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學 設 計 課題 3.1 溫度 課時 1 班別 教 具 時間 教 學 目 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溫度的概念,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 重點 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難點 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 學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1,溫度,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1
課題:第5章第2節生活中的透鏡 教學內容: 了解生活中的透鏡以及簡單原理 教材簡析: 照相機、投影儀與放大鏡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透鏡應用,通過對應用的學習,加深對透鏡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掌握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3.掌握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教學重難點: 知道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性質,通過觀察和制作,在頭腦中形成透鏡及其成像的豐富具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生活中的透鏡,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生活,中的,透鏡
課題:2.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教學內容: 1.聲與信息 2.聲與能量 教材簡析: 本節課主要從環境保護出發,使學生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本節設計從物理學的角度說明了樂音與噪聲的區別,又從與生活聯系更密切的環保角度對噪聲做了說明,實際教學中不要糾纏在有關概念的辨析上。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過程與方法:1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4,噪聲,危害,控制
光的色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色散現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看不見的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觀察光的色散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使學生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現實世界的絢麗多彩和美好,使他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5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5,色散
課題 2.2聲音的特性(2) 主備人 班級 授課人 課時 第 2 課時 授課時間 課程標準 掌握聲音的特性,并知道其決定因素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標 通過做“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德育目標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聲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2,聲音,特性
第四節 眼睛和眼鏡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再實驗、科學探究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眼睛的結構和成像; 教學難點:近視、遠視及矯正 教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眼睛和眼鏡,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眼睛,眼鏡
教 學 設 計 課題 3.2 熔化和凝固 課時 1 班別 教 具 時間 教 學 目 標 1知識和技能: (1)理解氣態、固態和液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2過程和方法 (1) 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 (2)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像這種直觀表示物理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2,熔化,凝固
課題 光的直線傳播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教學 重點 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 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方法 先學后教,引導法,啟迪法 手段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電筒、白熾臺燈、棱鏡、帶狹縫的屏、白屏、兩塊帶有小孔的硬紙板、彩色蠟筆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光的直線傳播,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直線,傳播
課題 6.1質量 主備人 班級 授課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會進行換算。 2、知道質量是物體得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位置、形狀、狀態、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了解常見的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使用測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天平的使用操作的興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6.1質量,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6.1,質量
課題 3.4升華和凝華 主備人 班級 授課人 課時 第1 課時 課程標準 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及其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2、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及其應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關心身邊的環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升華和凝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升華和凝華教案,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升華,凝華
第三課時 課時內容 B lets learn Look and talk 課時分析 本課時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時。繼續圍繞“上個周末”這一話題展開,主要通過對話學習單詞和詞組read a book, saw a film, had a cold, sl
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三課時,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三,課時
第六課時 課時內容 B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 C story time 課時分析 本課時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時,與前幾課時緊密相連。圍繞“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句型”展開。Lets check用于檢測本單
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六課時,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六,課時
第五課時 課時內容 B Read and write 課時分析 本課時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時。圍繞“吳一凡和和他的家人在賓館度周末”這一話題展開,主要通過閱讀文本學習詞匯hotel, tasted, were, fixed, got, lo
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五課時,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五,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內容 A Lets learn Do a survey and report 課時分析 本課時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圍繞Last Weekend這一話題展開,主要通過對話學習一般過去時動詞短語cleaned my room, washed my
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一課時,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內容 A Lets try Lets talk 課時分析 本課時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與第一課時緊密相連,圍繞“Last Weekend”展開話題。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打電話的情景學會如何用英語表達周末
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二課時,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二,課時
第四課時 課時內容 B Lets try Lets talk 課時分析 本課時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與第三課時緊密相連。圍繞“上個周末做過的事情”這一話題展開,主要通過對話學習句型Was it interesting Did
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四課時,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英語,Unit2,第四,課時
習作例文 課題 習作例文 課型 習作例文 授課 時間 1課時 教學 目標 1. 默讀例文,讀懂例文的內容,畫出起過渡作用的句子。 2. 通過閱讀例文,根據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順序寫景物”的寫法。 教學 重點 默讀
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第九單元 溶液 課題2 溶解度(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方法,了解結晶現象。 初步培養活動與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建立假
課題2溶解度,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單元,課題,溶解度,教案
第十三章 內能 單元測試題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 1當盛油的厚壁鋼瓶內壓強很大,相當于大氣壓的1萬到2萬倍時,雖然瓶壁無裂痕,瓶內的油依然能從里面滲出,這是因為( ) A金屬原子間有空隙 B油分子被壓小了 C油分子之間有引力 D金屬原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下列物理現象中,屬于通過做功途徑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 A冬天曬太陽人會感到暖和 B飲料放入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人教版,第13章,內能,單元測試題,人教版,九年級,物理,13,單元測試
第2課重重復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通過擊掌游戲,作品欣賞認識重復現象,感受和體驗重重復復它的排列規律。 知識與技能認識形的重復和它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運用多種媒材表現形的重復現象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重重復復,人教版教學設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重復,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