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整理 第三單元 地球的運動 9.晝夜交替 清晨,太陽緩緩升起;傍晚,太陽慢慢落下。晝夜交替,周而復始。這是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的自轉引導起的。 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 古代中國人認為,太陽是住在東海上的一只三足金烏,于是就把金烏出來時看作白天,把金烏休息時看作夜晚。 一些古希臘學者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動,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地球的運動,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地球,運動,知識點,整理
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整理 第四單元 簡單機械 13.撬重物的竅門 像這種用來撬動重物的裝置叫作杠桿,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 杠桿的組成結構: 這里的撬棍為杠桿的“桿”,短圓木與“桿”的接觸點為杠桿的支點。 這種方法很省力,只要一個同學就能撬動講臺。 實驗:用平衡尺研究杠桿 問題:平衡尺在什么情況下能夠保持平衡? 實驗設計: 1.調節平衡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簡單機械,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整理
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整理 第二單元 仿生 5.生物的啟示 生物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人們從中獲得很多啟示。 課本14頁的四種物品的設計與動植物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相似之處? 鐵絲網和植物莖上的刺的尖銳部分都能起到保護作用;塑料吸盤和八爪魚的吸盤都呈碗狀,具有吸附功能;尼龍搭扣上的彎鉤和蒼耳果實上的鉤刺都有很強的附著力;降落傘與帶冠毛的蒲公英種子
仿生,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
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整理 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 1.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有什么相同之處? 都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的。 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鱗片內表皮。 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手背皮膚。 這些在顯微鏡下像積木一樣的小格子,就是組成生命體的細胞。動物、植物等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上面
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一,單元,顯微鏡,生命,世界,知識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