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彩虹的形成 1、 教學目標 1、 知道彩虹的形成與陽光和水有關,會制造彩虹 2、 能用三棱鏡觀察太陽光是由幾種不同顏色的光構成。 3、 能通過實驗探究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4、 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了解牛頓發現“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過程。 5、 通過七色板的制作,了解七色光能合成白光 6、 在活動中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彩虹的形成,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17,彩虹,形成,教案
17.彩虹的形成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說出太陽光穿過三棱鏡后會形成彩色光帶。 2.能說出太陽光中包含不同顏色的光。 3.能推測出彩虹的成因。 科學探究 1.能從彩虹的形成實驗中,提出探究性問題。 2.能從彩虹的形成與什么有關等方面作出假設,并說明假設的依據。 3.能通過實驗、觀察等方式獲取科學事實。 4.能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結果。 5.能通過分析
冀人版五,年級,上冊,科學,17.,彩虹,形成,教案
冀人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3課 四季的形成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四季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標:能利用實驗探究四季的變化。 情感目標:能對四季的變化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變化是怎樣形成的。 難點:能根據實驗現象推理四季形成的原因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地球儀、視頻資料、臺燈、圭表模型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
四季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四季,形成,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1.3四季的形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地球自轉和公轉之后,進一步認識地球公轉帶來的四季變化。本課設計了一個主要活動“探究四季的形成”,目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有關。應用與拓展“觀測影子的長短變化”旨在引領學生通過閱讀、制作、觀測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正午時物體影子在不同季節有規律的變化。通過本
四季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3,四季,形成,教案
風的形成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自然界的風是由于冷熱溫度造成的空氣流動形成的。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在小組討論的前提下根據猜想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風的成因。 2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風的形成原因表現出探究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自然界風的形成原因表現出探究興趣。 2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青島,54,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21.,形成
冀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節沙洲的形成同步練習 一、填空題 1、當我們乘船沿江而下時,有時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 堆成的“小島”,人們稱為 。 答案沙石|沙洲 解析解答河流上下游有著不同的沙石情況
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同步,練習,沙洲,形成
冀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節風的形成同步練習 一、 填空題 1、“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說明此時有 的流動。 答案風 解析解答自然環境中的大多數的短時動態都是由風造成的。 分析本題考查風。 2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同步,練習,形成
第一單元 晝夜和四季 1晝夜的形成 一、填空。 1.日復一日,太陽( )升( )落;年復一年,季節不停( )。我們不斷地經歷著晝夜的( ),經歷著四季的( )。 2.日月星辰每天( )升( )落。太陽升起就是( ),落下就( ),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 3.地球自轉時圍繞著一條假想的軸,人們稱之為( )。
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1晝夜的形成,課時練習題含答案,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1,晝夜,形成,課時,練習題,答案
課時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姓 名 學校(全稱) 聯系電話 學段年級 第三學段五年級 課時名稱 3.1晝夜交替 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3.1晝夜交替 課型 新授課R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它課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引導學生觀察晝夜交替現象了解晝夜的形成是因為太陽照射到了地球不同的表面,而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晝夜會不停地
大象,年級,下冊,科學,3.1,晝夜,交替,教學,設計
課題:晝夜交替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的自轉形成的。 2.學會設計模擬實驗,對幾種可能使地球產生晝夜現象的假設進行驗證,培養學生從小像科學家那樣進行模擬實驗驗證猜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模擬實驗的理解。 4.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的自
晝夜交替,大象,年級,下冊,科學,3.1,晝夜,交替,教案
第三單元1.晝夜交替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晝夜交替現象已經非常熟悉對于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了解和想法但這些知識一般都來自于科普書籍或是視頻中的介紹沒有經歷過嚴謹的探究和推理。本課引導學生從現象出發經歷猜想假設、模擬實驗、收集資料得出結論的完整探究過程,來研究晝夜交替現象,從找到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中得出正確結論。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晝夜交替現象了解晝夜的形成
晝夜交替,大象,年級,下冊,科學,3.1,晝夜,交替,教學,設計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節晝夜交替現象同步訓練 一、判斷題 1、在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中,手電筒代表太陽。 ( ) 答案 正確 解析解答在晝夜交替的模擬實驗中,因為手電筒可以產生光源,所以手電筒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同步,訓練,晝夜,交替,現象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第1課時 晝夜交替現象 教學目的 1、對晝夜交替現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釋。 2、和小組同學合作設計模擬實驗,研究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 3、和小組同學分工協作,做好模擬實驗。 4、在實驗過程中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1課時晝夜交替現象,教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課時,晝夜,交替,現象
小學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1課 晝夜的形成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能說出地球自轉的特點。 2. 能解釋地球晝夜交替的現象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晝夜交替現象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地球自轉的特點 難點: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原因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地球儀模型、視頻資料、手電筒、旋轉椅、橡
晝夜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晝夜,形成,教案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1.1晝夜的形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低年級學生認識了太陽的東升西落之后,進一步認識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交替與天體東升西落現象。本課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設計了兩個活動?;顒?“探究地球的運動”目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自轉及自轉的方向和周期?;顒?“模擬晝夜的形成”意在通過實驗、觀察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晝夜是怎樣形成的。應用與拓
晝夜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級,下冊,科學,1.1,晝夜,形成,教案
風的形成,“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描寫的自然現象與風有關。你對風有哪些認識?,哪里有風?,哪里有風?,自然界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風的成因模擬實驗,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認識到風是怎樣形成的。,實驗材料:大可樂瓶、小刀、火柴、紙條、蚊香、蠟燭、膠帶,實驗過程: 1.用小刀將大可樂瓶的底部裁掉。 2.用小刀從大可樂瓶底部向上大約6厘米處刻一個直徑約2厘米的圓孔。 3
青島,54,三年級,下冊,科學,課件,21.,形成
14.風的形成科學冀人版三年級下冊0103050204新知導入觀察實驗鞏固提升新知講解實驗結論目錄0607課堂延伸課堂總結08作業布置新知導入風是怎樣形成的新知講解感受熱空氣的流動觀察實驗感受風扇扇子,或打開風扇吹一
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4.風的形成,教學課件,冀人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4.,形成,教學,課件
1.晝夜的交替,晝夜交替定作息, 春去秋來雁遷徙(x), 天天年年總如此, 地球運動有規律。,太陽東升西落,地球上晝夜交替。這些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公元2世紀,希臘科學家托勒密(90168)提出了“地心說”。地心說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位置,并靜止不動,太陽、月亮和其他星球都圍繞地球轉動。 地心說認為晝夜交替是由于太陽繞著地球轉動而形成的。 后來,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4731543)指出地球不
2022湘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1,晝夜的交替,課件,2022,湘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4.1,晝夜,交替
3.1 晝夜的交替,導入,白天過后總是夜晚,夜晚之后總是白天。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為什么會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呢?,晝夜交替的假說1:,地球自轉說,太陽不動,地球自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晝夜交替的假說2:,太陽在繞地球轉動,地心說,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不是太陽在繞地球轉,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晝夜的變化是地球自轉的結果。,晝夜交替的假說3:,日心說,晝夜交
大象版五年級下冊科學3.1,晝夜的交替-課件,大象,年級,下冊,科學,3.1,晝夜,交替,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