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第15課 圓珠筆的秘密 教學 目標 1.認識圓珠筆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初步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聯系。 2.能從對圓珠筆各部分的觀察、比較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3.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圓珠筆及身邊的科技產品表現出探究興趣。 4.了解科技產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 準備 圓珠筆、放大鏡 教學 過程 師生活動 復 案 問題 與 猜測 一、試一試,用圓珠筆寫字,有什么發現? 方法
青島版二年級下冊科學15.圓珠筆的秘密,教案,青島,年級,下冊,科學,15.,圓珠筆,秘密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一單元 植物的身體 第一課 植物的根 教學目標 1.了解植物“身體”的構成部分。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正確講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過程。 3.能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種方法自行設計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動,體會創新的樂趣。 4.樹立保護植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師我們的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你們能說出幾種植物的名字嗎? 師: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植物的根。(板書課題
青島,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44
春夏秋冬 (一)教學引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四季童謠,你們想不想聽?那請同學們仔細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呀?每個季節里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播放視頻) 師:你聽到了哪幾個季節?每個季節里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生: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板書課題:春夏秋冬)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發現一年四季的神奇變化吧! (二)教學過程 1.觀察: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變化
春夏秋冬,青島,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動物的眼睛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動物的眼睛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四學制)二年級下冊動物感知環境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以眼睛的位置和與生存的關系為線索,探究動物的眼睛的特點,將動物的眼睛與環境之間建立起聯系,引導學生發現動物是怎樣通過眼睛感知環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通過搜集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眼睛。第二部分活動過程,活動一“馬、牛、羊的眼睛長什么位置?這種特點對
動物的眼睛,青島,年級,上冊,科學,動物,眼睛,教案,課件
單元 第三單元 玩中學 課題 玩彩泥 課時 1課時 教學 目標 1.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了解生活中力改變物體形狀的現象。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通過觀察、比較提出與力有關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用
玩彩泥,教案,青島,一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
單元 第三單元 玩中學 課題 玩磁鐵 課時 1課時 教學 目標 1.能夠生活中常見磁鐵的形狀;知道磁鐵可以直接吸引鐵或鎳,也可以隔著物體吸引鐵或鎳。 2.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多種感官直接感知、體驗、觀察
玩磁鐵,教案,青島,一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磁鐵
單元 第四單元 課題 11.運水游戲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運水游戲,感知水會流動這一特征。 2.能認識和選擇在不同情況下適宜運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3.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玩水帶來的樂趣,體驗
運水游戲,教案,青島,一年級,上冊,科學,11,游戲
單元 第三單元 玩中學 課題 玩小車 課時 1課時 教學 目標 1.知道推或拉能讓物體運動起來,推和拉都會產生力;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見的力。 2.意識到證據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在觀察周圍事物的基礎上提出問
玩小車,教案,青島,一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小車
單元 第四單元 課題 12.認識水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的工具認識水的顏色、狀態、氣味等性質。 2.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探究水的形態特征。 3.初步意識到水在生活中的應用。 重點難
認識水,教案,青島,一年級,上冊,科學,12,認識
第五單元15課 放大鏡 教案 單元 五 課題 放大鏡 課時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1.感知放大鏡鏡片與普通玻璃的不同,認識放大鏡的構造,知道用肉眼觀察和使用放大鏡觀察效果的不同。 2.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放大鏡的使用
放大鏡,教案,青島,一年級,上冊,科學,第五,單元,15
單元 第四單元 課題 13.水變咸了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溶解。 2.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并描述食鹽和白糖在水里的變化過程。 3.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能對食鹽、白糖在水中的溶解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水變咸了,教案,青島,一年級,上冊,科學,13,水變咸
青島版小學科學三下2.4怎樣加快溶解教案 課題 怎樣加快溶解 單元 二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教材 分析 怎樣加快溶解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三年級下冊混合與分離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借
怎樣加快溶解,青島版六三制三下科學2.4《怎樣加快溶解》教案,青島,六三制,科學,2.4,怎樣,加快,溶解,教案
青島版小學科學三下1.3日晷教案 課題 日晷 單元 一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教材 分析 日晷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三年級下冊太陽和影子單元的第三課時。本課內容以問題“古人是怎樣利用太陽計時的”為
日晷,青島,六三制,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3,教案
青島版小學科學三下1.1影子教案 課題 影子 單元 二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教材 分析 影子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三年級下冊太陽與影子單元的第一課時。教科書創設了“在陽光下或燈光下,我們一般會看
影子,青島,六三制,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1,教案
青島版(六三制)科學三上5.1河流和湖泊教案 課題 河流和湖泊 單元 五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情 分析 對于河流和湖泊學生大多見過,能說出其大致的特征,如河較長,水是流動的,湖較寬,水是靜止的,但在
河流和湖泊(教案),河流和湖泊教案,青島版三上河流和湖泊教案
青島版(六三制)科學三上6.3沙漏教案 課題 沙漏 單元 六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情 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大多見過沙漏,有的學生家中甚至還有沙漏,他們也大致知道沙漏能用來計時,但更多的情況下,他們只把
沙漏(教案),沙漏教案,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沙漏教案
青島版(六三制)科學三上6.2天平教案 課題 天平 單元 六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情 分析 學生在前面探究固體、液體和氣體的質量時已經使用過天平,大致掌握了稱量的方法,但對齊結構的認知及進準測量方面
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天平教案,青島版三上科學教案,青島版三上科學天平教案
青島版(六三制)科學三上6.1量筒教案 課題 量筒 單元 六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情 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見過量筒這種工具,知道其用途,并已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但對量筒上一些標識的認識
量筒教案,青島版三上科學教案,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科學量筒教案
1 認識正、負數 u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 頁, 正負數的意義及生活中的正負數。 u 教學提示 本節課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拓展,負數對學生來說有些抽象,在此基礎上本節課宜借助直觀的教具,結合學生的認知經驗
青島版六三制五年級下冊數學,青島,版六三制五,年級,下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