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華和凝華說課稿 一、說教材 升華和凝華是物態變化的一類現象,與前面已講的四種現象構成完整的物態變化知識體系。盡管升華和凝華并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小學自然課本中也沒有講過;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于直接觀察到。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前面四種現象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過程、水的汽化過程的方法來探究碘的升華過程,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華過程既是本節的重點,又
升華和凝華,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升華,凝華,說課稿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工作總結 一、整體情況 本學期擔任有八年級(1)班、八年級(3)物理教學工作,八年級(1)班共有47人,八年級(3)班共有39人。 大多數同學學習積極性較高,但掌握知識的程度不理想. 二、本學期教學工作要點回顧 1、備、教、批、輔常規工作常抓不懈 認真鉆研教材,整體把握本學期物理知識重難點。充分了解學生原有基礎知識,提高教學針對性; 關注全體學生,組織好課堂教學,注意學生信息反
滬科版八,年級,一冊,物理,11,工作總結
九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物理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堅持黨在新時期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堅決服從學校領導和教務處的管理和安排,工作認真扎實,任勞任怨,不斷求實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目標達標情況 1、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本學期我以活化、優化、個性化為導向,聯系學生實際情況,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抓課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2,16,工作總結
測量電功率說課稿 各位評委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測量電功率,這節課是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16章第3節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測量電功率是初中物理(滬科版九年級)第十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主體內容是“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使學生通過科學探究加深對小燈泡實際功率,額定功率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用電器的實際功率并不一定等于額定功率,而是取決于加在用電器兩端的實際電壓。并且通過實踐熟
測量電功率,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測量,電功率,說課稿
九年級物理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任教九年級三個班的物理課程,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意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現對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1、提高覺悟,以思想為行動指南 在這學期,我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校內生活,在工作上發揚了一貫的任勞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計個人得失,以校為家,以教為本;對待同事團結友愛,互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2,16,工作總結
磁是什么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17章第一節“磁是什么”。我將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流程和教學反思幾個方面說一說我對這節課的理解 一、設計理念: 1、用磁現象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師生討論磁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出發,引入新課的教學。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課改理念。 2、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形成性教學,通過提問、質疑、動手做實驗等教學手段,重構知識的形成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是什么,說課稿
九年級物理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我擔任了九年級物理學科的教學工作。一學期以來,上級黨委政府及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幫助下,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貫徹學習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及教育法律法規,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總結,其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2,16,工作總結
九年級下學期物理教學工作總結 結合本校實際,我制訂了學科的中考目標,同時,制定了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圍繞這些計劃,我們認真分析學生的現狀,以強烈的科研意識投身于教學中,群策群力,團結協作,積極努力,出色完成了學校的任務,取得了較優異成績. 一依靠集體智慧,營造良好的教研氣氛 我們備課組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備課組的三位老師榮辱與共,相互支持和鼓勵,課組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保質保量。我們每周堅持一次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7,20,工作總結
熔化和凝固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要說課的題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從下列幾個方面來進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學目標;三、重點難點;四、教法與學法;五、教學程序設計;六、教學體會;七、板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章第二節內容,安排在“溫度和溫度計之后”來學習,這一章內容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幾乎每節教材都是從生活實際開始,引入新課,學習了知識之后又
熔化和凝固,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熔化,凝固,說課稿
測量電壓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物理組三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測量電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進行教材分析。 測量電壓是滬科版九年級第十四章第五節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電路和電流的基礎之上對電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同時也為后面學習歐姆定律、電功率等知識奠定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程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4.5,測量,電壓,說課稿
九年級下學期物理教學工作總結 回顧初三物理總復習工作,現總結如下: 我們認為初三總復習是重要的教學階段,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也是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收獲季節”,是學生繼續學習和參加工作的準備階段,每位教師應負起責任,讓學生滿載著素質教育的豐碩果實結束義務教育。 一、總復習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 具體做法是: (一)教師的板書與學生的板演 教師的板書應
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7,20,工作總結
內能與熱機 內 能 與 熱 機 內能 概念 影響因素:溫度、質量、狀態 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 比熱容 定義 單位:J/ (kg) 意義:反映不同物質的吸熱本領大小 熱量與熱值 熱量的定義、熱值的定義 熱量和熱值的單位 Q吸 = cm(tt0) Q放 = cm(t0t) Qmq或QqV 計算 內能的利用熱機 熱機效率的定義和提高途徑 熱機與環境: 造成大氣污染 噪聲污染 汽油機 構造 工作原理
內能與熱機,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13,內能,熱機,知識點,匯總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1、 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的產生不能離開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同時成對存在的。 特點:物體間力的作用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 2、 彈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力 彈力是接觸力;彈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的大小有關;彈力的方向跟物體彈性
滬科版八,年級,一冊,物理,第六,知識點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光的傳播 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如太陽、開著燈、點燃的蠟燭、螢火蟲、燈籠魚等 分類: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2、光的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的沿直線傳播的現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進機、小孔成像、樹下的光斑 4、光的傳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約為3108m/s. 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知識點
第五章、質量和密度 1 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 質量國際單位是:千克。其他有:噸,克,毫克,1噸=103千克=106克=109毫克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3 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托盤天平測質量。 4 天平的正確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面上,把游碼放在橫梁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紅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五,知識點
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 (一) 1、機械運動:定義: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 2、參照物:定義:研究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事先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選擇原則: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視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即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二) 1、長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米(m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二,知識點
第三章 聲的世界 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體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夠傳播聲音,聲音能夠在固體、液體、空氣中傳播,其中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大,液體其次,空氣中的速度最小。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 3、回聲與運用: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被反射回來形成回聲 人耳區分原聲與回聲的條件:回聲比原聲
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知識點
七年級上 一、有理數 1.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為整數(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為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凡是可以寫成 pq (p、q為整數且q0)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 2.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任意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點來表示)。 3.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為0)。 a、b互為相反數a+b=0(相反數
滬科版,初中,數學,概念,知識點,整理
物體的內能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分析 1. 根據分子動理論,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2. 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3. 實例分析,了解熱傳遞的三種形式。 4. 了解熱量的概念、單位。 教材分析 本節課建立物體內能的概念,采用的方法是:應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和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與機械能中的動能和勢能作類比引出內能,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影響物體內能的因素是通
滬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3.1物體的內能,教案,滬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3.1,物體,內能
物體的內能第一課時說課稿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1、教材特點 本節內容是九上第十三章第一節第一課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內能的概念、內能大小與溫度的關系以及改變內能的方法。 本節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機械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更為抽象的能的形式,也為后面學習電熱器打基礎,因此本節在這一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2、學情分析 作為學習主體的九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由感性向理性發展的階段,但感性認
物體的內能,滬科版,九年級,一冊,物理,物體,內能,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