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方向 【教材分析】 教材中設計了“描述方向”和“找文具”兩個探究活動。通過這兩個活動,引導學生能根據不同參照物描述同一物體所在的方向;能根據同一參照物判斷和描述不同物體所在的方向。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太陽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并掌握了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描述方向。這些都為本節課學
描述方向,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0,描述,方向
推力和拉力 【教學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第一課,這一課主要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利用活動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推力和拉力。教材先通過玩水槍的場景展開,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推和拉。然后,讓學生交流對推、拉的感受與了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推力和拉力的概念。進而通過“誰動了”活動,進一步達成知識目標:“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教學目標】 1教師的指導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推力和拉力,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推力,拉力
制作校園模型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小學科學課程要求必須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小學科學學習的特點,強調以兒童的認知經驗為出發點,提出并探究科學問題,通過個人建構和社會建構獲得科學知識和經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教學活動、作業、評價等方面給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并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大自然、網絡和多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學習。 2、 教學背景分析
制作校園模型二,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4,制作,校園,模型
種豆子 【教學目標】 1了解豆子的種植過程。 2通過對照實驗,知道植物生長需要水和陽光。 3學會觀察植物生長,會寫種植日記。 【教學重點】 1了解豆子的種植過程。 2通過對照實驗,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 【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植物生長,會寫種植日記。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展示:各種豆子的植物和果實。 師:豆子好看又好吃,我們能自己種豆子嗎? 生:好。 二、種豆子的過程 師:那么,種
種豆子,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豆子
做個小導游 【教學目標】 1能描述目標場所的具體位置。 2能制定并描述到達目標場所的路徑。 3評價路徑的遠近。 【教學重點】 1能描述目標場所的具體位置。 2能制定并描述到達目標場所的路徑。 【教學難點】 能制定并描述到達目標場所的路徑。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班級要到公園的牡丹園參觀,小紅因為有事來晚了,現在她在銀杏林迷路了,不知道牡丹園怎么走,你有什么辦法能幫幫她? 生:各抒己見
做個小導游,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2,做個小,導游
做個綠色小使者 【教學目標】 1了解植樹節的由來,知道植樹的步驟。 2具備環境和動植物保護意識,爭做綠色小使者。 3珍惜動植物資源。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植樹節的由來,知道植樹的步驟。 2具備環境和動植物保護意識,爭做綠色小使者。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 展示: 陽春三月 宋 程安仁 陽春三月天氣新, 湖中麗人花照春。 滿船羅綺載花酒, 燕歌趙舞留行云。 師:這首詩說的是什么時間? 生:三
做個綠色小使者,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綠色,使者
春天來了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積極參加“找春天”的活動,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2通過觀察、感受,發現春天的主要特征。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欣賞大自然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感受,發現春天的主要特征;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欣賞大自然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力、感受力
春天來了,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春天
第五單元運動與力 第一課誰在運動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知道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作物體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作直線運動,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作曲線運動。 2.科學探究 能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相對參照物位置的變化是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能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模擬小車運動,會使用工具測量長度、時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1,誰在運動,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1,運動
第五課噪聲控制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知道保護聽力的方法。 2.科學探究 會利用分貝儀測量周邊的聲音環境,會利用多種方式展開關于噪聲的來源與危害的調查,能依據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噪聲方案。 3.科學態度、STSE 理解噪聲對我們的傷害,在日常行為中學會注意約束自己,盡量避免制造噪聲,增強環保意識,保護聽覺。 理解科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5,噪聲控制,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5
第二單元消化與呼吸 第一課我們的消化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人體的消化道是一條很長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和肛門。胃和腸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 人體的消化道像一部機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維持我們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透過小腸腸壁經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器官。 2.科學探究 在已有經驗基礎上,通過感官觀察人體消化道模型,描述組成人體消化道的器官。 用直觀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1,我們的消化,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1,我們,消化
第五課怎樣測量力的大小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力有大小,力的大小可以使用測力計進行測量。 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表示。 2.科學探究 會正確使用測力計,懂得測力計的工作原理,能測量它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 3.科學態度、STSE 樹立細致、嚴謹、有序的科學研究態度。了解科學技術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測力計、鉤碼、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5,怎樣測量力的大小,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5,怎樣,測量,大小
第三課自制日晷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陽投影方向測定、劃分時刻的重要工具。 2.科學探究 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變化的規律制作簡易的日晷進行計時,了解日晷的發明過程。 3.科學態度、STSE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計時表現出探究興趣。 感受到日晷給古代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對古人的研究成果產生敬佩之情。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日晷模型的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3,自制日暑,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3,自制
第六課摩擦力與物體的運動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在桌子上拉木塊時,木塊與桌子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木塊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當拉力大于摩擦力時,木塊才會運動。木塊由運動到靜止,也是摩擦力的作用。 用測力計緩慢地水平勻速拉動木塊,測得的拉力大小就是木塊在桌面上運動 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科學探究 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物體運動的具體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中對現象產生的原因提出假設。 通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6,摩擦力與物體的運動,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6,摩擦力,物體,運動
第四課探索月球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月球表面有環形山,有巖石,有月海(月球月面上比較低洼的平原)等。 知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揭示的月球秘密會越來越多。 2.科學探究 能通過科學閱讀,搜集相關探月信息,處理信息,獲得關于月球表面概況的知識。 3.科學態度、STSE 對探索月球的秘密有興趣,愿意討論分享。 由衷贊嘆人類探索月球的成果,具有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4,探索月球的秘密,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4,探索,月球,秘密
第二課陽光下影子的變化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會隨著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2.科學探究 能觀察和記錄一天中不同時段和一段時間內陽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描述影子變化的規律。 3.科學態度、STSE 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并堅持觀察和記錄。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尺子、皮尺、橡皮泥、鉛筆、指南針、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2,陽光下影子的變化,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2,陽光,影子,變化
第六單元我們的小車 第一課設計制作小車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工程的關鍵是設計。 工程設計需要考慮可以利用的條件和制約因素,并不斷改進和完善。 2.技術與工程 能明確表達制作小車的需求和目的。 能根據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設計小車,并不斷改進自己的設計。 能考慮制約的因素,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小車。 3.科學態度、STSE 能以事實為依據,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 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6.1,設計制作小車,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6.1,設計,制作,小車
第二課改進小車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改變輪軸的光滑度和左右距離、小車的重量等方法可以改變小車的運動狀態,影響小車的運動效果。 2.技術與工程 能對試車時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改進計劃,并通過多次調試予以完善。 通過測試,能夠做好記錄并正確表達需要改進小車的理由。 3.科學態度、STSE 測試中能如實記錄,針對小車存在的問題,懂得反思,能多角度提出改進方案,具有創新與合作意識,能克服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6.2,改進小車,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6.2,改進,小車
第三課在地球上看月球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農歷每月月相的主要變化是從新月開始,依次是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滿月、虧凸月、下弦月、殘月,這種變化每月重復,這就是月相變化的規律。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 2.科學探究 能長期觀察月相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分析處理所記錄的信息,從中發現月相變化規律。 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利用給定的材料完成月相變化的模擬實驗,驗證月相變化規律。 3.科學態度、ST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3,在地球上看月球,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3,地球,月球
第四單元地球與月球 第一課地球的故事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 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 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2.科學探究 搜集、閱讀有關地球形狀的資料,作出假設,分析推理并進行模擬實驗,經歷人類對地球形狀探索的簡約的認識過程。 3.科學態度、STSE 樂于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科技史,尊重前人的努力。 具有基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1,地球的故事,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1,地球,故事
第四課怎樣讓物體動起來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彈力、浮力都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舉例說明給物體施加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2.科學探究 在探究讓小球動起來的活動中觀察、分析、比較、抽象出讓小球動起來的共同點。 進一步研究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觀察并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進行分析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4,怎樣讓物體動起來,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4,怎樣,物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