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掌握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的基本史實; 2. 識記張仲景、華佗的醫學成就; 3. 掌握司馬遷撰寫史記的史實; 4. 了解道教的產生佛教的傳入情況; 5. 通過閱讀并解答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情感與價值觀: 1. 認識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領先地位,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豪感; 2. 通過對司馬遷忍辱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教學任務】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 能力 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對中醫學的貢獻、史記、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實,思考這些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以及對當時和當代社會的影響。 過程與 方法 識讀居延漢簡馬王堆漢墓帛書造紙工藝流程圖,講解這些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提高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 度與價 值觀 學習張仲景、司馬遷等人為了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華佗的生平和成就。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簡要內容。培養學生處理和解讀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參觀兩漢時期的科技文化展為線索,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兩漢的科技文化成就。引導學生相互交流、了解成果,感受古代科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 【教材版本】教育部審定2016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七年級上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謎語、文物、史事、動畫和示意圖的觀察、分析、討論,認識造紙術的發明對文化傳播的作用和世界性貢獻,體會先人發明創新等優秀品質。 2、通過對司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兩漢的科技與文化 教學目標: 1、 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造,了解造紙術對文化傳播的作用。 2、 知道司馬遷和史記。 3、 知道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 4、 知道張仲景和華佗的主要成就。 新授課 導入:同學們,兩漢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大一統”時期,這一時期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經濟需迅速發展,為科技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一課就讓我們打開時光的隧道去感受一下兩漢的科技與文化的魅力吧!請同學們快速輕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秦漢時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通過師生合作交流復習,進一步鞏固本單元基礎知識,明確秦漢時期特點,能表述秦漢時期的歷史脈落,并總結朝代興衰更替的歷程,認識到統治者的以民為本,要勤政愛民,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剛剛結束了第三單元的學習,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這一時期的名稱和特點。 合作探究: 秦漢時期,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割據紛爭,建立交鞏固了大一統局面。秦滅六國后,建立了中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 課標要求: 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指導道教和佛教的產生,教義和影響。 2、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從世界科技文化史上來看,兩漢時期的科技文化在當時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從單元內容上看,前面學習了兩漢時期的政治與經濟,本節課學習兩漢的文化科技,兩漢政治統一經濟繁榮為兩漢科技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對中醫學的貢獻、史記、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實,思考這些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以及對當時和當代社會的影響。 2、 過程與方法 學生能夠講解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提高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闡述事務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張仲景、司馬遷等人為了理想,面對挫折,堅韌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教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兩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了解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主要內容;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 2過程與方法 (2)根據對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知識、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分析,本課采用常規課與活動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兩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 (2)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了解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主要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辯證分析:通過對佛教和道教在我國得以傳播的原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華佗的生平和成就。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史記的簡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片、討論探究等形式,掌握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的新成就,認識兩漢時期的政治統一、文化積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兩漢的科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兩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了解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主要內容。21教育網 2過程與方法 (1)辯證分析:通過對佛教和道教在我國得以傳播的原因及所產生的影響的分析,培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與文化 一、教學指導思想及理論依據 本教學設計力圖以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師生互動教學”為指導,以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為手段,以課堂為依托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內容: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歷史巨著史記、道教和佛教。兩漢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同時這些科技成就運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又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對中醫學的貢獻、史記、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實,思考這些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以及對當時和當代社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識讀居延漢簡馬王堆漢墓帛書造紙工藝流程圖,講解這些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提高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張仲景、司馬遷等人為了理想,面對挫折,堅忍不拔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體會我國歷史上科學技術成就和醫學成就;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基本史實,了解司馬遷的生平及史記的簡要內容,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學生辯證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閱讀教科書,從教科書提供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與文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兩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了解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辯證分析:通過對佛教和道教在我國得以傳播的原因及所產生的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社會意識理論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 第三單元秦漢時期: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教 學 目 標 1.設問指導自主學習了解:兩漢科技文化成就。展示相關圖片播放相關視頻加深記憶。 2.問題引導合作探究知道:造紙術的作用?史記的地位價值?張仲景司馬遷的精神? 3.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觀察感受體驗道教佛教文化,激發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愛好。 學法指導 重點及教學處理:兩漢科技文化成就。 設問指導自主學習了解。出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課標要求】 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參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 【學習目標】 1.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史記、道教和佛教 2.了解造紙的工序 3.認識當時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基礎解讀】 一、造紙術的發明 1、紙出現以前的書寫載體。 2、造紙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 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課程內容 1.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 2.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知道司馬遷和史記。 3.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 教學目標 1.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了解造紙術對文化傳播的作用。 2.知道張仲景和華佗的主要成就。 3.知道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 4.知道司馬遷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第 15 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課標要求 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及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及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思考這些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以及對當時和當代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5,兩漢,科技,文化,教案,老師,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