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確定位置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能積極參與描述位置的活動,表現(xiàn)出積極的探究興趣。 2、能在描述位置的活動中大膽發(fā)言,運用方向詞語和遠、近、排、列等詞語進行描述。 3、能在描述位置的探究活動中,通過真實體驗發(fā)現(xiàn)描述位置需要方向,距離和參照物三個要素。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描述位置的活動中歸納出描述位置的方法,并能應(yīng)用到生活當中去。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得出確定位置的三個要素是參照
確定位置,冀人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確定,位置
尋找螞蟻的家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 2、能夠主動參與觀察活動,了解螞蟻的家的特點。 3、了解更多生活在土壤里的動物。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讓學生懂得愛護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 難點 了解更多生活在土壤里的動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出個謎語,大家來猜一猜謎底是什么。 (螞蟻)出
尋找螞蟻的家,冀人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尋找,螞蟻
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第13課教學設(shè)計 制作校園模型(一) 教學內(nèi)容 制作校園模型(一)是冀教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最后一單元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會描述方向、確定位置的簡單方法的基礎(chǔ)上的拓展延伸,學以致用。本課以校園里的建筑物為研究對象,共有4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環(huán)節(jié)1“任務(wù)”,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描述清楚校園,得出可以制作校園模型。環(huán)節(jié)2“觀察”,指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校園,了解各個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環(huán)節(jié)3“交流
制作校園模型一,冀人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3,制作,校園,模型
改變物體的形狀 教材分析 力與運動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因果關(guān)系之一,“力與形變”屬于物質(zhì)科學領(lǐng)域中的“運動和力”范疇,本單元引領(lǐng)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活動感受和建構(gòu)推力和拉力,從而認識到力作用于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第二課“改變物體的形狀”通過改變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也為科學擂臺里制作校園模型提供知識和技術(shù)支持。 學情分析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
改變物體的形狀,冀人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案,改變,物體,形狀
冀人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炎熱的夏天”教學設(shè)計 一、教材分析 “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春和夏”的第6課。本課的重點是夏季的天氣的特點,以及炎熱的夏季對人們的生活及動植物的影響。 本課由兩個活動組成。活動1是“夏天的天氣”。天氣是夏季特點中的觀察重點。在四季中,夏季的天氣變化最多,不僅表現(xiàn)在變化的種類,也表現(xiàn)在變化的頻率上,而且這些變化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造成
炎熱的夏天,冀人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炎熱,夏天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檢測試題 時間60分鐘 總分100分 一、填空題(30分,每空2分) 1. 溫濕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 在宇宙中,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_________。 3. 陽光照射到地面,_________與_________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 4. 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_________,我們可以用竹篾和手電簡來模擬。 5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檢測,試題,答案
承德圣繼學校三年級科學教學設(shè)計 授課人: 主備人: 授課時間:2019年 月 日 課 題 第16課 彈力 (2) 教學目標 1、 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彈力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2、 能說出彈簧彈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3、 能在使用圓珠筆的過程中,提成探究性的問題。 4、 能對探究彈力產(chǎn)生興趣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6、彈力2,冀教版,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6,彈力
第十八課時 摩擦力 教學目標: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的現(xiàn)象 3.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與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也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4.知道減小或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5.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6.推測、設(shè)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guān)系。 7.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8.形成認真實驗、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的科學精神。 9.了解摩擦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8.,摩擦力
承德圣繼學校三年級科學教學設(shè)計 授課人: 主備人: 授課時間:2019年 月 日 課 題 第17課 浮力(2) 教學目標 1、 能從日常的生活中提出探究性問題。 2、 能根據(jù)問題進行假設(shè),并能根據(jù)假設(shè)設(shè)計實驗方案。 3、 能對探究浮力大小產(chǎn)生興趣。 4、 能說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yīng)用。 重點難點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7、浮力,冀教版,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7,浮力
圓珠筆 【教材分析】 本課的目的讓學生認識所使用的圓珠筆的構(gòu)造,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圓珠筆的構(gòu)造; 2探究了解圓珠筆的功能; 3圓珠筆在身邊所起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在課堂中運用通過動手實驗,來了解圓珠筆的構(gòu)造。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具體的實例操作,使學生了解圓珠筆這一工具,并在日后更好地使用
冀人版,一年級,下冊,科學,14,圓珠筆
氣象災害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常見的氣象災害的特點。 2能舉例說出常見的氣象災害造成的危害和防災自救方法。 科學探究 1能從氣象災害的觀察中,提出可探究的問題。 2能通過觀察、閱讀等方式獲取氣象災害的信息。 3能利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結(jié)論。 4能采用資料卡、宣傳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jié)論。 科學態(tài)度 1能在探究過程中與人交流、分享自
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8.氣象災害,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8.,氣象,災害
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力與形變”、 “春和夏”、“土壤與動植物”、“位置與方向”和“我們的校園”五個單元組成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本冊共有14課:推力和拉力、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伸縮的橡皮筋筋、春天來了、做個綠色小使者、炎熱的夏天、尋找螞蟻的家、給小草安個家、種豆子、描述方向、確定位置、做個小導游
冀教版,小學,科學,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zhì)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chǔ)。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nèi)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huán)境、社會、技術(shù)(STSE)的聯(lián)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本冊教材引入專題
冀人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進度
冀人版科學四年級下冊 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表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nèi)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huán)境、 社會、技術(shù)的聯(lián)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nèi)容。教材包括六個單元:土壤和水、植物的生長與繁殖、動物的生長與繁殖、愛護身體、科技改變生活、我家的小菜園。根據(jù)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yǎng):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
冀人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
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解讀 一年級下冊由“我們周圍的物體”和“動物”兩個單元構(gòu)成。“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有7個教學內(nèi)容,分別是1.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2.誰輕誰重、3.認識物體的形狀、4.給物體分類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青島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guān)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yīng)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
青島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安排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nèi)容生動
冀人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
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 一單元土壤和水 1土壤中生長著大樹、小草,還生活著很多小動物。 2、土壤中既有非生物,也有生物。 3、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zhì)。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zhì)、有機質(zhì)、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 4、土壤中含有水,加熱后玻璃片上會出現(xiàn)小水球;土壤中有空氣,將干燥的土塊兒放入水中,會產(chǎn)生氣泡。 5、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深耕、合理輪作。 6
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總結(jié)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小學生擁有活躍的思維并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根據(jù)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此階段的課程內(nèi)容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迸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lián)系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
新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0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和以往的四年級學生相比,這一屆四年級顯得與眾不同,因為他們是伴隨科學新教材共同學習成長的。 通過上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在進行觀察、記錄、實驗、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受年齡的限制,學生的思維依舊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
新版,冀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