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用浮的材料造船 【教材簡析】 在前一課中,學生對船的載重量、船體材料、構造、動力系統等有了初步了解,并在制作和測試獨木舟的探索活動中發現了獨木舟存在載重量小和穩定性差的問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在設計制作、測量、完善竹筏模型以獲得更好穩定性和更大載重量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浮力,認識到相應的結構對船功能的影響。 用技術與工程的學習方式設計與制作竹筏,動手動腦解決獨木舟載重量小和穩定性差的過程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2,材料,造船,教案
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要任務是以一個非常典型的環境破壞環境治理環境恢復的案例,讓學生從不同職業、不同角色視角來分析環境問題,理解環境問題的復雜性,認識到處理環境問題需要有平衡協調的措施。環境問題并不是單一的社會問題,它是與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本課讓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問題的視角經歷由單一到多元再到初步嘗試平衡協調取舍的轉變。 本課教材基于課程標準的“人
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3.7,分析,一個,實際,環境,問題,教案
4. 蚯蚓的選擇 鐘屋小學陳佳 【教材簡析】 通過前面3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在本節課中,旨在讓學生學生通過對比實驗,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環境條件。 聚焦板塊主要是讓學生先要談談自己對蚯蚓生活環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測,然后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猜測中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改變的條件和不改變的條件。 探索部分,“第一個實驗是把蚯蚓放入半邊明半邊暗的紙盒里,觀察蚯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4蚯蚓的選擇教案,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4,蚯蚓,選擇
7.設計和制作生態瓶 鐘屋小學陳佳 【教材簡析】 通過本單元前幾課的系統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生物的生存需要、生命環境和生。非生命環境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生物的生存。生態瓶是將少量植物,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以及其他非生物物質放入一個無色透明的瓶中。形成一個人工模擬的微型生態系統。在設計與制作生態瓶的過程,中學生將進一步認識到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特別是認識到一種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7《設計和制作生態瓶》,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7,設計,制作,生態
2.2用浮的材料造船實驗記錄單 使用的材料: 我 的 設 計 鼓勵圖文結合的方式 測試環節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墊圈數 我發現,我做的小船穩定性 ,重物 浸水。 我的改進措施是: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2,用浮的材料來造船,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2,材料,造船
2.1.船的歷史 【教材簡析】 船是日常生活中常見而重要的交通工具,船的發展史也是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本單元以船的材料、結構、動力等發展演變中的重要節點為內容引導學生在認識、設計、制作船的實踐活動中,初步感知浮力,體驗生產生活需求對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在了解學生關于船的前認知之后,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船不同的特點,認識船只在體積、材料、構造、動力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演化歷程。并借助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1,歷史教案
2.3 用沉的材料造船實驗記錄單 沉浮測試: 把橡皮泥和鋁箔紙放在水里,觀察它們的沉浮情況 橡皮泥:沉 浮 鋁箔紙:沉 浮 我的 設計 方案 (圖文結合) 橡皮泥小船 鋁箔紙小船 載重量測試(填寫墊圈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橡皮泥小船 鋁箔紙小船 我發現,橡皮泥小船和鋁箔紙小船穩定性 ,載重物 浸水。 我還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我的小船: 1. 2.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3,用沉的材料來造船,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3,材料,造船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的第3課。本課教材由四部分組成:聚焦部分,用生活中常見的溫牛奶現象,指向本課的核心問題“熱水是怎樣使牛奶由涼變熱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4個活動,活動一:預測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溫度會怎樣變化。活動二: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完成將不同溫度的水相互接觸的實驗。活動三:測量記錄水溫的變化。活動四:將記錄表中的數據繪制成折線圖。研討部分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3,溫度,不同,物體,相互,接觸,教學,教案
種子發芽實驗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種子發芽試驗是五年級下冊生物與環境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從本課開始,經過比較種子發芽實驗和綠豆芽的生長的學習,經歷種子發芽和植株生長的對比觀察學習研究,形成植物與生存環境的關系認識,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環境條件。 本課內容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從學生的生活學習經歷入手,引發學生對種子萌發的關注,并提出本節課的核心問題“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和“用
種子發芽實驗,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1,種子,發芽,實驗,教案
當環境改變了教學設計 鐘屋小學 陳佳 【教材簡析】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下生物與環境單元第5課。在前4課的學習和實驗中,學生發現動物、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且外界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生物的生存。本節課將以此為基礎,引領學生進一步分析“非生命環境”發生變化對植物、動物的影響以及植物、動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本領。 本課教材由4部分組成:第一部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當環境改變了,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環境,改變
溫度與水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的第1課。本課教材由四部分組成:聚焦部分,提出問題“我們已經觀察過水的沸騰和凝固成冰的現象,水的這些變化與什么有關”,引發學生思考。探索部分,讓學生先回憶并整理水形態的變化與溫度的關系,再讓學生設計和進行“觀察水加熱時的變化現象”的實驗。研討部分,經歷探究與觀察活動后,讓學生思考并發表關于“水在被持續加熱過程中和停止加熱后,水的狀態和溫度
溫度與水的變化,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1,溫度,變化,教案
2.3.用沉的材料造船 【教材簡析】 在前一課中,學生用浮的材料竹棒制作木筏,經歷了設計-制作-測試-修正-再設計制作的過程。順著“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類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嗎?”再次引導學生經歷: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 這一技術與工程的學習過程,感受科學與技術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在生活中,孩子們見得比較多的就是鋼鐵造的輪船,因此對于沉的材料能造船這一問題理解難度不大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3,材料,造船,教案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材由四部分組成: (1)聚焦部分,通過金屬勺浸在熱湯中變熱的現象聚焦本課問題:怎樣解釋這種變化?熱是怎樣進行傳遞的? (2)探索部分主要包括3個活動,活動一:猜測熱是怎樣傳遞到勺柄的,用箭頭把想法畫出來。活動二:觀察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活動三:分別從圓片的中心和邊緣加熱,觀察,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通過觀察和思考,學生會意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4,金屬,中的,傳遞,教案
4.6哪個傳熱快 上合小學 王倩 【教材簡析】 同一物體,熱總是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較低的部分。然而不同材料放在相同的熱源中,他們的導熱速度是不同的。本節課通過兩個活動,讓同學們感受木勺、塑料勺、金屬勺的導熱快慢,觀察銅、鋁、鐵等金屬材料的導熱性能。通過對不同材料導熱性能的比較,建立學生對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這一初步認識。學生們通過交流活動,意識到實驗方法的選擇和改進,對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6哪個傳熱快,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6,哪個,傳熱
綠豆苗的生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綠豆苗的生長是五年級下冊生物與環境單元的第三課,學生經歷了完整種子發芽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本節課將以“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嗎?”這一問題開展研究,讓學生在課內啟動研究,在通過觀察已經準備好的綠豆苗盆栽讓學生體會到綠豆苗生長對環境的需求;隨后通過觀察、研討更多不同種類的植物對陽光和水的需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植物的結構形態、生活習性和環境之間
綠豆芽的生長,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3,綠豆芽,生長,教案
2.4.增加船的載重量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4課。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知道造船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優化的過程,那么這一課開始,我們對船的研究從定向走向定量,即從制作材料的研究到船體大小的研究。 聚焦板塊,提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越來越大的船來滿足交通和運輸貨物的需要”的實際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如何通過技術解決問題。 探索部分,使用三張邊長為12厘米的正方形鋁箔來設計與制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4增加船的載重量,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4,增加,載重量
2.6 設計我們的小船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船的研究的第六課。本課以“設計我們的小船”這一目的開展項目探究,是本單元工程作品制作的關鍵。本節課的設計小船的任務非常明確:第一載重量達到200g,有自己的動力,能把貨物運送到一定距離的目的地。這些要求都可以根據學情進行適當調整。第二,產品設計要在一定成本以內,教師提供材料及其價格,讓學生在設計之初就能關注小船的
設計我們的小船,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6,設計,我們,小船,教案
五年級科學下冊期中達標檢測卷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總分 等級 得分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 1.船在行駛中,__________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 2.小船在行駛中容易偏離方向,讓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必須給它裝上__________。 3.如圖是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條件的實驗裝置圖, 假設圖中所有種子在適宜條件下都可以發芽,將 該裝置放在室溫20的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期中,達標,檢測,答案,謎底
2022年春新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第二單元 船的研究 單元概述 船是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而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船的發展史也是人類科技進步的歷史,體現了人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教學資源和教育價值。 本單元以船的材料、結構、動力等發展演變過程中的重要節點為內容,引導學生在認識、設計、制作船的實踐活動中,初步感知浮力,體驗生產生活需求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以船的演化史為
船的研究,新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研究,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實驗報告 實驗九:制作一個竹筏 實驗材料:筷子、螺母 實驗過程: 1、用筷子做一個竹筏,能穩定地浮在水面;牢固、不散架。 2、實驗測試:用螺母(或鉤碼)測試竹筏的載重量,觀察能裝載幾個螺母。注意不能讓水浸濕螺母。 實驗結論:竹筏(或木排)的底部比獨木舟寬,穩定性更好,載重量更大,彌補了獨木舟的部分不足。 實驗十:用在水中下沉的材料做船 實驗材料:橡皮泥、鋁箔、裝水容器
新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研究,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