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自制日晷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陽投影方向測定、劃分時刻的重要工具。 2.科學探究 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變化的規律制作簡易的日晷進行計時,了解日晷的發明過程。 3.科學態度、STSE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計時表現出探究興趣。 感受到日晷給古代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對古人的研究成果產生敬佩之情。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日晷模型的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3,自制日暑,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3,自制
第六課摩擦力與物體的運動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在桌子上拉木塊時,木塊與桌子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木塊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當拉力大于摩擦力時,木塊才會運動。木塊由運動到靜止,也是摩擦力的作用。 用測力計緩慢地水平勻速拉動木塊,測得的拉力大小就是木塊在桌面上運動 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科學探究 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物體運動的具體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中對現象產生的原因提出假設。 通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6,摩擦力與物體的運動,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6,摩擦力,物體,運動
第四課探索月球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月球表面有環形山,有巖石,有月海(月球月面上比較低洼的平原)等。 知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揭示的月球秘密會越來越多。 2.科學探究 能通過科學閱讀,搜集相關探月信息,處理信息,獲得關于月球表面概況的知識。 3.科學態度、STSE 對探索月球的秘密有興趣,愿意討論分享。 由衷贊嘆人類探索月球的成果,具有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4,探索月球的秘密,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4,探索,月球,秘密
第二課陽光下影子的變化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會隨著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2.科學探究 能觀察和記錄一天中不同時段和一段時間內陽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描述影子變化的規律。 3.科學態度、STSE 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并堅持觀察和記錄。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尺子、皮尺、橡皮泥、鉛筆、指南針、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
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2,陽光下影子的變化,2020,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2,陽光,影子,變化
冀人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 第1課 位 置 和 運 動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能舉例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需要依靠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變化來確定。 2能說出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需要參照物、相對于參照物的方向和距離。 科學探究 1能從生活中各種運動與靜止的現象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 2能通過觀察、比較等方式獲取有關物體位置與運動狀態的科學事實。 3能運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記錄整理信息
冀人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1單元 第1課聽聽聲音( 0.5-1 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雖然看不見它,但可以感受它。 2. 聲音可以用高低,強弱,悅耳和刺耳等詞語來進行描述。 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語言描述聽到的聲音,并能給聲音進行簡單的分類。 科學態度目標 1. 在認識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和態度,樂于與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教案,全冊共,68
青島版(六三制)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99頁) 四年級下冊科學1 運動與力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2 小球的運動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3 運動的形式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4.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5.聲音的傳播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6.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7.噪聲的危害和防治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8探索地球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9.認識太陽教學設計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
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反思,共137頁) 準備單元 降落傘 【教學分析】 教材以降落傘比賽活動為任務驅動,讓學生經歷設計、動手制作、比賽測試、交流反思、改進優化的全過程,感受表達交流在探究過程中的重要性,體驗優化改進后成功的喜悅。 教材一開始就明確了活動任務和活動要求,統一提供材料,保證競賽的公平性。 第一部分設計制作環節提供了制作降落傘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上呈現的制作過程是較
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84頁) 第一單元 冷和熱 1冷熱與溫度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水的冷熱,知道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 2.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能連續測量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并運用圖表將數據記錄下來。 3.通過分析圖表,發現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難點 在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連續測量溫度,并發現溫度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全冊共72頁) 目錄: 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1.2種植鳳仙花 1.3種子長出了根 1.4莖和葉 1.5鳳仙花開花了 1.6 果實和種子 1.7種子的傳播 1.8鳳仙花的一生 2.1電和我們的生活 2.2點亮小燈泡 2.3簡易電路 2.4電路出故障了 2.5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2.6導體和絕緣體 2.7電路中的開關 2.8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3.1巖石與土壤的故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含教學反思
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1.1冷熱與溫度設計 課題 冷熱與溫度 單元 1 學科 科學 年級 4 學習 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溫度的概念,知道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下降是有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學會測量水溫,自己能夠收集數據并發現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下降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體會到科學探究的快樂。 重點 學會測量水溫。 難點 連續測量一杯熱水的降溫過程,發現溫度變化的規律。 教學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表格,全冊共,90
冀人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97頁) 目錄: 1 位置和運動 2 運動的方式 3 運動的快慢 4 運動和力 5 運動物體的能量 6 聲音的產生 7 聲音的傳播 8 聲音的高低強弱 9 怎樣聽到聲音 10 噪聲污染 11 電在我家 12 讓燈泡亮起來 13 導體和絕緣體 14 安全用電 15 認識巖石 16 礦物 17 金屬的來歷 18 保護礦產資源 19 太陽與影子 20 地球的形狀 2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118頁) 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重在引領學生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活動一:通過觀察各種植物種子的外部形態,認識種子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種子形狀、顏色、大小等外部形態各不相同?;顒佣和ㄟ^觀察沒有浸泡過的蠶豆種子和浸泡過的種子的內部結構,認識到盡管種子的外部形態千差萬別,但內部結構基本相同。最后基于觀察到的現象推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湘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 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55頁) 1.1泥巴變形記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泥巴變形記是湘科版小學科學四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本節課凸顯了一個“玩”字,帶著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按照任務驅動的思路,從“玩泥巴”的需要出發,設計并安排活動,先是挖泥土,接著篩泥土,最后制作泥塑,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泥土的特點,學習用泥土做一個自己喜歡的泥塑物品。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泥”并不
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55
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47頁) 第一單元 變與不變 第一課 泥巴變形記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知道我們周圍的事物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其中,有些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了變化,但材料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構成物體的物質沒有改變。 2.科學探究 觀察紙變成紙團、直吸管彎折成不同形狀的變化,能找出共同點,進而用不同的方法捏泥人,并列舉更多的變化事例,歸納出這一類變化的共同點。 3.科學態度
湘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47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100頁) 目錄: 第一單元 動物大家族 1 給動物分類 2 魚類 3 鳥類 4 哺乳類 第二單元 物體的運動 5 運動與位置 6 不同的運動 7 運動的快慢 第三單元 常見的力 8 力與運動 9 彈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單元 簡單電路 12 點亮小燈泡 13 導體和絕緣體 14 電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電 第五單元 巖石與礦物 16 常見的巖石 17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00
第一單元 動物大家族 1給動物分類 教學目標 1、懂得生物學家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并引導學生根據是否有脊椎這一標準給動物分類。 2、引導學生通過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動,探究脊椎的特點,研究脊椎的作用。 3、能夠根據脊椎動物的特點,找出一些動物的脊椎。 4、知道我國自然環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脊椎動物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62