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熱機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熱機,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工作原理及過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樣的理念,使他們真正懂得學習物理的重要性,明白學好物理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 教學對象分析: 我們的學校屬于是農村中學,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對日常生活中的熱機只有一些淺顯的認識,由于條件限制,又不可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2.1熱機,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2.1,熱機
第四節燈泡的電功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正確理解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關系。 2知道決定燈泡亮度的因素,會用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功率。 3會初步分析電路故障,會進行電功率的綜合運算。 4通過探究,體驗小燈泡的電功率隨它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并發現其變化的規律。 5認識用電器正常工作和正常工作對用電器的影響,培養學生科學使用用電器的意識以及節約用電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伏安法測量小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6.4燈泡的電功率,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6.4,燈泡,電功率
教學設計:磁現象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性和指向性,知道磁體有兩個磁極,知道磁體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會畫條形磁鐵磁感線的分布圖。會根據磁感線判斷磁場的強弱和方向。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實驗認識磁場的存在,知道磁場具有方向和強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l 重點:通過實驗認識磁場 l 難點:磁感線描述磁場特點 教學準備 電教器材:計算機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7.1,磁現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7.1,現象
比熱容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容,知道比熱的單位及其讀法。 2.知道比熱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3.會根據水的比熱較大這一特性來解釋一些有關的簡單現象。 4.加深比熱的概念的理解,學會根據比熱容進行熱量計算。 5.理解熱量的計算公式。 重點 理解比熱的概念。理解熱量的計算公式。 難點 根據水的比熱較大這一特性來解釋有關的簡單現象。熱量計算公式的應用 教具 相同的燒杯兩個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3比熱容,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3,熱容
4.1電流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與水流大小的類比了解電流大小的概念。 (2)知道電流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了解常見電流值。 (3)認識電流表,學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值。 (4)通過對電流表使用說明書的閱讀,提高自學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4.1電流,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4.1,電流
第三節電話和傳感器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電話和揚聲器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2了解聲信息與電信息轉換的原理,了解傳感器的種類及其應用。 3通過學生討論和活動,說明電話交換機的作用和展示什么是數字通信,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的觀念和能力。 4通過講述貝爾發明電話的過程,培養學生不怕困難。積極探索的精神,了解技術改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電話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 電話交換機的用處。 課時安排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8.3電話和傳感器,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8.3,電話,傳感器
電磁感應現象 一、教學目標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從實驗事實中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律的能力。 4.了解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播放電扇發電視頻。 提問:二極管沒有連接我們看到的電源為什么能發光? 師生互動得出電扇轉動產生了電流,引出發電機,進而引出發電機的原理。引導學生回顧奧斯特的電產生磁現象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8.1,電磁感應現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8.1,電磁感應,現象
教學 課題 第一節 電功(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1)知道電能表是測量電路消耗電能的儀表。 (2)了解單相電能表的技術指標。 (3)學會認讀電能表,會利用電能表轉盤轉動的圈數計算電路中用電器消耗的電能。 2.過程與方法:(1) 會根據家用電能表的數據初步計算消耗的電能; (2)能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6.1電功,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6.1
測量電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掌握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方法。 2.學會用伏安法測量電阻。 3.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測量出待測電阻的阻值。 2.讓學生根據實驗課題選擇儀器、設計實驗、制定實驗操作方案等,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利用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5.2,測量電阻,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5.2,測量,電阻
3.1 電現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起電,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2.知道兩種電荷的規定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并能解釋驗電器的工作原理. 3.知道電流的形成和電流方向的規定. 4.知道電池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摩擦起電現象的實驗探究,認識兩種電荷及它們的相互作用. 2.通過對實驗結論的歸納和總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善于觀察、樂于探索、勤于思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3.1,電現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3.1,現象
第 二 節 內燃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內燃機的基本原理 2、了解汽油機的工作過程 3、了解汽油機與柴油機的異同 4、知道汽油機、柴油機是活塞式發動機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汽油機的四個沖程,了解活塞式發動機的工作過程 2、了解不同熱機的不同用途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內燃機和輪機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技術進步在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激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2.2內燃機,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2.2,內燃機
電磁鐵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電磁鐵,知道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了解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3、了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電磁鐵的過程,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 2、在評估的過程中,體驗評估和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樂于探究的意識和敢于創新的精神。 2、體驗探索科學的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7.3,電磁鐵,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7.3
1.1 分子動理論 授課時間 課時間 課型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了解擴散現象的重要意義,能識別擴散現象,并會解釋擴散現象。 過程與方法 觀察氣體和液體的擴散現象,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擴散現象聯系起來。學會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象出發,通過推理探索微觀世界的方法。 情感、態度、 價值觀 關心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樂于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分子動理論,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1,分子,理論
教學 課題 第三節 等效電路 第 周 星期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1) 進一步了解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2) 了解等效電阻、電路。 2.過程與方法:探究等效電阻和等效電路,體會轉換法及理性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探究的快樂及科學方法的魅力。 教學 重點 1、了解串、并聯電阻的特點; 2、理解等效電路。 教學 難點 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的猜想和推導。 教學 方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5.3等效電路,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5.3,等效電路
第3節 熱機效率 【授課時間】1課時 【儀器材料】 一教學目標要求 1了解熱機的效率概念。 2了解不同熱機的效率值。 三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建立熱機效率的概念,難點是理解環境污染與熱機使用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本節分為三個教學板塊:(1)建立熱機的效率概念;(2)了解熱機的使用對環境的影響;(3)本章小結。 教學設計 (1)課題的引入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原來學習過的機械效率的概念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2.3熱機效率,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2.3,熱機,效率
焦耳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的內容,用1課時進行教學。本節課內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電流的熱效應;二是焦耳定律;三是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電流通過導體會產生熱,學生是有生活體驗的,但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這是學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學生學習了電能、電功率知識后及時地安排了本節課,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此外教材在學生知道了焦耳定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6.3,焦耳定律,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6.3,焦耳,定律
3. 電路的連接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認識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能根據電路圖連接簡單的串、并聯電路。 會根據實物電路畫出串、并聯電路圖。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用實驗方法了解串、并聯電路的區別。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規范作圖的意識及嚴謹認真的態度。 二、課程資源 1學生實驗:自制教具 2學生探究實驗器材:展示板(1塊)、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3.3電路的連接,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3.3,電路,連接
內能和熱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分子動理論和機械能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內能概念的。在熱現象、熱傳遞、做功的基礎上,研究物體內能的變化,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本節內容是后續學習熱機的基礎。 【教學背景】 作為學習主體的九年級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處于由感性向理性發展階段,感性認識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認識上還存在一定困難。為此,本課應注意適應學生好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內能和熱量,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1.2,內能,熱量
第二節電流的磁場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電流的磁效應。 2理解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會用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兩端的磁極和通電螺線管上的電流方向。 3理解物體磁性的來源。 4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5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妙。 教學重點 奧斯特實驗;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安培定則。 教學難點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7.2電流的磁場,教案,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7.2,電流,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