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兩小兒辯日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兩小兒辯日,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2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和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根據注釋翻譯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導入新課。 1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薄爸疄橹?,不
部編版54制六年級下冊語文16,兩小兒辯日,教案,部編版,54,六年級,下冊,語文,16,小兒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兩小兒辯日是部編版新課標第十二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也是教材中的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文章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人認為太陽在中午離
兩小兒辯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小兒,教學,反思
14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本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兩小兒辯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2,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小兒,教學,反思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王安石元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漢漢樂府長歌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憶江南,含有“日”的詩句,兩小兒辯日,讀一讀,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兩小兒辯日,小兒,教學,課件,六年級,下冊
16 兩小兒辯日,列 子,教學目標,1.能流利、正確誦讀文言文。,2.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3.體會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懂得學海無涯的道理。,文學常識,列子一書相傳是戰國時期鄭國人列御寇所撰。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晉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書中保存了不少優美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歧路亡羊”等,均為后世廣為傳誦。,辯斗
人教部編版54制六年級下冊語文16,兩小兒辯日,教學課件,人教部編版,54,六年級,下冊,語文,16,小兒,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