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做功的快慢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結合已學的物理規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和概念. 2.學會如何比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計算公式PW/t. 3.了解功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做功的快慢,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4,做功,快慢
第二節 滑輪及其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2) 能識別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滑輪。 (3) 會根據要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過程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的點及滑輪組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善于觀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教學難點】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滑輪及其應用,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滑輪,及其,應用
第五節 機械效率 教學目標 1.能理解機械效率。 2.培養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 有正確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歸納出科學規律。 4.會計算簡單的機械效率問題。 重點 機械效率及實驗探究測算滑輪組的效率 難點 正確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 教具 彈簧測力計一個主、滑輪4個、鉤碼50,200、支架、細線。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分析法、自學法、歸納法復習提問 F G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機械效率,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5,機械效率
課題 第九章 第3節 物體的浮與沉 教學設計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密度與物體浮沉的關系; 2.掌握根據力的大小關系分析物體浮沉情況; 3.能利用浮沉關系解釋浮沉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觀察現象,感知密度、力與浮沉的關系;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實驗探究,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實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物體的浮與沉,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物體
認識浮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 學習用彈簧測力計探究液體的浮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與探究,感受浮力,認識浮力。 (2) 通過交流合作,總結出稱重法求浮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并在活動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實事求是的記錄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提出自己的見解,要善于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1) 浮力概念的建立。 (2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認識浮力,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認識,浮力
第八章 壓強 第三節 空氣的力量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并能說出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強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空氣的“力量”,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空氣,力量
課題 第二節 力 的 合 成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能力目標: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大小,并會判斷其方向。 3.情感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探究能力與合作精神。 教學方法與媒體 實驗觀察法、講解討論法、多媒體 教具準備 演示板、彈簧測力計、三角架、橡皮筋、細線。 1、 導入新課 1、復習提問:力的作用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力的合成,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合成
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 2、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使學生會應用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理念: 本節是物理規律課,在教學中要重視科學方法的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觀念。 教學重點:二力平衡條件;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 教學難點: 二力平衡的條件 授課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復習提問 提問: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 提問: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力的平衡,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平衡
二、牛頓第一定律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2)理解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生活中常見事例和實驗的分析,認識慣性,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 (2)通過小組實驗及推理,培養實驗、分析、推理的能力,了解“理想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慣性利弊的分析,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 (2)通過了解安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第一節壓力的作用效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得出壓力的概念; 通過“探究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借助比值定義法,得出壓強的概念; 根據壓強的概念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會進行有關壓強的簡單計算; 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得出壓強的單位,能說出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 學情分析 “壓強”是力的概念的深入與擴展,是與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的概念,還是學生后續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和浮力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壓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壓力,作用,效果
阿基米德原理 設計理念 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拉近物理與社會、物理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對物理有親近之感,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科學探究,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學會另一種計算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
課題 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 課型 新授課 第 課時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液體內部壓強公式,能用該公式簡單說明一些物理現象; (2) 通過觀察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體壓強公式解釋帕斯卡實驗,培養學生用理論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實驗,引導學生初步學習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之一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科學,探究,液體,壓強
動與靜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知道參照物的概念并能夠根據選定的參照物的不同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討論的過程,學生能夠掌握參照物選取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二、教學重難點 (一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1動與靜,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1
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知道密度的單位。含義及寫法讀法; 3會進行密度之間單位的換算; 4了解一些常見物體密度的大小; 5能用密度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和比較的方法,認識到可以用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來描述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進一步體會到可以用比值定義法來描述物理概念,經歷密度概念的建立過程。 三、情感態度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科學,探究,物質,密度
第一節 走進神奇 教材分析 課標要求:通過典型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神奇。通過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讓學生感到生活中的神奇。通過解釋一些現象,讓學生知道通過學習科學,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釋的。 重點:展示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現象,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概念 難點:展示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現象,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概念 學情分析 學生對物理比較陌生,學生還不能理解生活中的自然現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1走進神奇,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1,走進,神奇
6.4來自地球的力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課標要求:了解重力 來自地球的力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第四節的內容,也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內容。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它在力學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基礎的地位。本節課主要通過實驗探究,采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講解法,使學生認識到重力的存在,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然后通過學生的探究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6.4來自地球的力,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6.4,來自,地球
物理) 班級: 教師: 備課時間: 教學 內容 1.2 探索之路 課型 新課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正文 五號 宋體 1了解古人對神奇現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學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們的探索歷程則是漫長、曲折并富有意義的。 4知道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物理學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 (2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2,探索之路,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2,探索
教科版八年級下73彈力 彈簧測力計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什么是彈力;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實驗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驗分析的能力和實際動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
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彈力,彈簧測力計,教案,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彈力,彈簧,測力計
滬科版6.3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彈力。在常見的力現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彈力。 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建立彈力的概念。 2、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實際過程,通過實際操作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周圍生活中彈力應用的實例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物理的價值。 2、通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6.3彈力與彈簧測力計,教案,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6.3,彈力,彈簧,測力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