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數學廣角搭配(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的過程,初步掌握排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并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
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廣角,搭配
數學廣角搭配 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 通過猜測、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了解發現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2、 在發現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當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3、 使學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尚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在教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數學廣角搭配,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搭配,教學,設計
數學廣角 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能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有38人,總體水平較高,學生上課回答問題很積極,同時能認真于老師進行交流,本班學生全是藏族學生,愛學習的熱情很高。 3重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數學廣角,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教學,設計
數學廣角搭配(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喜歡思考,但是學生合作意識不強,膽子也較小,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有序性不強。本節內容,學生才開始接觸,但在學習生活中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搭配,教學,設計
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本單元是全冊教材重點內容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6和7”“8和9”“10”“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和復習”六部分內容。本單元知識非常注重學生數概念形成的過程和計算方法的引導。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生活中充滿著數,數就在我們身邊。從中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1.“6和7” 先認識“6和7”,根據數的組成介紹有關6和7的加減法。接著在加減法的情景圖中學會“一圖兩式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也為后面的“分類”學 習奠定基礎。本單元共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4種立體圖形;二是會用同樣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三是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知識非常注重實物的操作,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初步感知4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1.初步認識4種立體圖形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好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 本單元共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是0的認識和加減法。本單元將認數與加減計算的知識穿插進行,適當結合。使學生加深對5以內數的認識,熟練掌握5以內數的加減法。 1.15的認識和加減法 5以內各數是在整數中最為簡單的幾個,學生學前有一定的認識,集中起來學習可以縮短教學時間,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5各數的認識主要從數的基數含義、序數含義,數的認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第七單元認 識 鐘 表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并結合生活實際會認、讀、 寫整時。本單元的主要學習目的有兩個:一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看鐘表,并會認讀整時的時間;二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地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使學生初步形成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的習慣。 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把演示法和操作法相結合,把抽象的時間轉化為學生可見、可觸摸、可理解的活動,如制作鐘面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第一單元準備課 本單元共包括兩方面內容:“數一數”和“比多少”。本單元知識注重對新入學小學生的教育,通過情景圖、豐富的計數資源和比較資源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新鮮感,逐步形成喜歡學習、樂于學習的氛圍。 1.數一數 該部分知識共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美麗的校園”情景圖;二是從“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的10以內的用集合圈呈現出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內容的練習題。借助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第二單元位置 本單元學習簡單的方位知識,使學生能夠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會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由于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這些方位詞,而且以自己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對于“上、下”“前、后”“左、右”,教材只是結合具體情景引導學生在使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位置關系的過程中自主獲得認識。 1.“前、后”“上、下” 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小學生以自己為中心的前、后、上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本單元共包括兩個知識點:一是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簡稱為 “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二是“解決問題”,主要是用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知識非常注重運用“湊十法”進行加法的計算,引導學生在多種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掌握“湊十法”的計算方法。 1.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它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八,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數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寫數、計數器上的個位和十位;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20以內的不進位和不退位加減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解決問題。在本單元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小棒、計數器等直觀素材,充分經歷數數的過程,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數的組成、數序,感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六,單元,目標,知識結構,知識,分析,方法,探究
解直角三角形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解直角三角形是青島版九年級上冊第二章的內容,也是初中數學“圖形與變換”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本節主要考查的知識點為銳角三角比、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實際應用,考查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本節復習課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總結的方式掌握基礎知識,然后輔以常考題型加以鞏固。 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是現實世界應用廣泛的關系之一, 如在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結構,青島,九年級,上冊,數學,直角三角形,知識結構,教案,山東,部級
地球的結構 【教材簡析】 本課在本單元的定位是橋梁與紐帶,主要承載著兩個任務:一是對第1課學習內容的延續,進一步對地球的內部構造進行學習,包括地球的結構、地殼的組成、地殼的運動等,豐富和完善對地球整體認識。二是為第3、4兩課學習地震、火山噴發形成原因奠定知識基礎,知道地球內部是運動的。最后安排一個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動,增強學生對地球結構的感知,進一步激發興趣與培養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地
地球的結構,教科版,2017,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2,地球,結構
6 自行車的結構 教學目標 1、 初步知道自行車的基本構成。知道自行車是一種人力機械交通工具,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 2、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3、 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 教學
首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6,自行車的結構,首師大,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自行車,結構
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身體的結構同步練習 一、填空題 1、人體的外觀特征可以分為 部分。 答案4 解析解答人體的外觀特征可以分為4部分,分別是頭、頸、軀干、四肢。 分析本題考查人的身體結構組成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同步,練習,身體,結構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3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4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2,原子的結構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題,原子,結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