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3課 四季的形成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四季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標:能利用實驗探究四季的變化。 情感目標:能對四季的變化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變化是怎樣形成的。 難點:能根據實驗現象推理四季形成的原因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地球儀、視頻資料、臺燈、圭表模型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
四季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四季,形成,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5.18建筑物的系統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了“認識建筑物的系統”一個活動,目的是通過調查、觀察、采訪讓學生了解建筑物由結構系統、供水系統、采光系統、供暖系統等組成,認識每個系統的功能及組成部分。應用與拓展“調查智能家居”目的是通過閱讀、調查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物聯網,智能家居的原理及功能,使學生感受到科技進步給家居帶來的影響,體會到智能家
建筑物的系統,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5.18,建筑物,系統,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3.8生物的啟示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很多發明都能夠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大自然能給人類很多啟示之后,進一步引領學生認識什么是仿生。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顒?“蒼耳的啟示”目的是通過實驗、觀察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仿生;活動2“各種各樣的仿生”旨在通過搜集資料、觀察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仿生的類型、特點及其作用
生物的啟示,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3.8,生物,啟示,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4.11太陽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了“龐大的太陽系”一個活動,目的是通過觀察模型、閱讀資料讓學生認識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每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及大小。應用與拓展“尋找彗星”目的是引領學生通過閱讀資料等活動,了解太陽系中的另一種天體-彗星的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搜集證據、分析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太陽系,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11,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1.1晝夜的形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低年級學生認識了太陽的東升西落之后,進一步認識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交替與天體東升西落現象。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顒?“探究地球的運動”目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自轉及自轉的方向和周期?;顒?“模擬晝夜的形成”意在通過實驗、觀察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晝夜是怎樣形成的。應用與拓
晝夜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1,晝夜,形成,教案
第8課 生物的啟示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蒼耳具有什么特點。 能力目標:認識什么是仿生。 情感目標:能對仿生的發明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什么是仿生。 難點:生活中有哪些是仿生物品。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放大鏡、蒼耳、毛衣、尼龍粘扣、視頻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 引導:1948 年
生物的啟示,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生物,啟示,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1.2地球、月球和太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地球自西向東繞著地軸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與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之后,進一步認識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和相對運動方式。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1“認識地球、月球和太陽”目的是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和地球的公轉、月球的公轉和自轉?;?/p>
地球、月球和太陽,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2,地球,月球,太陽,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4.14探索宇宙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浩瀚的宇宙之后,進一步認識人類借助探索宇宙的各種工具探索宇宙的歷史。本課按照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設計了兩個活動?;顒?“制作自己的望遠鏡”目的是通過閱讀、制作等活動,指導學生了解望遠鏡發展的歷史和作用?;顒?“了解宇宙探測器”意在通過查閱資料等活動,引領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宇宙探測器及其功能。應用與拓
探索宇宙,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14,探索,宇宙,教案
第12課 美麗的星空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列舉出幾種星座。 能力目標:能根據北極星辨別方向。 情感目標:能對美麗的星空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在夜晚觀察星座。 難點:根據北極星辨別方向。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圖片、圖、手電筒、筆、黑色紙、橡皮筋剪刀、針、視頻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
美麗的星空,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2,美麗,星空,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2.4認識科技革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了解了制造技術、運輸技術、建筑技術、能源技術、生化技術、通信技術的產品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重大發明和技術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本課設計了一個主要活動“認識科技革命的影響”,目的是通過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科技革命以及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自然環境
認識科技革命,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2.4,認識,科技,革命,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4課 認識科技革命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不同時代有什么工具及其特點。 能力目標:能說出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 情感目標:能對科技革命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不同時代的科技發明。 難點:認識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來的哪些影響。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視頻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
認識科技革命,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認識,科技,革命,教案
第11課 太陽系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太陽系的組成。 能力目標:能說出八星行星由近至遠的順序。 情感目標:能對太陽系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太陽系是由什么組成。 難點:了解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圖片、太陽系模型、視頻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 引導:很久以前
太陽系,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1,教案
小學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1課 晝夜的形成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能說出地球自轉的特點。 2. 能解釋地球晝夜交替的現象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晝夜交替現象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地球自轉的特點 難點: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原因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地球儀模型、視頻資料、手電筒、旋轉椅、橡
晝夜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晝夜,形成,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4.13浩瀚的宇宙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太陽系之后,進一步認識銀河系和宇宙。本課設計了“認識銀河系和宇宙”一個活動,目的是通過觀察、閱讀、游戲等讓學生認識銀河系的形狀、大小和組成,了解宇宙的特點及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和宇宙之間的關系。應用與拓展“制作星系圖片相冊”旨在引領學生通過閱讀、制作等活動,進一步認識美麗的星系。通過本課的學習
浩瀚的宇宙,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4.13,浩瀚,宇宙,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1.3四季的形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地球自轉和公轉之后,進一步認識地球公轉帶來的四季變化。本課設計了一個主要活動“探究四季的形成”,目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有關。應用與拓展“觀測影子的長短變化”旨在引領學生通過閱讀、制作、觀測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正午時物體影子在不同季節有規律的變化。通過本
四季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3,四季,形成,教案
第6課 空氣污染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空氣污染的原因。 能力目標:能說出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 情感目標:能對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難點: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圖片、視頻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
空氣污染,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第9課 漂浮的船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某些物品漂浮能力的強弱。 能力目標:能簡單的敘述船的發展過程。 情感目標:能對船在水上漂浮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某些物品漂浮能力的強弱。 難點:了解船為什么能在水上漂浮著。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軟陶泥、木頭、塑料、鐵、橡皮泥、水槽、圖片、視頻資料。 四、教學過
漂浮的船,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漂浮,教案
7 蝙蝠與雷達 一、填空。 1.( )能夠在夜晚捕食昆蟲,( )能夠掛在動物的皮毛上四處為家,( )能夠在水中自由地游動( )能給人們帶來啟示。 2.( )能夠在夜晚靈活地捕食昆蟲。( )能夠遠距離敏銳地捕獲目標信息。 3.18世紀前后,科學家就曾做過實驗,蒙上( )的蝙蝠依然能夠飛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 )、封住它的(
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7+蝙蝠與雷達,課時練習題含答案,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蝙蝠,雷達,課時,練習題,答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3.7蝙蝠和雷達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主要活動?;顒?“蝙蝠捕食的奧秘”目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蝙蝠靠超聲波進行捕食的過程?;顒?“雷達與蝙蝠”目的是通過閱讀、查閱資料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發明、發展的過程。應用與拓展“制作簡易照相機”目的是通過制作、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了解照相機與眼睛結構
蝙蝠和雷達,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3.7,蝙蝠,雷達,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7課 蝙蝠與雷達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蝙蝠在夜間飛行自如的原因。 能力目標:能說出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系。 情感目標:能對雷達的發明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蝙蝠是怎樣在夜間飛行自如的。 難點:了解雷達的工作過程。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圖片、視頻資料、超聲波傳感器、超聲波測距儀、飛蟲模型等。 四、教學
蝙蝠與雷達,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蝙蝠,雷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