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做功了嗎(第1課時) 整體設計說明 本課由生活中大量實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只有在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且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距離時,該力才對物體做了功。即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教材分析 各種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間的轉化都與功緊密相連,而且功的計算能夠為能量的定量表達即能量的轉化提供分析的基礎,因此該節內容很重要。 教法建議
做功了嗎,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3,做功,教案,老師,云南,省級
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認識浮力 一、教材分析 浮力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也是中學生走向社會的必備知識。本節課包括什么是浮力,用稱重法測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三部分主要內容。這節課是對前面所學的壓力、液體壓強、力的平衡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同時又為后面的探究浮力大小和物體沉浮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兒童和
認識浮力,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1,認識,浮力,教案,老師,福建,省級
滬科版2012 物理 八年級全一冊 第九章 浮力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復述阿基米德原理并書寫出其數學表達式。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計算簡單的浮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做到會操作、會記錄、會分析、會論證。 2通過實驗過程,初步進行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嘗試從物理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解釋簡單物理現象
阿基米德原理,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老師,安徽,省級
設計課題: 合理利用機械能第1課時 教材版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課題年級:八年級第10章第6節 【教學設計思路】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能量的概念,比較抽象。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生產當中列舉大量與能量有關的例子,如:風推動帆船運動、張開的弓可以把箭射出去等等,從而得能量的概念:物體能夠對其它大的物體做功,就說該物體具有能量。又根據物體的狀態不同,將機械能分為動能、重力勢能、彈性
合理利用機械能,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老師,重慶,部級
物體的浮與沉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浮沉現象,能從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密度方法的判斷物體的浮沉狀況。 2、理解物體浮沉條件,能利用它解釋浮沉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驗,理解物體的漂浮、上浮、下沉、懸浮的原因。 2、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生產相結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至用
物體的浮與沉,滬科版八,年級,物理,9.3,物體,教案,老師,貴州,省級
第三節 做功了嗎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叫做功; 2. 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會判斷怎樣才算做了功; 3. 會根據功的公式計算功的大小,能估測生活中常見的功; 4. 培養學生利用“關鍵詞”理解概念; 5. 讓學生能從生活走向物理,又從物理走向生活; 6. 增加對生活中的物理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物理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 教學難點: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教學方法
做功了嗎,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3,做功,教案,老師,貴州,省級
第七章 力與運動的關系 第一節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課時 第一節分2課時: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及鞏固 本課基本課型: 1.經驗事實,歸納提升 2.探究主線,師生互動 第一課時: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與作用 物質、運動、相互作用、能量是物理學的四大部分,力與運動的關系貫穿物理學的始終,牛頓第一定律是這一部分內容的開端(不受力時或受力合力為零時物體怎樣運動),在此基礎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滬科版八,年級,物理,7.1,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教案,福建,省級
第十章 第二節 滑輪及其應用(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及實質。 3.能根據實際需要選用定滑輪或動滑輪。 重點難點: 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及實質。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1. 復習引入新課 2. 課件展示得出滑輪定義: 3. 使用滑輪有兩種方案如圖: 4.(分組)探究、思考、討論:定滑輪的特點 (1)如圖甲,測出100g鉤
滑輪及其應用,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0.2,滑輪,及其,應用,教案,老師,廣西,省級
初中數學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第19章第三節菱形的性質,19.3 菱形的性質,欣賞下面圖片,圖片中的圖形是你熟悉的嗎?,有一個角 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等腰三角形,回顧舊知,等邊三角形,有三條邊相等,類比聯想,邊怎么特殊化?,平行四邊形,有一個角 變成直角,矩 形,平行四邊形,運動思維,把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按一定方向平移到特殊位置,使一組鄰邊相等,可以得到一個特
菱形的性質,滬科版八,年級,下冊,數學,菱形,性質,課件,安徽,部級
初中數學滬科版八年級下冊 19.3 菱形的性質 教學目標 1. 理解菱形和平行四邊形、矩形的區別和聯系。 2. 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質。 3. 會用菱形性質進行計算和證明,會計算菱形面積。 4. 培養特殊化、類比聯想、運動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菱形概念和由它推導出的性質。 難點:菱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希沃白板展示九幅圖片。師:圖片中的四邊形你熟悉嗎?生:答(略)。師
菱形的性質,滬科版八,年級,下冊,數學,菱形,性質,教案,安徽,部級
6.3重力 整體設計說明 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它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基礎的地位。本節課主要通過實驗探究,采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和講解法,使學生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等知識。設計從生活中的現象走向物理課堂,用生活中的物品來探究物理知識,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體現
重力,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湖北,部級
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王抗,6.3 重力,水往低處流,拋出去的物體往下掉,想想議議,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P9,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一、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大量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質量不同的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舉起他們的感受也不同。,二、重力的大小,實驗,探究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1需要測量什么?需要哪些器材?,注意
重力,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公開,公然,課件,湖北,部級
特別聲明: 本微信公眾賬號分享的資源版權屬于原出版機構或影像公司,本資源為電子載體,傳播分享僅限于家庭使用與交流心得、參考 和輔助購買決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業行為中使用,若喜歡此資源,建議購買實體產品。本公號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
滬科版八,年級,數學,上冊,電子,課本,教材,電子版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數學,教材,電子版,電子,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