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第2課時) 呼吸運動 【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感受呼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使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充分體現有效教學的理念。 【設計思路】 初中生具有善學、樂學、勤于動手、思維活躍等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生活實際中見到的現象,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激勵學生科學地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十章 第三節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說出呼吸運動的過程 3、說出肺活量的概念,嘗試用肺活量測試儀測量肺活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1、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說出呼吸運動的過程 教學難點:說出呼吸運動的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氣體交換是人體呼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學習血液循環時理解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基礎,明確靜脈血和動脈血的轉變原因,并為進一步學習人體的能量供給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說出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驗證人體呼吸時產生二氧化碳”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觀察氣體擴散作用實驗,培養學生分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呼吸運動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想 新課程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科學探究強調的是一種過程體驗,使同學們能積極地在觀察中思考,主動獲取知識,鍛煉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本節課的設計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學生創設感受胸廓的擴大和縮小的情境,提供軟尺、電動模型、自制教具模型、肺活量測試儀等資源,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小組的探究、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去感受、觀察、思考、判斷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氣體交換是人體呼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學習血液循環時理解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基礎,明確靜脈血和動脈血的轉變原因,并為進一步學習人體的能量供給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說出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驗證人體呼吸時產生二氧化碳”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觀察氣體擴散作用實驗,培養學生分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十章 第四節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一、教材分析: 本章共分為五節,內容較多,在本冊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明確人體內物質運輸及體內物質氧化分解的過程,為學生學習人體其他生理活動和功能奠定基礎。本節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是人體呼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人體的氣體交換,為進一步學習人體的能量供給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前一節學習了人體與外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陳老師,公開,作品
第十章 第四節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 一、教材分析: 本章共分為五節,內容較多,在本冊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明確人體內物質運輸及體內物質氧化分解的過程,為學生學習人體其他生理活動和功能奠定基礎。本節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是人體呼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人體的氣體交換,為進一步學習人體的能量供給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前一節學習了人體與外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二節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蘇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下冊第四單元第十章的第三節。包括兩部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這兩部分是有內在關聯的統一的整體。本節課安排學習呼吸道對空氣處理之后,僅憑學生已有知識理解本課有挑戰性。另本節上承消化系統,后續循環系統,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這本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蘇教版生物10.3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思路分析】 本節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相對簡單,學生已有感性認識,因此采取閱讀、觀察的方法進行自學,自學完后展示學習效果。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呼吸道的各器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準備分角色扮演,準備好后進行展示,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強學生的印象。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每個器官我設計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2.說出呼吸運動的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和模型制作,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關注健康,關愛生命。 2、 教學重難點 1.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2.說出呼吸運動的過程。 3、 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學習法 四、課前準備 自制模型模擬膈肌運動、視頻肺的通氣 5、 教學過程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蘇教版七下,生物,10.3,人體,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教案,師公,開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