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液體的壓強選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級第九章壓強的第二節。其主要內容包括體會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通過探究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二、學生分析 初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歡看實驗和做實驗,并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他們對液體壓強會有一定的認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液體的壓強,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2,液體,壓強
第3節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物體在下沉、懸浮和上浮時,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 2.了解利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浮力;了解輪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的浮沉原理。 3.通過做“空心的廢牙膏皮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實驗,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4.通過收集、交流關于浮力應用的資料,了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5.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 物體在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3,物體,浮沉,條件,應用
7.3 重力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以及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系,知道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了解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培養一定的探案能力,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重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3,重力
第2節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設計實驗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會進行浮力的簡單計算。 3.通過實驗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有關方法。 4.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5.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和尊重實驗事實的客觀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會靈活地應用阿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
第2節彈力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彈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彈力是如何產生的。 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和使用方法;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彈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2
機 械 效 率 一、教學目標 1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計算。 3測定某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 4知道使用機械就要做額外功。 5認識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機械效率的概念和有關計算。 難點: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三、教學策略 通過理解、運用機械效率解決實際問題,認識到提高機械效率的兩種方法:減小額外功和增加有用功。在討論了怎樣提高機械效率的問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2.3機械效率,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2.3,機械效率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學設計 課題 9.4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學 目標 1、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能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升力的原因,進而解釋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 重點 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學 難點 利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現象。 教學 過程 教 學 內 容 與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和 關注的學生 一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9.4,流體,壓強,流速,關系
課題 第1節 功 課型 新課 教學 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力沒有做功而是“勞而無功”. 4.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5.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6.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樂于參與觀察、實驗、探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1功,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1
課 題 8.1 牛頓第一定律 課 型 新 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2、知道物體的慣性 過程 方法 1、 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 通過活動體驗,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情感 態度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通過慣性現象,向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1、 用實驗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 2、 理解慣性是物體能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一種屬性 教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牛頓第一定律,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1,牛頓第一定律
動能和勢能 一、教學內容及分析 1、內容:本節所涉及的現象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也是容易產生興趣的現象,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不追求概念的嚴密性,本節課主要讓學生經歷探究本實驗的過程,總結得出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并且會用本實驗得出的結論分析物體的動能變化,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2、分析:本節課在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的過程中,從發現問題,提出猜想,實驗論證到評估交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3動能和勢能,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1.3,動能,勢能
課 題 8.3 摩擦力 課 型 新 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摩擦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過程 方法 1、 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 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情感 態度 通過對摩擦力的利與弊的分析,養成一分為二看問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釋生活中的摩擦現象。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摩擦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8.3,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86頁) 第1節力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過探究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己設計實驗,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4.在觀察、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5.從力的相關實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教學,設計,86
第1節浮力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浮力的概念、產生原因及浮力的方向;知道大氣對浸沒在其中的物體也有浮力作用。 2.知道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和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作用,會用稱重法計算浮力。 3.通過實驗、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4.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探究影響浮力大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浮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浮力
第1節力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過探究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己設計實驗,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4.在觀察、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5.從力的相關實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127頁) 課題 光的直線傳播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教學 重點 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 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方法 先學后教,引導法,啟迪法 手段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電筒、白熾臺燈、棱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教學,設計,127
課題:第5章第2節生活中的透鏡 教學內容: 了解生活中的透鏡以及簡單原理 教材簡析: 照相機、投影儀與放大鏡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透鏡應用,通過對應用的學習,加深對透鏡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掌握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3.掌握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教學重難點: 知道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性質,通過觀察和制作,在頭腦中形成透鏡及其成像的豐富具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生活中的透鏡,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生活,中的,透鏡
課題:2.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教學內容: 1.聲與信息 2.聲與能量 教材簡析: 本節課主要從環境保護出發,使學生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本節設計從物理學的角度說明了樂音與噪聲的區別,又從與生活聯系更密切的環保角度對噪聲做了說明,實際教學中不要糾纏在有關概念的辨析上。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過程與方法:1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噪聲,危害,控制
光的色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色散現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看不見的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觀察光的色散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使學生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現實世界的絢麗多彩和美好,使他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5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5,色散
課題 2.2聲音的特性(2) 主備人 班級 授課人 課時 第 2 課時 授課時間 課程標準 掌握聲音的特性,并知道其決定因素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標 通過做“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德育目標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聲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聲音,特性
第四節 眼睛和眼鏡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再實驗、科學探究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眼睛的結構和成像; 教學難點:近視、遠視及矯正 教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眼睛和眼鏡,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眼睛,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