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就是在老師指導下的自學活動 課題 4-9-2血液循環(二)心臟 課型 新授 課時 1 學情 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對于人體的心臟方面的知識可能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膚淺的了解,而且他們的這些認識可能也是部分的、不全面的,這樣的認識應該無法滿足學生們在經后的日常生活中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生物學素養,為他們經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礎,有必要引導他們在了解了血管的知識后,系統的認識人體的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題:血液循環 科目 初中生物 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 課時 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 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發生的變化; 認識血液循環對人體的意義。 2、 過程與方法:利用模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推理、 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血液循環體會人體結構的精妙。 二、教學重、難點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 第2節第二課時 肺與肺通氣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肺的結構和功能; (2)概述呼吸運動的過程和肺通氣的概念和原理; (3)肺通氣的運用:人工呼吸。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展示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2)通過自制模型模擬呼吸過程中胸廓和膈肌的變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實事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說明燃燒和呼吸作用本質的共性與區別 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闡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能夠了解檢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食物儲存的能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解釋現象的能力 通過實驗檢驗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定食物中的能量的釋放,明確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為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九章 血液循環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本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預設與達成,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都要圍繞著本節課的重要概念展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理解以下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身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循環流動;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肺循環;體循環中,血液流經身體各部分毛細血管網時,將氧和營養物質供給細胞,運走二氧化碳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學習目的】 1、 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 2、 掌握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過程。 【學習重點】 1、掌握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過程。 2、血液循環的途徑及血液成分的變化。 【學習難點】 1、掌握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路線。 2、描述心臟的工作過程。 【學習過程】 一、 知識回顧 1、請簡單畫出心臟的結構圖,并指出各結構名稱及血液流動方向 二、自主學習 閱讀書本P4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第二節 血液循環(一) 重要概念: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營養物質、廢物和激素的物質。 地位:本節在第九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前面一節已經學過血液的成分,接下來介紹三種不同的血管,及其功能。并注意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原理。為接下來學習巡夜血液循環打下基礎。 課型:新授課 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不同血管的功能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的“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本節課以“建構模型”“ 動畫演示”的直觀方法,結合自身的實踐體驗,探討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 課程標準分析 重要概念 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次級概念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課堂教學設計表 章節名稱 血管血液流動的通道 學時 1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 第二部分 一、1.2.4;二、知識1.2;能力1.2.3;情感價值觀3.4 第三部分 一、科學探究1.(1).(3);2.(2)四、教材編寫建議(一)1.2.4;(二)1.2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已融合于如下三點) 1通過對血管結構、功能的學習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9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第2節 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血液循環途徑; 2.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3.說出血液循環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合作精神;感悟血液循環過程中蘊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 教學重點:血液循環途徑 教學難點:血液循環過程中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血 液 循 環 途 徑”教 學 設 計 課例名稱:血液循環途徑 課型:新課講授 參考教材的名稱、版次和頁碼: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2015年12月第2版第42頁 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突出生物教學的核心素養為重,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使學生始終能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概念教學,關注學生獲得概念的途徑。注重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主要講述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和名稱術語較多,是這一學期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本節教學通過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觀;通過對心臟的結構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節內容為學習“血液循環”奠定了基礎。更是對前一章知識營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第10章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的“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本節課以“建構模型”“ 動畫演示”的直觀方法,結合自身的實踐體驗,探討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 課程標準分析 重要概念 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次級概念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說明燃燒和呼吸作用本質的共性與區別 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闡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能夠了解檢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食物儲存的能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解釋現象的能力 通過實驗檢驗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定食物中的能量的釋放,明確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為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血液流通的管道-血管教學設計 1、 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為血液流通的管道-血管教學,首先通過一個輸液的視頻引入新課,同時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對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本節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非常重要,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可以獲取有關血管和血流的知識并提高觀察能力。觀看實驗視頻時,學生往往比較快地觀察到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情況,并容易滿足于這一點而不再深入比較不同的血管內血液流動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心臟的位置、識別心臟的解剖方位,描述心臟的基本結構以及所連接的血管。 (2)說明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3)解釋左心室肌肉壁比右心室肌肉壁厚的原因。 (4)識別房室瓣和動脈瓣,說明心臟內血液是按照一定方向進行流動的。 2.能力目標 (1)通過辨認心臟的結構組成,區別與心臟相連的不同血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
血液循環,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教案,師公,開課,作品
水循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物態變化,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物態變化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小雨滴的產生,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到自然界的物態變化過程形成的水循環。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水資源的緊缺和節約用水的緊迫性。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水循環的過程、節約用水的意識。 教學難點:物態變化的過程。 三、教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5水循環,教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5,水循環
12四季循環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地球每年自西向東圍繞太陽公轉,形成四季等有規律的自然現象。 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有關。 知道四季變化對地球上一些現象的影響。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用進行觀察、調查、科學閱讀等活動,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 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實驗和建構模型等方法,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
2022,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2.,四季,循環,教案,表格
12四季循環 【課標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地球每年自西向東圍繞太陽公轉,形成四季等有規律的自然現象。 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有關。 知道四季變化對地球上一些現象的影響。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用進行觀察、調查、科學閱讀等活動,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 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實驗和建構模型等方法,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
2022,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2.,四季,循環,教案,平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