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及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2、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培養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3、認識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點:秦末農民戰爭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起義 一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1、識記大澤鄉起義的時間、領導人 2、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3、培養用積極觀點和積極分析方法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學習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與方法 1、通過分析秦始皇,為鞏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課 2、通過分析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的關系,及陳勝吳廣的起義與秦滅亡的關系,學習因果關系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起義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1、識記大澤鄉起義的時間、領導人 2、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3、培養用積極觀點和積極分析方法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學習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與方法 1、通過分析秦始皇,為鞏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課 2、通過分析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的關系,及陳勝吳廣的起義與秦滅亡的關 系,學習因果關系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基于課標的課堂教學設計 章節名稱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課 時 1 課標要求 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了解楚漢之爭的簡況。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陳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3. 情感、態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2.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原因的分析,增強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楚漢之爭具體事實的講述,分析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知道學生通過對材料和相關史實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起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原因的分析,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楚漢之爭具體史實的講述,分析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對相關史實的研究學習,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一、 教材、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課出自人教版(2016年)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上接秦朝的建立,下啟漢朝的建立。秦朝建立以后所實行的暴政,導致了秦末農民起義的爆發,之后建立的西漢王朝吸取教訓,使漢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因此,本課應定位于揭露秦朝滅亡的原因并為后世提供經驗教訓。 2、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七年級,表現為:好奇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秦末農民起義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原因、過程、意義以及項羽、劉邦起義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秦末農民大起義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 基本歷史知識;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 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培養學生初步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秦的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是:由于秦朝的暴政導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農民起義推翻秦王朝殘暴的統治;劉邦、項羽之間的楚漢戰爭。這節課的內容對于前一課秦王掃六合中有關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來說是一個補充,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秦始皇。同時,秦朝的暴政是引發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秦亡漢立的過程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本課還介紹了秦亡漢立的歷史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設計 一、 教學思想 根據歷史課程標準及新課程理念,結合我校“自主體驗,面向未來的教學理念,歷史教學主要采取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和學習的。在本節課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人,探究問題的創設人。在教學過程中,用情景作為線索,利用史料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中“史料實證”的意識。 二、 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為2016年人教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 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通過對楚漢之爭具體史實的講 述,分析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 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對材料和相關史實的研究學習,獲取有效的歷史 信息。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秦的暴政是導致秦末農民起義
秦末農民大起義,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農民,起義,教案,老師,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