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測量長度和時間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結果是由數值和單位組成的。 2.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3.知道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能力目標】 通過日常經驗或借助自然現象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 【素養目標】 1.認識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2.通過動手測量,激發學生的興趣,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及良好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2,測量長度和時間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2,測量,長度,時間,教案
第四章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 4.1從全球變暖談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及攝氏溫度的規定。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3.知道溫度計的結構、工作原理及使用。 【能力目標】 1.從生活實例得出溫度的定義及單位,攝氏溫度的意義。 2.通過實驗比較,說明溫度計的用途,并進一步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原理、正確使用方法。 【素養目標】 1.經歷探究,增強學習物理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從全球變暖談起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全球,變暖,談起,教案
2.2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音調跟聲源振動頻率有關,不同的動物發出聲波和接收聲波的頻率范圍不同。 2.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音調的因素;了解調節弦樂器的音調的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經歷探究影響音調的因素和調節弦樂器的音調,學習并培養從物理現象中歸納出簡單科學規律的方法。 【素養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手邊的學習工具或生活用品進行簡單物理實驗的習慣和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我們怎樣區分聲音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案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能力目標】 1.能根據實驗數據作出液體沸騰的圖像,能根據液體沸騰的圖像敘述液體沸騰的特點。 2.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識解釋有關熱現象。 【素養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樂于探索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點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2,探究,汽化,液化,特點,教案
2.3我們怎樣區分聲音(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響度、音色。 2.知道響度與振幅、距離的關系,了解響度的單位分貝。 3.了解不同響度和不同音色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差異。 【能力目標】 經歷用實驗探究響度與振幅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和動手操作能力。 【素養目標】 觀察了解身邊的聲現象,感受我國民族樂器優美的音色,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3,我們怎樣區分聲音續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3,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案
5.4認識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描述常見物質的物理屬性。 2.根據物質的屬性、用途對物質進行分類。 3.了解物質物理屬性的多樣性。 【能力目標】 1.用探究的方法,通過設計實驗方案,養成建立比較基準點的習慣。 2.培養樂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的精神。 【素養目標】 1.通過用物質的物理屬性對物質分類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認識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認識,物質,一些,屬性,教案
3.6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等大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3.知道放大鏡的原理。 【能力目標】 1.能在探究實踐中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初步提出問題、進行合理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素養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6,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6,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案
1.4嘗試科學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科學探究,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一般步驟。 【能力目標】 經歷科學探究,獲得對科學探究過程的一般性認識,領悟科學探究的幾個重要環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特別是抽象和假設檢驗的能力,了解科學探究的一個基本方法控制變量法。 【素養目標】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的親身參與,養成對科學的熱愛,增強探究科學的興趣,樂于參與到科學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嘗試科學探究_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嘗試,科學,探究,教案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含反思 (全冊共71頁)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愛物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看圖、討論等學習活動,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并認識到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通過閱讀課本、討論等活動,初步了解物理學與科技、社會、生活之間的互動關系。 3.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教學,反思,全冊共,71
11.2 看不見的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分子動理論的觀點,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2、 了解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分子狀態。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演示實驗,對比實驗,討論,分析,概括出“分子間存在間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結論。 2、 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深化認識,提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用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解釋宏觀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2,看不見的運動,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2,看不見,運動
科學探究 杠桿的平衡條件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 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杠桿、支架、鉤碼、尺、線等 三、復習 請畫出下面點到線的距離。(學生板演) 四、導入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棍,我就能搬動地球”你知道這句話中的道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科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科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做功了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判斷什么情況下做功,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并能用來進行計算,知道功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了功,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了解功的相關知識,增加對生活中的物理的理解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做功了嗎,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做功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11.3探索宇宙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是滬科新版八年級物理第11章小粒子與大宇宙的第3節內容,作為整個八年級整本書的最后一課,有一定的拓展延伸性。本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程;第二部分是認識充滿活力的宇宙結構層次,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宇宙是可以被人類逐漸認識和了解的;第三部分幻想與追求,激發學生進入航天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課就是利用形象直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3,探索宇宙,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3,探索,宇宙
第一節 走進微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大致了解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 2、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 3、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夸克。 4、粒子加速器和更多粒子的發現。 5、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永無止境,探索永不停止。 (二)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探索、交流討論,培養學生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方法。 (三)情感體驗目標 通過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人類探索微觀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1,走進微觀,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1,走進,微觀
第六節合理利用機械能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 2.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及影響它們大小的因素。 3.能用實例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知道彈性勢能;知道機械能及其單位。 4.理解動能、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能用實例說明物體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5.知道生產和生活中對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利用實例。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控制變量法判斷物體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2.運用動能和勢能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
第四節 做功的快慢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結合已學的物理規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和概念. 2.學會如何比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計算公式PW/t. 3.了解功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做功的快慢,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做功,快慢
第二節 滑輪及其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2) 能識別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滑輪。 (3) 會根據要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過程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的點及滑輪組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善于觀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教學難點】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滑輪及其應用,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滑輪,及其,應用
第五節 機械效率 教學目標 1.能理解機械效率。 2.培養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 有正確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歸納出科學規律。 4.會計算簡單的機械效率問題。 重點 機械效率及實驗探究測算滑輪組的效率 難點 正確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 教具 彈簧測力計一個主、滑輪4個、鉤碼50,200、支架、細線。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分析法、自學法、歸納法復習提問 F G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機械效率,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機械效率
課題 第九章 第3節 物體的浮與沉 教學設計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密度與物體浮沉的關系; 2.掌握根據力的大小關系分析物體浮沉情況; 3.能利用浮沉關系解釋浮沉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觀察現象,感知密度、力與浮沉的關系;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實驗探究,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實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物體的浮與沉,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物體
認識浮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 學習用彈簧測力計探究液體的浮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與探究,感受浮力,認識浮力。 (2) 通過交流合作,總結出稱重法求浮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并在活動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實事求是的記錄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提出自己的見解,要善于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1) 浮力概念的建立。 (2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認識浮力,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認識,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