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古代印度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古代印度發展的基本線索;知道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并了解它對印度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了解佛教的創立及傳播;通過對種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對歷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識讀地圖古代印度,獲取有效歷史信息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賞古代印度人民的創造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印度的種姓制度;佛教的興起 教學難點:印度的
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3課,古代印度,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古代,印度
第四單元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第11課古代日本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6世紀前日本的狀況;能簡單說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簡述大化改新的內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認識武士道的實質 過程與方法 討論:中日交往是從何時開始的,在什么朝代雙方往來相當密切?那時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養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
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11課,古代日本,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11,古代,日本
第8課西歐莊園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了解莊園的領主與佃戶、莊園法庭等重要史實,了解西歐莊園生活,初步理解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提高對歷史問題的闡釋能力 過程與方法 師生共同探討莊園領主與佃戶的生產生活狀況;結合教材“相關史事”中莊園法庭的記錄,正確理解莊園法庭的運行特點和作用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理解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變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8課,西歐莊園,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西歐,莊園
第12課阿拉伯帝國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簡單說出伊斯蘭教產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實講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認識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中的作用;了解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伊斯蘭教產生和阿拉伯國家興起的歷史背景的了解,學習從經濟基礎、社會環境認識歷史現象的方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阿拉伯地區是當今世界多極化政治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
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12課,阿拉伯帝國,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12,阿拉伯,帝國
第一單元古代亞非文明 第1課古代埃及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過程與方法 觀察古埃及地圖,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羅河對古埃及農業和文明等方面的影響;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關于金字塔的知識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認識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國王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又是古埃及勞動人民用智慧和勤勞創造的世界奇跡
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1課,古代埃及,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古代,埃及
第15課探尋新航路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觀條件,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大發現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掌握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比較并正確認識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結果,感受歷史發展的對立統一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圖等進行動態情景演示,加強學生對抽象歷史知識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新航
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15課,探尋新航路,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15,探尋,航路
第6課 戊戌變法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公車上書的時間和主張;識記維新派創辦的報刊及宣傳的維新思想;理解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康、梁的理論學說和維新活動的分析,學習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過分析和評價光緒 盟帝頒布的一系列變法詔書的主要內容,變法的歷史意義以及變法失敗的原因,讓學生初步學習辯證地、全面地認識歷史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戊戌變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6課,戊戌變法,教案,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
第13課 五四運動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經過、口號等基本情況;掌握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和重要意義;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探究,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學生自主搜集資料,設置場景及相關問題,角色表演,探討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加深對五四運動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13課,五四運動,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13
船的歷史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1課。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隸屬于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技術與工程領域,指向以下3個主要概念: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 本單元共七課,前五課圍繞船的材料、結構、動力等內容
船的歷史,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2.1,歷史,教案
期中達標檢測試卷 第五、六單元 時間4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有關我國的位置和疆域描述正確的是 C A我國地跨寒、溫、熱三帶B我國位于亞洲西部,太平洋東岸 C我
歷史與社會,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社會,2020,初中,期中,達標,檢測,試卷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共18頁)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隋朝的統一(隋朝的特點:繁榮卻短命)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 3、隋朝統一全國的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4、隋朝的強盛: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18
第9課 辛亥革命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西起義、廣州起義、武昌起義;知道徐錫麟、秋瑾以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跡;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資料,讓學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通過歷史史料的解讀與分析,培養學生解讀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全面的認識和看待歷史事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跡的講述,讓學生認識到中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9課,辛亥革命,教案,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
8下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教學設計 課型:新 課 課時:1課時 課前:分析準備 教學目標 學情教情分析 經濟體制改革屬于統編版八下第三單元的第二課,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表現。該主題屬于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的歷史,是中國現代史學習中重要的一課,尤其是農村城市的改革打破了舊有體制的束縛,推動了中國全面改革浪潮,其意義非常深遠。 從課程內容上來看,本課的三個子標題之間是按照時間順序層層推進,最后社會主義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教案,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
第七單元第1課工業革命練習 一、 選擇題 1.傳說他小時候曾用布把壺嘴堵死,看到蒸汽的力量把壺蓋沖開。這一現象激發了他的探索精神。這里描述的“他”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爾頓 D.史蒂芬孫 2.馬克思說“蒸汽大王在前一個世紀翻轉了整個世界,現在他的統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種更大得無比的革命力量電力的火花將取而代之。”這一“革命力量”帶來的影響不包括( ) A.改變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社會,7.1,工業革命,練習
人教版初中歷史全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上冊)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課 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納匯總
第11課 填充顏色 一、教材分析 “填充顏色”一課是畫圖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知識,屬于信息加工與表達模塊教學范疇。本課是對前面畫圖知識的延伸,同時又為學習后面畫圖程序中其他工具的使用奠定了基礎。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畫圖界面,知道了每個工具的名稱,會打開畫圖程序,會保存圖像文件,會調整畫布大小,會用刷子、鉛筆等工具畫出簡單的圖形,更會使用“撤銷命令”。根據學生的掌握
填充顏色,蘇科版,三年級,信息技術,11,填充,顏色,教學,設計
2017-2018中考歷史復習資料初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人教版初中歷史全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上冊)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課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a037,中考,歷史,復習資料,初中歷史,知識點,大全,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