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水循環與水資源 計劃 課時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本課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觀察圖片、閱讀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環過程及意義; 教學重點 能用“物態變化”知識分析自然界水循環過程中的相關現象; 教學難點 知道水是珍貴的資源,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用具 課件制作、多媒體設備 實驗用品 板 書 設 計 主 題 板 書 輔 助 板 書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5水循環與水資源,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5,水循環,水資源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規律; 3、知道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過程,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設計實驗的能力。 2、觀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通過社會調查或查閱資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實際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光的反射定律簡潔、對稱、和諧,從中領略到物理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2,探究,反射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 課 時 計 劃 課 題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點 計劃 課時 授課 班級 八(1) 授課 日期 11 月 20 日 星期三 本課課時 教學目的 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現象。 教學重點 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教學難點 知道熔化、凝固的應用。 教學用具 鐵架臺、溫度計、燒杯和冰塊 實驗用品 板 書 設 計 主 題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點,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3,探究,熔化,凝固,特點
讓聲音為人類服務 【教學內容】:2.4讓聲音為人類服務 【教材分析】:來源:學。科。網 本章從物理知識上看,都是聲音的基本知識。本節以北京天壇的回音壁、三音石及北京音樂廳為例,說明聲音與建筑的關系。從人耳的聽閾說明超聲與次聲,主要介紹超聲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從四個方面說明現代城市噪聲的來源。力求讓所學知識跟社會、技術中的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增強對科學和社會的熱愛,不斷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從生活走向物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讓聲音為人類服務,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聲音,人類,服務
認識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 教學背景: 學生已認識了物質的密度屬性,繼續學習物質的磁性、導電性、導熱性。學生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已初步接觸了物質的磁性,對磁性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但大多停留在固體的導電能力的記憶缺乏理解;有對物質導熱性的生活體會。 教學目標: 學會用觀察、實驗和比較的方法認識物質的磁性、導電性、導熱性,了解物質物理屬性的多樣性;經歷探究物質導電性的過程,并在生活現象中體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認識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認識,物質,一些,屬性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其成像情況,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帶著問題,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全過程中自主研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培養科學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鏡成像規律。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歸納、動手、創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6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6,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課題:1.4嘗試科學探究 教材分析 本節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初步嘗試進行物理問題的科學探究教材設計了一個科學探究的案例,讓學生初步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從中領悟到科學探究的幾個基本要素,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學生分析 學生剛上初二,剛接觸物理,不具有基礎,尤其是入門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方法的學習還剛開始,但興趣濃厚,喜歡動手,好奇心強,適當利用可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嘗試科學探究,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嘗試,科學,探究
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知道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 能力目標: (1)能設計合理的測量步驟,記錄數據表格,具備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2)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3)會用天平、量筒(刻度尺)探究物質的密度 3、情感目標:通過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培養同學的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密度的概念 教學難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探究物質的密度,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探究,物質,密度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全冊共117頁) 課題: 希望你喜愛物理 教學目的 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3、探討學習物理的方法 重點: 難點: 關鍵: 能如何激發學生探索物理的興趣。 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實驗。 否利用實驗、現象激發學生思維。 學情分析 1、 本節是第一堂物理課,目的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探討學習物理的方法,并沒有具體的物理教學內容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教學,設計,117
密度知識的應用 課 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一些應用。 能運用密度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 設計并進行實驗,測定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培養學生用密度知識和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密度知識的應用,體會物理知識的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激發學習物理的樂趣。 教材分析: 本節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密度知識的應用,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密度,知識,應用
第三章第四節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在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兩節里,學生經歷過比較完整的探究實驗,但是學生對探究還是比較生疏的,并沒有熟練掌握探究的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本節課改為探究實驗,我認為這樣做有以下四點好處:1、更有利于學生對折射規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讓他們感受到觀察在物理實驗中的重要性,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3、讓學生真正應用自主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探究,折射,規律
初中物理八年級第三章光和眼鏡 3.5奇妙的透鏡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兩種透鏡特點及區別。 (2)知道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會利用平行光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區別透鏡及透鏡對光的會聚或發散作用。 (2)組織學生測量凸透鏡的焦距,領會測量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激發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5奇妙的透鏡,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5,奇妙,透鏡
從全球變暖談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使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從全球變暖談起,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全球,變暖,談起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常見的周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表、手表測量時間。 2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3了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了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3,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3,長度,時間,測量,應用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測量的意義、單位、及其作用 2知道國際單位制以及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單位“米” 3會進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納米等單位之間的換算 二、重點難點 長度的單位、測量長度的工具 三、課時: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物理學的概念? (二)新課引入 1、觀察兩只鉛筆。問:大家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長短不一樣。長短比較 2、拿兩杯水讓大家觀察。問:大家觀察到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2,測量長度和時間,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2,測量,長度,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 課 時 計 劃 課 題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計劃 課時 一課時 授課 班級 八(1) 授課 日期 本課課時 第一 課時 教學目的 知道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知道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 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音調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差異。 教學難點 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教學用具 吉它、鋼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話筒等 實驗用品 板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探究汽化的特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區別固、液、氣三種物態,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吸熱。 (2) 知道什么是蒸發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3) 知道沸騰現象和沸騰的特點,知道什么是沸點。 (4) 能用汽化的知識解釋有關的簡單熱現象。 過程與方法 (5) 經歷水沸騰的實驗探究過程,觀察液體沸騰時的現象和特點。 (6) 經歷用圖像描述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過程。 情感態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2,探究汽化的特點,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2,探究,汽化,特點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音調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節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節學生撐握了聲音的產生、傳播,而本節則對我們聽到的各種聲音進行區分。音調是形容聲音的第一個特征,對理解下節知識響度、音色打下基礎。通過對本節課學習,學生對生活中的聲音高低有初步體念,并從物理角度認識音調與聲源振動快慢關系,結合生活實際探究影響弦樂器的音調幾種因素。 1、本節地位:聲音的高低(音調)是聲音三特征之一,并為三特征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3我們怎樣區分聲音,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3,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課 題 升華和凝華 計劃 課時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本課課時 教學目的 知道升華與凝華現象; 教學重點 知道升華的吸熱、凝華放熱; 教學難點 了解生活中的升華與凝華現象。 教學用具 碘升華管、燒杯、開水 實驗用品 板 書 設 計 主 題 板 書 輔 助 板 書 用碘升華管做此實驗,學生能非常明顯 地看到固態碘升華成碘蒸氣,不會出現固 態碘液化的現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4升華和凝華,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4,升華,凝華
光世界巡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了解色光的三基色,顏料的三原色。 方法與過程:學生根據色光的三基色和三原色原理,自己設計活動,驗證自然界中各種不同的顏色的光和顏料都可以有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積極地思索一些有關光的問題。如:光究竟是什么顏色?所有的光都是可見的嗎?光的傳播和聲音的傳播有什么區別?快慢如何?光能夠改變自然環境嗎?光對生物有影響嗎
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1,光世界巡行,教案,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1,世界,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