。杠桿是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機械,引導學生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桿的概念;尤
杠桿的平衡條件,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1,杠桿,平衡,條件,教案,老師,福建,省級
滬科版 第九章第三節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 一、設計意圖 本節知識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識聯系緊密。內容包括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密度計、潛水艇、熱氣球的浮沉原理。 (一)物體的浮沉條件:為了讓學生自然地得出“浮沉取決于它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小”的研究課題,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多個物品(水果:當季水果枇杷、芒果、蘋果
物體的浮與沉,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3,物體,教案,老師,福建,省級
課題:11.2 看不見的運動 課型:新授課 課時: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2)、了解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分子狀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分析、概括出“分子間存在間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于用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結束宏觀現象,對宏觀現象的微
看不見的運動,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1.2,看不見,運動,教案,老師,河南,部級
授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與受力面垂直。 2、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積有關。 3、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會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加強對轉換法及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2、能夠把具體的、生動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體會認知的飛躍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
壓力的作用效果,滬科版八,年級,物理,8.1,壓力,作用,效果,教案,老師,貴州,省級
章節:8.2 科學探究 液體的壓強 課時:1 備課人: 課題名稱 8.2 科學探究 液體的壓強 三維目標 1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其規律。 2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重點目標 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難點目標 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導入示標 1.攔河壩為什么做成下寬上窄? 2.為什么潛水員潛到不同深處要穿不同的潛水服? 目標三導 學做思一:液體壓強是怎樣產生的? 導學
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滬科版八,年級,物理,8.2,科學,探究,液體,壓強,教案,老師,廣西,部級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六節 合理利用機械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能量的概念。(2)影響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因素。(3)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材首先從生活實例出發,理解什么是能量,怎樣才叫具有能量。然后介紹了能量的分類,進而探究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最后通過實例介紹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安徽,省級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叫做杠桿的平衡,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會利用平衡條件研究一些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領會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進一步了解進行科學探究的一些基本環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歸納杠桿平衡條件。 教學用具:多媒體計算機、投影
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1,科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教案,老師,重慶,省級
做功的快慢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及單位。 2、 理解功率的定義,掌握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 3、會計算簡單的功率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功率的概念的教學,使學生體驗概念類比的研究方法。 2、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掌握比較做功快慢的三種方法。 3、 將功率計算糅合在課前具體情境中,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的
做功的快慢,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4,做功,快慢,教案,老師,重慶,部級
走進微觀教學設計 學校 設計者 學 科 物理 課題 走進微觀 課型 新課 章節 滬科版第十一章小粒子與大宇宙第一節 年級 初二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2、知道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 3、初步了解原子的結構,理解原子核式模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了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形成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大致數量級的概念 情感態
走進微觀,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1.1,走進,微觀,教案,福建,部級
6.3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彈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探究彈簧伸長長度與拉力的關系。 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原理,結構及使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然現象、生活中物理學道理的興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滬科版八,年級,物理,6.3,彈力,彈簧,測力計,教案,老師,安徽,省級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課 題 力的合成 年 級 八年級 學 校 執教者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擁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探究實驗的能力,但是對于知識的歸納、概括能力和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還不是很強
力的合成,滬科版八,年級,物理,7.2,合成,教案,老師,遼寧,部級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九章第三節物體的浮與沉 章節名稱 物體的浮與沉 計劃學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 (1)經歷探究浮沉條件的過程,體驗實驗的樂趣和重要性; (2)能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的大小; (3)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 本節(課)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知道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可能出現的狀態; (2)知道控制變量法并能用
物體的浮與沉,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3,物體,教案,老師,廣西,省級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課 題 第十章第五節機械效率 課型 新授課 課標要求 知道機械效率,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 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不僅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整個八年級物理學習的集大成章節。主要包括“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及機械效率”兩大方面的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測滑輪組機械效率”這一實驗的基礎;所以本節在本章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
機械效率,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5,教案,老師,貴州,省級
第一節 質量 一、教材分析: 質量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與我們的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并且通過學習質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為之后密度的學習作鋪墊,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和單位。 (2)了解托盤天平的構造,學會使用托盤天平。 (3)學會測量固體質量,了解身邊常見物體的質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生活實例,以及估測與實測的對比,對質量概念有個
質量,滬科版八,年級,物理,5.1,教案,陳老師,重慶,部級
滬科版物理八年級 第十章 機械與人 教學課題 第六節 合理利用機械能(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和 教學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過本節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功能關系,認識物體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物體做的功越多,說明某種能轉化為別的形式的能就越多。功能關系對于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的轉化,以及九年級熱學和電學有關功能關系的學習,意義重大。學生對于動能和勢能跟哪些因素的研究過程的學習要求掌握分析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云南,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