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23-4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教學設計 科目 初中生物 教學對象 八年級學生 課時 1 一、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通過教學,分析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 3、通過教學,了解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 B、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們的觀察、閱讀、分析能力。 C、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增強學生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4,生態系統,穩定性,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永續成都之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 任教學科:生物 上課班級:八年級一班 教學課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了接近兩年的生物學學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有邏輯性較強的理性思維,懂得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且對基本生命觀念的認識比較到位,還能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另外學生在這一階段的重要目標是會考的復習,所以在課中要更加注重知識的落實和概念的建構。我校學生綜合素質較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4,生態系統,穩定性,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23.4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通過“分析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活動,說出什么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通過分析凱巴森林、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概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原因 (3)簡述生態系統穩定性破壞的原因 2、 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分析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處理圖文資料及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4,生態系統,穩定性,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復習生態系統的成分,營養結構,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類型和自我調節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2.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3.復習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 4. 復習不同生態系統的特點和作用。 5.復習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3,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 教學標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穩定性是北師大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4節的教學內容。本節主要介紹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什么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以及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并且有凱巴森林的實例和外來物種入侵的小資料作為教材自帶的拓展內容。本節內容既涉及前面所學生態系統相關知識,又是對教材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4,生態系統,穩定性,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題名稱: 第23章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第2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說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進一步提高分析、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認同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的觀點。 通過學習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3,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北師大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1章生命的生命的發生和發展中的第1節,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長發育”和“遺傳和變異”兩章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學習后續知識的基礎。本節內容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地球上的生命從哪里來?主要介紹幾種不同的生命起源觀點。通過質疑神話故事引出神創論,由于缺乏確鑿的證據從而被推翻,從“腐肉生蛆”等生活現象引出自然發生論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4,生態系統,穩定性,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電子備課教學設計 年級 學科 八年級生物 下23章 生物與環境 課題 第2節 生態系統概述 二次備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2.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過對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分析,理解各種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4.了解生態系統的種類和范圍 (二)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繪畫活動,闡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北師大版生物學 八年級下冊 第23章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節有關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很多,特別是基本概念、名詞特別多,如食物鏈、食物網等,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如果要學生準確地把握,必須在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趣味性,教學語言的科學、嚴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講解和分析時的準確、科學,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使學生有明確、正確的理解。所以教學方法采用啟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3,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北師大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1章生命的生命的發生和發展中的第1節,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長發育”和“遺傳和變異”兩章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學習后續知識的基礎。本節內容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地球上的生命從哪里來?主要介紹幾種不同的生命起源觀點。通過質疑神話故事引出神創論,由于缺乏確鑿的證據從而被推翻,從“腐肉生蛆”等生活現象引出自然發生論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23.3生態系統的功能 教 學 目 標 1、 學習對圖文資料的分析,嘗試總結與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有關的概念; 2、 分析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的能量關系,概述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 3、 以碳循環為例,說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特點; 4、 概述生態系統的功能及特點。 教學重 難點 重點:1、以食物鏈為基礎的能量流動及特點; 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特點。 難點: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3,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北師大版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1章生命的生命的發生和發展中的第1節,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長發育”和“遺傳和變異”兩章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學習后續知識的基礎。本節內容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地球上的生命從哪里來?主要介紹幾種不同的生命起源觀點。通過質疑神話故事引出神創論,由于缺乏確鑿的證據從而被推翻,從“腐肉生蛆”等生活現象引出自然發生論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 2節 生態系統概述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2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過對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分析,理解各種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概念,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通過指導學生歸納主要生態類型的分布和特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對比判斷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2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理解生態系統四種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關系,理解營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掌握營養級的概念以及營養級與食物鏈的關系。 2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分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生態系統各組分的相互關系及食物網,滲透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的教育;通過了解生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3,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2節 生態系統概述 學情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冊“生態系統多樣性”及八年級上冊“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生態系統的概念。此外,我校學生總體素質較高,思維活躍,課外知識豐富,再加上我校有良好的硬件設施,所以,有條件,并且能較好地完成以上所設計的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生態系統的概念; 2能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23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通過本節學習能描述生態系統中由食物關系構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2、 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關系”的活動,提高學生對資料分析和利用圖文及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相互關系及食物鏈和食物網,滲透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形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3,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教案,陳老師,公開,作品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理解生態系統的功能地位及相互關系。 2、掌握營養級的概念以及營養級與食物鏈的關系。 3、了解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二、本節課重點、難點分析: 1、什么叫食物鏈?它應如何書寫? 2、什么叫食物網? 3、(拓展)消費者等級與營養級 三、教法: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結合閱讀指導法、談話法、討論法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教學設計 第二節生態系統概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2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并能理解、認識各組成成分的作用。 3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概念,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歸納主要生態類型的分布和特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對比判斷的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生態類型的分布與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生態系統概述教學設計 課 題:第23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2節 生態系統概述 教材分析:本節教材通過介紹北美凱巴森林的自然狀況來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2、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以及各種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1、培養思考、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學會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
生態系統概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2,生態系統,概述,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說出什么是生態系統穩定性。 2.概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原因。 3.理解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及其關系,了解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意義。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分析凱巴森林變遷的原因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3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3.4,生態系統,穩定性,教案,師公,開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