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填空題 是10課 1.地球上千姿百態的生物,既(彼此獨立),又(相互依存)。 2.蜜蜂總是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這是它們在采集(花粉)與(花蜜)。 3.蜜蜂全身長滿(細毛),當蜜蜂飛落在花朵上吸取花蜜時,它毛茸茸的腿上和身上就會粘滿(花粉)。當蜜蜂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時,便可將一朵花的花粉(傳播)給另一朵花。 4.在觀察蜜蜂時,不要用(手)直接捕捉蜜蜂,以防(蟄傷)。透明的玻璃瓶
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03,單元,知識點,總結
三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 1、動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長、能繁殖,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水和營養。毛絨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長,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營養。非生物有些是人類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2、機器人并不具備的生命現象,如沒有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是生物。 3、小草和大樹在形態上都有各自的特點,有的大,有的小,但它們都有根、莖、葉、花、種子等器官。 4、植物的
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總結
第四單元 填空 第14課 1.柳樹枝條在風中飄蕩,湖面被風吹起了波浪這都是由于(風)的存在。 2.風是由于(空氣的流動)形成的。 3.空氣變熱后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補充過來,從而形成了(風) 第15課 1.表示空氣的(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叫作氣溫,(溫度計)是測量氣溫的工具。 2.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在一天內的氣溫是(不一樣)的。 3.在測量時,要仔細觀察氣溫計的(量程
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04,單元,知識點,總結
粵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基礎知識 第一單元認識大自然 第一課走進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脈、海洋,還有瀑布、花、草、天然石拱、枯葉蝶、豬籠草、魚等。 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流星、火山、彩虹等。
粵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期末知識點總結,粵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
第三單元能量知識總結 一、電和磁 1. 通電的導線會產生磁性。 2. 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偶然讓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指南針發生了偏轉。電流越大,偏轉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針的偏轉方向和電流
能量,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知識,總結
第二單元光知識總結 一、光和影、陽光下的影子 1. 像電燈這樣自已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我們生活中的光源有日光燈、太陽、螢火蟲等。 2. 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 3. 像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
教科版,小學,科學,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總結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知識點 第一單元知識點 1. 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用直尺測量筆的長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線與筆的一端對齊。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數值和單位。 2
冀人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知識點,總結
專注素養 探究學習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四年級科學教學總結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設計理念與國家課程改革的三個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高度一致。而這屆學生一二年級沒有學過科學,對科學課程的重視不足,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探究學習的學生比較少,缺乏與年齡相符的科學思維,比較習慣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在本學期的科學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重視科學
四年級科學教師教學總結
課程基本信息 課例編號 學科 科學 年級 一年級 學期 秋季 課題 總結回顧 教科書 書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科學 一年級 上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5月 教學人員 姓名 單位 授課教師 指導教師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1. 學會利用五種感覺器官,觀察物體的不同特征,如眼可以觀察出物體的顏色、形狀、 大小等;鼻能聞出物
人教鄂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總結,回顧,教學,設計
教科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 1.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地球家園中有:草原、森林、山脈、巖石、沙漠、水、動物等 地球之外有:日月星辰 地球為人類生存提供各種自然資源,包括空氣、水、土壤、巖石、礦物,金屬 和能源 地球家園中的各種資源物質都有其獨持的作用,缺一不可 地球家園中的事物有天然的和人造的兩類 天然的可分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比如森林、草、動物,非生物比如山脈、巖石、 沙漠、水、土壤 人造的比
教科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知識點,總結
1、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2、 1、 ()、()、()、()。 2、 ()()()()。 3、 。 3、 1、
一年級科學上冊素材-期末復習知識點總結,蘇教版,一年級,科學,上冊,素材,期末,復習,溫習,知識點,總結
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 一單元土壤和水 1土壤中生長著大樹、小草,還生活著很多小動物。 2、土壤中既有非生物,也有生物。 3、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 4、土壤中含有水,加熱后玻璃片上會出現小水球;土壤中有空氣,將干燥的土塊兒放入水中,會產生氣泡。 5、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深耕、合理輪作。 6
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日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日晷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四學制)三年級上冊太陽和影子單元的最后一個課時。本課的學習活動在前期科學學習的基礎上以 “古人是怎樣利用太陽計時的?” 創設問題情境,并以問題導向,充分激發學生好奇心,同時提示學生需要準備的學習材料“手表、長卷尺、手電筒、橡皮泥等” 準備研究材料,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思考古人計時的方法,明確本課探究主題;提示學生做好學習思想、材料等方面的準備,便
日晷,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11,教學,設計
青島版小學科學三下1.3日晷教案 課題 日晷 單元 一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教材 分析 日晷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三年級下冊太陽和影子單元的第三課時。本課內容以問題“古人是怎樣利用太陽計時的”為
日晷,青島,六三制,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3,教案
18 制作日晷,學習目標,教材內容解讀,達標訓練,太陽,指南針,垂直,晷針,晷面,傾斜,北,B,C,豎直,西南,Thank you
人教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18制作日晷,課件,人教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18,制作,日晷
11.日晷,青島版小學科學 三年級上冊配套課件 (五四學制),活動過程,古時候的人們是怎樣才能知道時間的呢?,現在人們知道時間的方法可太多了,手表、手機,日晷,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晷針,晷面 (上有刻度),底座,活動過程,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針構成,晷針垂直于晷面,晷面傾斜,與地平面夾角等于當地緯度。 日晷的計時科學道理是人們根據晷針在陽光下的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變化而計時的。,活動過程,活動過
日晷,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11,教學,課件
制作人田明日期2019年12月3.日晷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配套課件(六三制)活動準備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日晷相關資料、制作日晷模型的相關工具和材料硬卡紙、膠水、細木棍等。教師準備手表、指北針、已經做好的日
日晷,青島,六三制,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