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學重點,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測量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教學難點,記時,繪制表格,教具準備秒表,小紅旗,口哨,長卷尺,教學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1,教學設計+反思,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教學,設計,反思
1,4測量平均速度1,會用刻度尺和秒表測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2,用位移傳感器測物體的即時速度,了解超聲波測距,用刻度尺和秒表測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閱讀課本第23頁,回答下列問題,1,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運動,2,在物理學中,用什么描述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2,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
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路程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和距離,會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八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
學科 物理 年級/冊 八年級(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課題名稱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測量平均速度實驗的注意事項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說“承上”是因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識的核心,通過測量平均速度,加深學生對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說“啟下”是因為本節是第一次分組實驗課,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實驗數據等自主活動來提高實驗能力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測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測量,平均速度
第四節 平均速度的測量 課題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平均速度的測量,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3.4,平均速度,測量
學科 物理 授課年級 八年級 授課時間 第十二周 主備教師 輔備教師 教學內容 (課題)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 能力目標 體會實際做變速運動物體的加速、減速運動過程,建立解決運動問題先畫示意圖明確物理過程的習慣. 情感目標 養成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的意識和習慣,在實際物理情境中體會物理過程,學習物理知識 教學重點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計算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3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教案,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3.3,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 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體在某一段時間或某一段路程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3初步了解瞬時速度是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快慢程度。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實際做變速運動物體的加速、減速運動過程,養成運動解決問題先畫示意圖明確物理過程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平均速度與瞬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3.3,平均速度,瞬時速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三章 物質的簡單運動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參照物的選取及物體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2.鞏固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掌握特殊題型過橋問題與追擊問題的計算方法; 3.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本章知識的趣味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平均速度的計算和過橋問題的計算方法。 難點:1.追擊問題中兩車路程和時間關系; 2.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3.3,平均速度,瞬時速度,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平均速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學重點:會用秒表和刻度尺測量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 教學難點:記時,繪制表格。 課前準備:秒表、刻度尺、斜面、小車、硬紙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都看過蘋果落地的場景吧?大家看,這是一個蘋果由靜止自由下落的頻閃照片,請仔細觀察,你能看出蘋果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嗎?你需要知道
平均速度的測量,北師大,年級,上冊,物理,3.4,平均速度,測量,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測量平均速度說課稿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的測量平均速度。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分析教材。 本節是學生的第一次分組實驗課。教師通過這節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鞏固前面學習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測出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讓學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數值在不同的時間內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會不同。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整個實驗過程,體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
測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說課稿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課題 測量平均速度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逐步掌握使用物理儀器的基本技能. 2.使學生通過實驗學會用簡單方法估測時間、路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導學目標知識點: 1. 學會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會求平均速度. 2. 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3.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數據的作風. 導學方法:觀察實驗法 課時導學過程: 一、課前導學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 運動過程中的運動快慢 2. 在“龜兔賽跑”這個故事中,說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學重點: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測量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 教學難點:記時,繪制表格。 教具準備 秒表、小紅旗、口哨、長卷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計時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賽時計時的情況。同學們,想知道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我們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來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課前預習 1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速度常常是變化的。為了粗略表示這個物體的運動快慢情況我們計算 和 的比值也是它的速度,這叫平均速度。 2測量平均速度需要用 測量路程,用 測量時間,利用公式 計算物體的平均速度。 路程 / m 10 20 30 40 時間 / s 2.5 4.5 6 7 3. 下表記錄的是小剛同學40m跑的幾個路段的時間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課課練習題附答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第四,測量,平均速度,練習題,答案
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 01知識管理 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實驗原理:利用公式________計算 實驗器材:斜面、木塊、小車、________、________、金屬片等 實驗方法:利用刻度尺測出物體所通過的________,利用停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則可利用公式________計算出物體的平均速度 注意:斜面的坡度應該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車的速度越快,小車運動到底端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練習題附答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練習題,答案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設計說明 本節是學生的第一次分組實驗,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實驗室的使用規則,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本節在要求學生做好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由學生生活入手,騎自行車下坡時,提出問題:自行車的速度有怎樣的變化?然后轉到要測小車的平均速度,該怎樣測?注意什么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交流討論設計實驗,做好小組內人員的分工,哪一個操作小車,哪一個操作停表,哪一個記錄數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第四,測量,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