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物體的浮沉條件 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會根據浮沉條件判斷物體的浮沉。 教學重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和密度大的物體實現漂浮的方法。 教學難點:綜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探究浮沉條件。 小木塊、小鐵塊、牙膏皮、乒乓球,沙,裝有水的水槽,多媒體課件等。 一、新課引入 實驗1:將小木塊、乒乓球、小鐵塊浸沒在水中,小木塊、乒乓球上浮,小鐵塊下沉。 實驗2:將牙膏皮放入水
1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第《1課時,物體的浮沉條件》教案含反思,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3,課時,物體,浮沉,條件,教案,反思
91認識浮力 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方向。 2能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密度有關。 教學重點:1.浮力概念的建立;2.“稱重法”測浮力。 教學難點:1.浮力產生的原因;2.清楚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彈簧測力計,乒乓球,金屬塊,裝有
認識浮力,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認識,浮力,教案,反思
103“解剖”原子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了解電子的發現過程。 2理解兩種原子結構模型。 3掌握原子的構成和盧瑟福粒子散射實驗。 教學重點:原子的核式結構和科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歷程。 教學難點:湯姆生模型、盧瑟福模型的建立,原子的結構。 陰極射線管,多媒體課件等。 一、新課引入 提問:你知道的最小的東西是什么?請同學們比賽一下,看誰說的最小
“解剖”原子,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解剖,原子,教案,反思
第1課時牛頓第一定律 1認識、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2知道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通過實驗和推理,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體會“理想實驗”的科學方法。 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內容和意義。 教學難點:牛頓第一定律的表述。 毛巾,棉布,木板,小車,刻度尺,斜面,多媒體課件等。 一、新課引入 演示:靜止在木板面
1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第《1課時,牛頓第一定律》教案含反思,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課時,牛頓第一定律,教案,反思
第1課時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通過觀察實驗,知道液體內部存在壓強。 2認識簡易U形壓強計。 3了解液體內部壓強特點,知道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重點: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 壓強計,塑料袋,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瓶子,空飲料瓶和錐子,盛有水的水槽,鹽水,刻度尺,多媒體課件等。 一、新課
1課時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第《1課時,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教案含反思,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2,課時,液體,內部,壓強,特點,教案,反思
71怎樣描述運動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 2知道要判斷物體是否運動首先要選取參照物,會根據參照物科學地描述物體的運動與靜止。 3知道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4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生活實例,認識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教學難點:運動的相對性。 多媒體課件。 一、新課引入 多媒體展示:如激烈的足球比賽,優美的冰上芭蕾
怎樣描述運動,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怎樣,描述,運動,教案,反思
62怎樣測量和表示力 1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2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過程,通過實際操作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3會作力的示意圖。 教學重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彈簧,彈簧測力計,拉力器,多媒體課件等。 一、新課引入 讓兩名學生分別拉同一拉力器,其他學生猜想他倆誰用的力大,引出力的測量
怎樣測量和表示力,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怎樣,測量,表示,教案,反思
第2課時杠桿的應用 1會對杠桿分類,并能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杠桿。 2會畫杠桿的示意圖。 教學重點:杠桿的分類。 教學難點:杠桿的分類。 多媒體課件等。 一、新課引入 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只要您讓我有一個地方站著,我就可以把地球推動起來。”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對國王說。“哈哈!你太吹牛了!”國王大笑著說:“你先給我推動一樣東西看看,看你講的話怎么
2課時 杠桿的應用,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第《2課時,杠桿的應用》教案含反思,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課時,杠桿,應用,教案,反思
92阿基米德原理 1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有關的簡單計算。 3能應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計算簡單的浮力問題。 教學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彈簧測力計,鐵塊,溢水杯,燒杯,水,食鹽,細線等。 一、新課引入 學生實驗
阿基米德原理,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反思
72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 1通過分析,理解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2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知道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理解速度的定義方法比值定義法。 4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單位,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5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什么是變速直線運動。 教學重點: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計算;3.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怎樣,比較,運動,快慢,教案,反思
61怎樣認識力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會判斷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力的三要素。 教學重點: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1.力的概念;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滑板,多媒體課件,磁體等。 一、新課引入 先請學
怎樣認識力,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1,怎樣,認識,教案,反思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74頁) 6.1 怎樣認識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力的現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認識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會解釋簡單的現象。 2.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對1N的力形成感性認識。知道力的三要素。 過程與方法: 3.通過實驗,體驗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通過對身邊常見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教學,設計,74
大氣壓與人類生活教案 一、關于本節內容 1. 本節內容是在學過液體壓強以后,進一步了解大氣壓強的知識,包括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的測量及其應用。 2.本節內容是按照“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估測大氣壓的大小了解大氣壓的測量方法認識大氣壓的應用”的順序授課的。整節教材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理念。 3.本節內容有幾個重要的實驗,但是教育部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大氣壓與人類生活,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大氣壓,人類,生活
10.2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了解擴散現象和分子熱運動,知道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激烈。 3.了解固、液、氣三態分子的特點。 4.會利用分子動理論的知識解釋有關簡單的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一系列的實踐活動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分子,理論,初步,知識
6.3重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知道重力的方向,會用重垂線檢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豎直。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記住g=9.8N/kg并知道其含義。 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會影響物體的穩定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并學會分析處理數據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生活中常見的重力現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3重力,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3,重力
教 學 教 案 課 題 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 教 學 時 間 教學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并能用語言表述。 理解什么是慣性。 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的過程,認識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科學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通過實驗和觀察活動,體驗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形成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尊重自然規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探究,物體,不受,怎樣,運動
課 題 9.2 阿基米德原理 課 型 新授 科 目 八年級物理 課時數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會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
6.5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 (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能力。 (2)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一些基本環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認識浮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產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2)學習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感受浮力、認識浮力。 (2)經歷實驗探究浮力大小與深度關系。 (3)經歷用數學像來分析浮力大小與深度關系的過程。 (4)經歷建構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親身參與科學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認識浮力,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1,認識,浮力
6.4探究滑動摩擦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現象,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理解滑動摩擦,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過探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 教學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4探究滑動摩擦力,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4,探究,滑動,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