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與時間的測量說課稿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的內容,全節內容需要兩課時。教學對象:剛學習物理的初二學生。 一、教材分析 科學探究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觀察和測量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科學測量??潭瘸呤侵匾臏y量工具,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刻度尺的讀數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學生真正步入科學殿堂的第一步。同時長度測量時需要的認真、細致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按實際測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長度,時間,測量,說課稿
聲音的特性說課稿 一、教學背景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所以本章(聲現象)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作者作了一些努力。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聲現象是學生剛接觸物理并逐步參與系統學習和研究的第一步,因此保護
聲音的特性,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特性,說課稿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繼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學規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應用,因此,如何上好這節課,這節課能達到什么效果對后續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學用書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提出了詳細要求。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課堂上學生實驗的實驗器材的準備和改進
光的反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反射,教學,反思
密度教學反思 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1、 總的教學思路:通過情景創設導入新課的學習,然后由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的進行情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
密度,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
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 學 目 標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和換算. 2.會用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靈活運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 4.會使用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體積,會利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教 學 方 法 1.觀察法:觀察天平和量筒的構造及其作用,觀察天平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2.實驗法:會正確使用天平和量筒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6章本章復習和總結,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本章,復習,總結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三環:自學 展示 反饋 本章是八年級上冊的重點章,也是難點章.本章涉及“質量”和“密度”這兩個重要物理量.通過講述質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測量,使學生對物質及其屬性有進一步定量的認識. 本章共有4節: 1.第1節“質量”,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用“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引入質量概念,并且直接給出了質量單位及其換算關系.通過“小資料”欄目列舉一些物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6章第1節,質量,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4節 密度與社會生活 課題 密度與社會生活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并能解釋簡單的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密度問題. 2.了解物質密度的變化會引起物體發生熱脹冷縮的現象. 3.了解水的反常膨脹,會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總結出:一定質量的氣體,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密度變??;反之,溫度降低時,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2.學習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6章第4節,密度與社會生活,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密度,社會生活
第3節 平面鏡成像 課題 平面鏡成像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3.通過觀察感知平面鏡的應用. 4.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4章第3節,平面鏡成像,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平面鏡,成像
第4節 光的折射 課題 運動的描述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現象. 2.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3.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光的折射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2.經歷實驗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的過程,重點培養通過觀察和分析,從現象中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光的折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4章第4節,光的折射,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折射
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 學 目 標 1.知道溫度的概念,知道攝氏溫度單位是如何規定的. 2.知道溫度計的原理、構造,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3.知道氣態、液態和固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4.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知道熔化過程吸熱,凝固過程放熱. 5.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6.知道汽化現象和液化現象,知道汽化現象的兩種形式蒸發和沸騰,知道汽化過程吸熱、液化過程放熱. 7.知道什么叫升華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3章本章復習和總結,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本章,復習,總結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課題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凸透鏡成像現象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并用列表的方法歸納出凸透鏡成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實像或虛像的條件.培養從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5章第1課時,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課時,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 學 目 標 1.能通過日常生活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 2.能根據日常經驗和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 3.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能對物體的運動狀態正確地分析與判斷. 4.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并進行簡單計算. 5.正確理解平均速度的含義,能用刻度尺、停表測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 教 學 方 法 1歸納法:通過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本章復習和總結,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本章,復習,總結
第三章 物態變化 三環:自學 展示 反饋 本章講述的物態變化,是在小學科學課中學過的蒸發、沸騰、水的三態變化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態變化的規律和特點.而物質在物態變化的過程中總要吸熱或放熱,即如果沒有“吸熱”或“放熱”過程,就不會發生物態變化,因此本章知識又是以后學習“能及其轉化”的基礎,同時本章知識與化學課中的物質內容息息相關.因此,學好本章知識對于以后學習和理解本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很大幫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3章第1節,溫度,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2課時 熔化和凝固的條件及其應用 課題 熔化和凝固的條件及其應用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條件. 2.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熔化和凝固的過程,簡單描述熔化和凝固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于參與觀察、實驗等科學實踐活動,有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熔化、凝固的條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難點 熔化和凝固的應用. 教學課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3章第2課時,熔化和凝固的條件及其應用,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課時,熔化,凝固,條件,及其,應用
第一章 機械運動 三環:自學 展示 反饋 本章是初中物理學的開始,介紹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簡單的運動機械運動.本章的內容包括: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運動的描述,運動的快慢,測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節: 1.第1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講述了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時間的測量、誤差.在物理學中要對有關現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進行測量.所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測量的初步知識,掌握一些測量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第1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長度,時間,測量
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 課題 測量平均速度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逐步掌握使用物理儀器的基本技能. 2.使學生通過實驗學會用簡單方法估測時間、路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1章第4節,測量平均速度,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測量,平均速度
第4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的來源及危害,減弱噪聲的途徑 難點:噪聲的等級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2章第4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噪聲,危害,控制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1節 透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板圖,得出兩種透鏡的兩種不同構造,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時抓住事物本質特征,通過觀察能夠識別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研究、探索新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5章第1節,透鏡,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4節 升華和凝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2)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3)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觀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來認識升華和凝華。 (2)師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過程,理解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課堂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3章第4節,升華和凝華,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升華,凝華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的全過程和方法. 3.通過對凸透鏡成像現象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并用列表的方法歸納出凸透鏡成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實像或虛像的條件.培養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5章第3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凸透鏡,成像,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