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大交融 課題解讀: 本課是新授課。教學內容主要為老師自己選編整合而成。選材主要來自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中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民族的內遷、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和文化、秦統一中國、百家爭鳴、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等課及中國通史(白壽彝主編的12卷版)中的中古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為期369年社會動蕩、政權林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程名稱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學對象 七年級 科目 歷史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目內容: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三目內容通過論述前秦和 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不同的統治措施及結果,突顯出民族交融的歷史潮流。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國家分裂時期。222年,魏、蜀、吳形成三國鼎力之勢。280年,西晉短暫統一。316年,西晉滅亡,國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歷經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學科 歷史 年級 七年 教師 課標要求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學習目標 1.了解淝水之戰和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實,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交融的措施。 2.通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概括歸納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的分析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凡是符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內容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講授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淝水之戰,了解鮮卑民族的發展演變,認識孝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和改革促進了北朝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表現。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情境,把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具體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現、分組對比回答、討論等方法,化難為易,從而輕易突破難點; 2、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從而順利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設計 案例名稱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師姓名 案例類型 新授課 學段 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 教學/活動目標 1、教學目標:掌握淝水之戰的基本史實,了解東晉取勝的原因;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比較系統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進一步了解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戰的基本史實,了解前秦失敗和東晉取勝的原因。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意義,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比較系統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民族間的交往交融”為主線,通過鮮卑拓跋在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下作出選擇,分為“交往中的沖突”、“交往中的交融”,引出民族間應堅持交流尊重,相互學習。 二、課程標準 通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民族大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民族交融時期。西晉末年,戰亂頻繁,中原人口劇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個子目: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三目內容通過論述前秦和北魏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不同的統治措施以及結果,突顯出民族交融的歷史潮流。 重用兩個核心詞“統一”、“民族交融”,把三個子目的內容更加的有機結合,并且呈現遞進式的提升;北方統一促進民族交融,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部編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前秦和淝水之戰的相關內容。 2比較系統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民族大融合的進程,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理解和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設計 課題:北方民族大融合 設計要素 設計內容 教學內容分析 魏晉南北朝時代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有兩大特點:政權分立,民族融合。本課側重的是民族融合這一特點,介紹邊疆少數民族統一北方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融合的內容,其意義深遠,甚至影響到今天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故本課極具知識的鋪墊性和延續性。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的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課標要求】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學習目標】 1.掌握淝水之戰的基本史實。 2.熟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實。 3.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民族大融合進程,培養全面、系統地思考問題的初步能力和追蹤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初步能力。 4.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在民族問題上的正確觀念,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析洛陽歷史上的民族交融和北魏遷都前后的洛陽風貌,了解前秦淝水之戰的戰敗和民族交融的趨勢,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響,培養提取歷史信息、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讀北魏時期洛陽城和北方民族發展的各類史料:詩歌、文獻、地圖、文物及考古遺存,學習和運用多種證史解史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北魏洛陽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河北省2018年初中畢業生升學文化課考試文科綜合 政治試題 本試卷分卷I和卷II兩部分卷I為選擇題,卷II為非選擇題。 本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卷I 選擇題,共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I前,考生務必將自己
河北省,初中畢業生,升學,文化課,考試,文科,綜合,政治試題,word,答案
1國策,戰略,理念3個考點1,基本國策,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2,治國戰略,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3,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以人為本,低碳生活,2發展道路,理論體系,偉大
中考,政治,知識點,考點,總結,11
初中政治知識歸納總結,打印版,1,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內容,全民所有制,國有經濟,集體所有制,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2,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主要內容,公有制經濟全民所有制,國有經濟,集體所有
中考,復習,政治,知識點,歸納,匯總,全冊共,28
3.6.1 集體生活邀請我 1、集體的含義?(P53、P55) 含義:集體是人們聯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整體。 集體并不是成員的簡單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標、分工明確的整體。(特點) 2、集體聯結度和個體的關系?(P53) 一般來說,集體的聯結度越高,個體感知到的集體溫暖就越多。 3、集體的聯結度與哪些因素有關?(P53相關鏈接) 成員間相互關聯的程度 集體對成員的重要性 成員間相互交流的頻率 成員對共同目
北京,政治,總結
內江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暨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試卷 道德與法治 本試卷為A卷和B卷兩部分,共4頁,A卷共100分,B卷共30分,全卷滿分130分。考試時間道德與法治、歷史共120分鐘來源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仔細閱
四川省,內江市,中考,政治,試卷,Word,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