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安排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
冀人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
冀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題 一、牢記知識,我會填空。(19 分) 1.一般物體都能( )光。 2.人體的器官復雜而精密,在( )的指揮下,人體器官有條不紊地運轉和工作著。 3.( )可以讓身體得到休息和恢復,( )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時間長了會導致( )計出,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4.德國科學家( )提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答案
冀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中測試題 一、牢記知識,我會填空。(24分) 1.空氣是由( )混合而成的。其中( )可以支持燃燒,大約占空氣體積的( );其他不支持燃燒的氣體主要是( ),大約占空氣體積的( );此外,還有少量的如( )、水蒸氣等其他氣體。 2.蠟燭燃燒時生成了(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中,測試,答案
第一學期期中檢測 五年級科學(冀人版) 滿分:50分;進度:第113課 親愛的同學,如果把這份試卷比作遼闊的大海,那么,我們現在啟航,依靠你 的自信和智慧,乘風破浪,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分 得分 一、精彩補白。(每空2分,共22分) 1.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 )注意力不集中。 2.飲食不均衡
冀人版五,年級,第一,學期,科學,期中,檢測,答案
第三單元地球劇烈變化 “地球劇烈變化”單元屬于地球和宇宙科學領域的內容。本單元是在中年級學生認識了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等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地球內部構造、地殼運動及其產生的災害現象。 本單元以“變化”為主線,通過觀察、實驗、制作、閱讀等活動,指導學生先了解地球表面山脈的形成,再認識地球內部由三個圈層構成;然后認識地震、火山噴發的成因及抗震防災的基本常識;最后認識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地表,探秘,教案
第二單元健康與生活 “健康與生活”單元屬于生命科學領域。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人體有感覺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之后,進一步認識人體器官的特點與功能,知道保護人體器官的方法。 本單元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設計等活動,先引導學生認識人體感官受到某些環境刺激時的反應和“刺激與反應”的作用以及學習保護感官的方法;再引導學生認識腦的功能及學習腦的保護方法;最后引領學生了解生活習慣和生存環境對人體健康產生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刺激,反應,教案
8.環境與健康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列舉噪聲、霧霾、污水等常見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2.能舉例說出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 3.能舉例說出應對環境污染,保護身體器官的方法。 4.能說出生活中的危險源,能識別常見危險標識。 科學探究 1.能從“倫敦煙霧事件”中提出關于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問題。 2.能通過上網、采訪、調查等方式獲取信息。 3.能對生活中的環境污染現象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環境,健康,教案
3.變色游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物體變色后有新的物質生成。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變色游戲的原理。 科學探究 1.能從物體變色的現象中提出探究性問題。 2.能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物體變色現象的信息。 3.能用科學語言、圖表記錄、整理實驗現象,表述探究結果。 4.能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式得出實驗結論。 科學態度 1.能對變色現象的原因表現出濃厚的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變色,游戲,教案
3、變色游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物體變色的現象,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出變色游戲原理,體會到有些物質的變化會生成新物質。 過程與方法: 能按照要求,結合科學在線,探究蘋果變色的原因。能舉出2個以上的實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其他變色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實驗中感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過程。能與其他同學合作進行研究,愿意交流自己的研究結果 教學重點:認識物體變色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3,變色游戲教案,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變色,游戲,教案
冀人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期中測試卷 一 二 三 總分 一、選擇題(每題1分,計20分) 1、 右圖表示的是空氣中不同成分的多少,不同顏色表示不同成分,格數表示數量。代表的是( ) A、 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其它氣體 2、蠟燭燃燒實驗中,你支持的觀點是( ) A、空氣能支持燃燒,但空氣不是由多種氣體混合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中測試卷含答案,年級,上冊,科學,期中,測試,答案
期末測試卷(十一)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分 得分 一、認真思考巧填空。(18分) 1.進行對比實驗時,每次只改變 個條件,才能保證實驗的科學合理。 2.噪聲污染:損害 ,造成聽力下降。影響 ,使人脾氣暴躁,心情沉悶。影響 。 3.絕大多數地震是由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試題,答案
17 彩虹的形成 1、 教學目標 1、 知道彩虹的形成與陽光和水有關,會制造彩虹 2、 能用三棱鏡觀察太陽光是由幾種不同顏色的光構成。 3、 能通過實驗探究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4、 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了解牛頓發現“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過程。 5、 通過七色板的制作,了解七色光能合成白光 6、 在活動中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彩虹的形成,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17,彩虹,形成,教案
15、 光的傳播 1、 教學目標 1、 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 能設計實驗驗證光的直線傳播 3、 利用光直線傳播的原理制作針孔“照相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研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 難點:制作針孔照相機,體驗小孔成像的秘密學準備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蠟燭、手電,吸管、中間有孔的紙板、紙屏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與問題 出示情景圖片:清晨,一縷陽光
光的傳播,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15,傳播,教案
光的傳播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光的傳播是冀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光”單元的內容。本課從光與我們生活的環境導入,設計了“尋找光源”、“探究光的傳播路線”兩個活動。通過“尋找光源”,幫助學生認識許多物體能發光,啟發學生對發光的物體進進行簡單分類。通過“探究光的傳播路線”活動,引導學生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并啟發學生用其它材料設計實驗,來進一步驗證光的直線傳播。 學生分析: 光是我們生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15.,傳播,教案
15.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1.能認識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能說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科學探究 1.能從一道道光束現象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能從光束現象中,提出有針對性的假設。 3.能根據假設設計多種實驗方案。 4.能通過實驗、觀察獲取光在空氣中傳播的事實。 5.能用記錄表等方式記錄整理實驗現象。 6.能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并判斷結論與假設是否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15.,傳播,教案
第十八課時 摩擦力 教學目標: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摩擦現象發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的現象 3.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與壓力的大小有關,也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4.知道減小或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5.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6.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 7.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8.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9.了解摩擦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8.,摩擦力
承德圣繼學校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授課人: 主備人: 授課時間:2019年 月 日 課 題 第17課 浮力(2) 教學目標 1、 能從日常的生活中提出探究性問題。 2、 能根據問題進行假設,并能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3、 能對探究浮力大小產生興趣。 4、 能說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難點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7、浮力,冀教版,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7,浮力
承德圣繼學校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授課人: 主備人: 授課時間:2019年 月 日 課 題 第16課 彈力 (2) 教學目標 1、 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彈力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2、 能說出彈簧彈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 能在使用圓珠筆的過程中,提成探究性的問題。 4、 能對探究彈力產生興趣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6、彈力2,冀教版,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6,彈力
氣象災害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常見的氣象災害的特點。 2能舉例說出常見的氣象災害造成的危害和防災自救方法。 科學探究 1能從氣象災害的觀察中,提出可探究的問題。 2能通過觀察、閱讀等方式獲取氣象災害的信息。 3能利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結論。 4能采用資料卡、宣傳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論。 科學態度 1能在探究過程中與人交流、分享自
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8.氣象災害,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8.,氣象,災害
圓珠筆 【教材分析】 本課的目的讓學生認識所使用的圓珠筆的構造,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圓珠筆的構造; 2探究了解圓珠筆的功能; 3圓珠筆在身邊所起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在課堂中運用通過動手實驗,來了解圓珠筆的構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具體的實例操作,使學生了解圓珠筆這一工具,并在日后更好地使用
冀人版,一年級,下冊,科學,14,圓珠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