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熱脹冷縮 【教材簡析】 本課圍繞物體受冷和受熱的變化設計了三個活動“讓癟的乒乓球鼓起來”“液體也會熱脹冷縮嗎”“觀察銅球體積受冷受熱時的變化”,通過實驗探究氣體、液體和固體受冷或受熱后體積會發生什么變化,歸納得出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應用與拓展“熱脹冷縮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從中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 熱脹冷縮是一種普通的物體
熱脹冷縮,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12,教案設計
2.測量體積 【教材簡析】 本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線設計了3個活動。活動1“哪個杯子能裝的水多”,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感官初度判斷體積的大小,進而建構體積的概念。活動2“測量水的體積”是幫助學生認識量筒,并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和計量單位。活動3“測量胡蘿卜的體積”是讓學生學會測量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并掌握固體體積單位。應用與拓展“自制量杯”,主要是引導學生設計制作簡易量杯,并用該量杯完成簡單的測量任
測量體積,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2,測量,體積,教案設計
18.摩擦力 【教材簡析】 本課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1“感受摩擦力”目的是通過具體摩擦現象,認識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建構摩擦力的概念。活動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目的是通過對問題的猜想,引發學生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應用與拓展“了解摩擦力的應用”目的是了解生活中人們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摩擦力的利與弊。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摩擦力并不陌生,他們有著豐富的感性體驗
摩擦力,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8,教案設計
8.服裝材料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人造材料以及塑料的性能后,進一步探究不同服裝材料的性能。活動1“認識服裝材料”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識別服裝材料。活動2“比較棉布衫和橡膠雨衣的滲水性”意在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不同的服裝材料其滲水性不同。活動3“比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溫性”旨在通過實驗認識不同服裝材料的保溫性不同。應用與拓展“了解不同功能材料的服裝”主要是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了解
服裝材料,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8,服裝,材料,教案設計
10.水和水蒸氣 【教材簡析】 本課以水的三態變化為主線設計了“給水加熱”“減少的水去哪里了”兩個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水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從液態轉變為氣態,從氣態變為液態。應用與拓展“觀察醋的沸騰”旨在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液體都有沸騰現象。 【學情分析】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水,水對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物質。在對一年級下冊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了水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的液體。但是由于受到思維水
水和水蒸氣,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10,水蒸氣,教案設計
13.溶解的快慢 【教材簡析】 本課以科學探究為主線,設計了“猜想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研究攪拌是否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兩個探究活動。通過兩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猜想能加快冰糖溶解的因素,并根據猜想結果設計實驗方案,依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攪拌和溫度能影響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的結論。應用與拓展“溶解的快慢在生活中的應用”旨在開闊學生視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
溶解的快慢,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3,溶解,快慢,教案設計
17.浮力 【教材簡析】 本課按照學生的認識過程,由易到難安排了三個活動。活動1“感受浮力”目的是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建構浮力概念。活動2“石塊在水中受浮力嗎”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可以受到水的浮力。活動3“讓土豆浮起來”是通過改變土豆在水中的沉浮,進一步認識物體沉浮和物體輕重、體積大小之間的關系。應用與拓展“浮力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在彈力一
浮力,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7,教案設計
7.塑料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后,進一步探究塑料的基本性質及廣泛應用。活動1“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的不同,認識到塑料具有輕便、透明、防水、耐磨等優點。活動2“比較塑料手套和棉線手套”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棉線具有較好的透氣性。活動3“塑料瓶遇熱水會怎樣”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比較,認識到塑料遇熱后會變軟,因為它具有可塑性。應用與拓
塑料,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7,教案設計
3.測量質量 【教材簡析】 本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線設計了兩個主要活動。活動1“猜體重”,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感官初步判斷物體的輕重,進而明確比較物體的輕重就是比較物體的質量。活動2“稱量水果的質量”幫助學生認識天平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應用與拓展“稱量水的質量”,主要是引導學生設計稱量一杯水的質量的方案,并用改方案完成稱量任務。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數學
測量質量,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3,測量,質量,教案設計
5.計量時間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習了測量物體長度、體積、質量、溫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另一個基本物理量時間。活動1“學習使用停表”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記錄來認識停表的結構、使用方法及時間的計量單位,初步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停表測量時間的能力,形成科學測量要精確到秒的意識。活動2“做個小水鐘”目的是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制作小水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樹立從不同的視
計量時間,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5,計量,時間,教案設計
16.彈力 【教材簡析】 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1“感受彈力”用生活中常見的可形變物體引導學生親身感受彈力,目的是通過觀察體驗,建構彈力的概念。活動2“研究彈簧彈力的大小”目的是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認識彈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活動3“認識彈簧測力計”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測力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應用與拓展“了解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目的是體現科學與生活的聯系。 【學情分析
彈力,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6,教案設計
冀人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97頁) 目錄: 1 位置和運動 2 運動的方式 3 運動的快慢 4 運動和力 5 運動物體的能量 6 聲音的產生 7 聲音的傳播 8 聲音的高低強弱 9 怎樣聽到聲音 10 噪聲污染 11 電在我家 12 讓燈泡亮起來 13 導體和絕緣體 14 安全用電 15 認識巖石 16 礦物 17 金屬的來歷 18 保護礦產資源 19 太陽與影子 20 地球的形狀 2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1.冰和水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物質的狀態及其主要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通過加熱和冷卻可以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活動1“觀察水結冰現象”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當溫度降到0時水會結冰。活動2“觀察冰的融化”目的是認識到冰受熱后可以變成水。應用與拓展“做創意冰品”讓學生動手利用模具制作各種形狀的冰品,旨在進一步認識冰水之間的轉化。 【學情分析】 學生前面已經認識了物質的三態,并學習
冰和水,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11,教案設計
1. 測量長度 【教材簡析】 本課是單元的起始課,與其他四課之間是并列關系,且又是相對獨立的。本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線,設計了3個活動。活動1“學習使用刻度尺”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關于刻度尺的基礎知識,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方法。活動2“測量身體不同部位的長度”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尺子來測量身高、肩寬、腰圍等,認識和使用更多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活動3“用身體的尺子估測長度”目的是讓學生利用“拃
測量長度,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1,測量,長度,教案設計
24.交通信號燈模擬大比拼(二) 【教材簡析】 本課以工程實踐為主線設計了三個活動。“改進”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分析、編寫程序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編寫不同的程序可以使交通信號燈模型實現多種形式的自動控制。“測試” 的目的是引領學生交流改進后的自動控制交通信號燈模型,并對其程序和裝置的有效性進行測試。“成果” 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根據調研實際生活中的十字路口交通情況,實現并展示自動控制的效果,意識到智能信
交通信號燈模型大比拼二,冀人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科學擂臺,24《交通信號燈模型大比拼二》教案設計,冀人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擂臺,24,交通,信號燈,模型,比拼,教案設計
23.交通信號燈模擬大比拼(一) 【教材簡析】 本課以工程實踐為主線設計了四個活動。“任務”的目的是通過創設觀察交通信號燈的情境,引導學生明確具體的活動任務。“設計” 的目的是引領學生運用點亮小燈泡的知識,分析設計制作交通信號燈模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并通過分析、構思,繪制出交通信號燈模型線路連接方法及外觀的設計方案。“制作” 是按照設計方案準備材料,使用工具制作-一個交通信號燈模型。“展示
交通信號燈模型大比拼一,冀人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科學擂臺,23《交通信號燈模型大比拼一》教案設計,冀人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擂臺,23,交通,信號燈,模型,比拼,教案設計
冀教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全冊共22頁) 1、推力和拉力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 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體驗活動,使學生知道推拉物體時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也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 2.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3.引導學生在表達交流中,能夠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表達。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22
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歷了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邊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進度表
16.礦物 【教材簡析】 本課在學生認識了巖石的表面特征、初步學會了認識巖石的方法后,引領學生進一步認識巖石的組成和礦物的特征。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1“觀察巖石中的礦物”目的通過觀察等活動,指導學生明確巖石與礦物的關系,知道花崗巖、砂巖和大理巖的基本礦物組成。活動2“認識礦物的特征”旨在通過實驗等活動,引領學生掌握礦物在硬度、顏色、透明度、光澤、條痕、磁性等方面的特征。應用與
礦物,冀人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4.16,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