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測量長度 【教材簡析】 本課是單元的起始課,與其他四課之間是并列關系,且又是相對獨立的。本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線,設計了3個活動。活動1“學習使用刻度尺”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關于刻度尺的基礎知識,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方法。活動2“測量身體不同部位的長度”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尺子來測量身高、肩寬、腰圍等,認識和使用更多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活動3“用身體的尺子估測長度”目的是讓學生利用“拃
測量長度,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1,測量,長度,教案設計
14.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影響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探究。該課通過“比較食鹽、白砂糖、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活動,引導學生制訂實驗計劃,依據實驗計劃進行實驗觀察啊,并通過分析實驗現象,認識到食鹽、白砂糖、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實驗觀察、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能與他人
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4,不同,物質,溶解,能力,教案設計
19.制作水火箭(一) 【教材簡析】 本課以工程實踐為主線設計了五個環節。“任務 ”的目的是通過創設情境,明確具體的制作任務。“了解火箭發射歷史”是讓學生通過調查、閱讀等方式了解人類對火箭發射的探索過程,認識火箭升空的原理。“設計”是引領學生根據火箭升空的原理,分析、構思、繪制出水火箭的設計方案。“制作”是按照設計方案準備材料,使用工具制作一個水火箭。“測試”的目的是檢驗制作的水火箭能否發射成功
制作水火箭一,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科學擂臺,19《制作水火箭一》教案設計,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擂臺,19,制作,水火,教案設計
4.測量溫度 【教材簡析】 本課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1“感知水的冷與熱”,讓學生通過體驗與交流感知什么是冷和熱,旨在使學生對冷熱現象有初步的認識,并意識到冷和熱是相對的。活動2“測量水的溫度”是讓學生通過實驗來認識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并能用恰當的計量單位進行記錄,初步培養學生使用儀器測量溫度的能力。應用與拓展“測量體溫”是通過使用體溫槍測量自己一周內的體溫,旨在培養學生使
測量溫度,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4,測量,溫度,教案設計
12.熱脹冷縮 【教材簡析】 本課圍繞物體受冷和受熱的變化設計了三個活動“讓癟的乒乓球鼓起來”“液體也會熱脹冷縮嗎”“觀察銅球體積受冷受熱時的變化”,通過實驗探究氣體、液體和固體受冷或受熱后體積會發生什么變化,歸納得出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應用與拓展“熱脹冷縮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從中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 熱脹冷縮是一種普通的物體
熱脹冷縮,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12,教案設計
9.固體、液體和氣體 【教材簡析】 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教材按照物體的不同狀態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1“研究固體的主要性能”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固體的性質,建構固體的概念。活動2“研究液體的主要性質”意在引領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液體的性質,進而建構液體的概念。活動3“研究空氣的主要性質”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構氣體的概念。應用與拓展“比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性質”引導學會對物質的三
固體、液體和氣體,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9,固體,液體,氣體,教案設計
2.測量體積 【教材簡析】 本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線設計了3個活動。活動1“哪個杯子能裝的水多”,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感官初度判斷體積的大小,進而建構體積的概念。活動2“測量水的體積”是幫助學生認識量筒,并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和計量單位。活動3“測量胡蘿卜的體積”是讓學生學會測量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并掌握固體體積單位。應用與拓展“自制量杯”,主要是引導學生設計制作簡易量杯,并用該量杯完成簡單的測量任
測量體積,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2,測量,體積,教案設計
18.摩擦力 【教材簡析】 本課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1“感受摩擦力”目的是通過具體摩擦現象,認識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建構摩擦力的概念。活動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目的是通過對問題的猜想,引發學生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應用與拓展“了解摩擦力的應用”目的是了解生活中人們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摩擦力的利與弊。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摩擦力并不陌生,他們有著豐富的感性體驗
摩擦力,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8,教案設計
8.服裝材料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人造材料以及塑料的性能后,進一步探究不同服裝材料的性能。活動1“認識服裝材料”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識別服裝材料。活動2“比較棉布衫和橡膠雨衣的滲水性”意在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不同的服裝材料其滲水性不同。活動3“比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溫性”旨在通過實驗認識不同服裝材料的保溫性不同。應用與拓展“了解不同功能材料的服裝”主要是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了解
服裝材料,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8,服裝,材料,教案設計
20.制作水火箭(二) 【教材簡析】 本課以工程實踐為主線設計了三個活動。“改進”的目的是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水火箭飛行的時間與箭頭輕重、箭頭形狀、箭體內裝水多少有關,并根據實驗結果改進自己的水火箭;“展示”是引領學生交流改進后的水火箭及放飛效果,并對其飛行結果進行記錄和評價。“分享”是引領學生反思自己在制作水火箭過程中的收獲和有待努力的地方,并用某種方式與同學進行交流,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
制作水火箭二,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科學擂臺,20《制作水火箭二》教案設計,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擂臺,20,制作,水火,教案設計
10.水和水蒸氣 【教材簡析】 本課以水的三態變化為主線設計了“給水加熱”“減少的水去哪里了”兩個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水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從液態轉變為氣態,從氣態變為液態。應用與拓展“觀察醋的沸騰”旨在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液體都有沸騰現象。 【學情分析】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水,水對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物質。在對一年級下冊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了水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的液體。但是由于受到思維水
水和水蒸氣,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10,水蒸氣,教案設計
13.溶解的快慢 【教材簡析】 本課以科學探究為主線,設計了“猜想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研究攪拌是否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兩個探究活動。通過兩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猜想能加快冰糖溶解的因素,并根據猜想結果設計實驗方案,依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攪拌和溫度能影響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的結論。應用與拓展“溶解的快慢在生活中的應用”旨在開闊學生視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
溶解的快慢,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3,溶解,快慢,教案設計
15.分離鹽和沙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攪拌、溫度等因素影響溶解快慢及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不同之后,為進一步探究物質分離的方法設計的。活動1“比較鹽和沙的特點”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鹽和沙的特點,找到分離鹽和沙的方法,為后面探究活動奠定基礎。活動2“分離鹽和沙”目的是讓學生利用過濾和蒸發的方法分離鹽和沙。應用與拓展“了解更多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引導學生先分析生活實例,認識混合物分離的基本原理
分離鹽和沙,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5,分離,教案設計
3.測量質量 【教材簡析】 本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線設計了兩個主要活動。活動1“猜體重”,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感官初步判斷物體的輕重,進而明確比較物體的輕重就是比較物體的質量。活動2“稱量水果的質量”幫助學生認識天平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應用與拓展“稱量水的質量”,主要是引導學生設計稱量一杯水的質量的方案,并用改方案完成稱量任務。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數學
測量質量,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3,測量,質量,教案設計
5.計量時間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習了測量物體長度、體積、質量、溫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另一個基本物理量時間。活動1“學習使用停表”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記錄來認識停表的結構、使用方法及時間的計量單位,初步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停表測量時間的能力,形成科學測量要精確到秒的意識。活動2“做個小水鐘”目的是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制作小水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樹立從不同的視
計量時間,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5,計量,時間,教案設計
16.彈力 【教材簡析】 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1“感受彈力”用生活中常見的可形變物體引導學生親身感受彈力,目的是通過觀察體驗,建構彈力的概念。活動2“研究彈簧彈力的大小”目的是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認識彈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活動3“認識彈簧測力計”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測力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應用與拓展“了解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目的是體現科學與生活的聯系。 【學情分析
彈力,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6,教案設計
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低年級學生認識常見的材料之后,為進一步引領學生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而設計的。活動1“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能用簡單語言描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間的關系。活動2“體驗陶瓷材料的加工過程”是通過某些人造材料的加工過程,了解從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變化過程,體會技術的重要性。應用與拓展“了解高科技材料”目的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6,天然,材料,人造,教案設計
17.浮力 【教材簡析】 本課按照學生的認識過程,由易到難安排了三個活動。活動1“感受浮力”目的是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建構浮力概念。活動2“石塊在水中受浮力嗎”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可以受到水的浮力。活動3“讓土豆浮起來”是通過改變土豆在水中的沉浮,進一步認識物體沉浮和物體輕重、體積大小之間的關系。應用與拓展“浮力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在彈力一
浮力,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7,教案設計
7.塑料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后,進一步探究塑料的基本性質及廣泛應用。活動1“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的不同,認識到塑料具有輕便、透明、防水、耐磨等優點。活動2“比較塑料手套和棉線手套”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棉線具有較好的透氣性。活動3“塑料瓶遇熱水會怎樣”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比較,認識到塑料遇熱后會變軟,因為它具有可塑性。應用與拓
塑料,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7,教案設計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第4課 水遇冷以后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本課著重從遇冷這一條件下,揭示水蒸氣水冰轉化過程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凝結和凝固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凝結與凝固現象。有了前一課的學習方法,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會輕松一些。在學完本課后,教師要對水的三態變化及時進行梳理,做好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概念。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幫助學生回憶什么時候見過露水,見到露水時的氣
水遇冷以后,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1.4,水遇冷,以后,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